氣候在陸地環(huán)境形成中起主導作用,因為一個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基本決定了一個地區(qū)的水分、植被、土壤等條件,而且通過風、流水、波浪、冰川等外力作用間接影響地表形態(tài),可以說氣候是陸地自然要素之首。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內(nèi)容和高考地理試題中,氣候均占有較大比重。本文僅就氣候類型判斷及分布中的一些問題談一點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氣候類型判斷中的一些原則性問題
1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區(qū)別。這兩種氣候都具有終年高溫、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特點,學生容易混淆,判斷時應從年降水總量和最多月降水量兩個方面人手。首先,熱帶草原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750-1000mm之間,熱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1500-2000mm之間;其次,熱帶草原氣候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400mm左右,熱帶季風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600mm左右。
2 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草原氣候的區(qū)別。這兩種氣候最冷月氣溫都在0℃以下,都具有夏季高溫、冬季寒冷的特點,學生容易混淆,判斷時也應從年降水總量和最多月降水量兩個方面人手。首先,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一般在500-600mm之間,溫帶草原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400mm以下;其次,溫帶季風氣候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200mm左右,溫帶草原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不超過100mm。
3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區(qū)別。這三種氣候類型的最冷月氣溫均介于0℃-15℃之間,可以通過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特點來區(qū)別。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且這兩種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100mm以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相對均勻,冬季略多于夏季,最多月降水一般不超過100mm。另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不超過20℃也可作為判斷依據(jù)之一。
4 從氣溫特點和分布入手判斷某些氣候類型。一些距海較近且地處山地迎風坡的地區(qū),由于地形雨的緣故,年降水總量往往嚴重“超標”,即遠遠高于所屬氣候類型年降水總量的平均值。這時年降水總量對判斷氣候類型有誤導性,因此判斷時一方面要抓氣溫特征,另一方面要結(jié)合其地區(qū)分布。如印度半島東北部的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5000mm),我國臺灣島東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3000mm),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總量>2000mm)。
二、氣候類型分布中的一些特殊性問題及成因
1 熱帶雨林氣候。(1)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2)特殊分布地區(qū):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側(cè);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沿海;巴西高原東南部沿海;中美地峽東北部沿海。成因:①地處東南信風或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②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2 熱帶草原氣候。(1)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成因: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為雨季,信風帶控制時為旱季。(2)特殊分布地區(qū):①赤道穿過的非洲東部。成因:地處東非高原,赤道低壓的影響減弱,北半球夏季時受濕潤的東南信風控制,多雨;北半球冬季時受干燥的東北信風控制,少雨。②30°s附近的非洲大陸。成因:夏季受濕潤的東南信風控制,多雨;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少雨。③澳大利亞熱帶沙漠南側(cè)。成因:類似于地中海式氣候,即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控制,但冬季西風的影響較地中海式氣候要弱。
3 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西海岸南北狹長分布。成因:(1)安第斯山的阻擋;(2)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
4 溫帶海洋性氣候在歐洲西海岸向北延伸到極圈附近。成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5 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1)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nèi)陸地區(qū)。成因:深居內(nèi)陸,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稀少。(2)特殊分布地區(qū):南美東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成因:高大山地阻擋了海洋西風,即地處安第斯山雨影區(qū),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