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試題中的非選擇題要求答題的思路要清晰,答案涉及的知識點要全面,結(jié)構(gòu)層次要分明,邏輯要合理。
說明文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準確、簡潔,要讓讀者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所說明的事和物。議論文最大的特點體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要求論點要準確,論據(jù)要充分,論證要合理。
所以,地理非選擇題的答題過程就很能體現(xiàn)說明文和議論文的特征和要求??忌灰羞@樣一個思路,在答非選擇題的時候把說明文和議論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進去,就能使這類題迎刃而解。地理非選擇題的題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說明…特征、簡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詞語,我們可從這些指令性詞語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確定應套用說明文還是議論文。
說明文在試題當中的具體表現(xiàn):
例如:2010浙江文綜卷36:下圖是世界某區(qū)域略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簡述①地建設(shè)航天發(fā)射基地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條件:緯度低。海運便利、地形平坦開闊,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氣多變。
在這里只需要說明緯度低,不需要闡釋緯度低線速度大,節(jié)省燃料。答案也只說了海運便利,不必解釋距海近,海運量大,便于對大型航天器的運輸。答案也沒有進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開闊和人口稀少如何對航天有利,因為沒有必要。這就是高考地理非選擇試題當中對說明文的應用。
議論文題材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題干中提出了論點,要求考生找出論據(jù)及要有論證過程。
例如,2010全國文綜卷13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釀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糖分積累呈正相關(guān)。圖a中甲、乙兩地均為優(yōu)質(zhì)葡萄產(chǎn)地。圖b為乙地典型的葡萄種植園景觀。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優(yōu)質(zhì)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產(chǎn)的葡萄釀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種植葡萄的地形、氣候條件。
本題(論點)題干已經(jīng)給出即地形、氣候利于葡萄種植。(論據(jù))甲地位于圖中羅訥河谷地,(論證)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論據(jù))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緯度地區(qū),(論證)在葡萄生長季節(jié)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節(jié)晝夜溫差大,利于糖分積累。此題的論點——論據(jù)——論證前后呼應,結(jié)構(gòu)嚴密,論證有力。
議論文題材的第二種,考題要求考生先答出觀點(立論),然后自己找論據(jù)并加以論證。
例如2010全國文綜卷136(3):簡述乙地氣候類型和特點,并說明氣候條件以及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對葡萄生長的影響。
答案:(論點)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論據(jù))此地夏季炎熱干燥。(論證)葡萄生長季節(jié)光照、熱量充足。(論據(jù))鵝卵石利于地表水下滲,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論證)鵝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論據(jù))鵝卵石白天增溫快,夜間降溫也快,氣候日溫差大。(論證)利于葡萄的糖分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