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順輝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揮和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設計了《體育課評價表》,在體育教學中嘗試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情意表現、社會適應等方面對學生實施過程性評價。通過基準班與實驗班的比較與分析,可以看出實驗是成功的。通過評價方法的改革,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學習評價;實施過程
一、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揮和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p>
課程學習評價是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體育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一線體育教師繼續(xù)進行嘗試,從而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案,使我們的體育教學改革更加完善。
二、實驗實施過程
1.制訂實驗研究計劃
(1)確定研究對象
①基準班——廈門六中04級(1)班男生30人。
②實驗班——廈門六中04級(2)班男生30人。
(2)實驗日期
2004年9月—2007年7月
(3)實驗方法
對比實驗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等方法搜集資料,通過比較分析檢驗實驗效果。
(4)實驗內容
①通過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評、他評的能力。
②通過單元教學中對學習內容進行初測、中測、后測,評價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效果。
2.實驗實施步驟
(1)統計分析以往學習評價效果,設計《體育課評價表》
在要進行評價改革試驗之前,我先對以前采取成績考核的評價結果進行了統計,以04級(1)班,30人為例,優(yōu)秀的學生人數為6人,約占20%;良好的學生人數15人,約占50%;及格的學生人數為9人,約占30%。通過數據的統計,我們不難看出用以往的評價方法良好、及格的學生占大多數學生,而且以往的評價標準是不論學生的身體條件以統一的數據為標準,存在“一刀切”的現象。在平日的教學測驗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這樣抱怨,“他比我胖多了,當然投得遠了!”“他比我高多了,肯定跳的遠!”……
(2)教學過程中進行實踐部分的評價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各單元的教學先進行運動技能的初測作為學生該項內容的原始成績,在進行2~3課時的學習后進行中期測驗,在單元教學的最后進行后測。如果是新授的內容可以在整個學期中進行前期、中期、后期的測試。然后依據學生的后測成績與原始成績進行對比,看其進步情況。依據課標中學生自我學習的形成性評價與學生個體評價標準并稍作修改,按照進步幅度
大(8~10分)、有進步(5~7分)、保持原有水平(3~4)、水平下降(1~2分)四個等級進行評價,按每項各10分,總分80分的標準算出成績。
(3)數據統計,進行對比
在實施評價改革之后,進行學生成績的統計,基準班依然采用原來的十項評價方法,共30人,其中優(yōu)秀的學生為6人,約占20%;良好10人,約占33.%;及格12人,約占40%;待及格2人,約占7%。實驗班共30人,其中優(yōu)秀12人,約占40%;良好14人,約占46.6%;及格4人,約占13.3%。
通過統計我們不難看出,以學生的進步成績評定學生并結合學生的綜合評價作為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學生優(yōu)秀和良好率明顯提高。而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多的聽到學生說,“我比以前有進步了!”“你的××特別棒,我要和你比!”通過學習評價的變化,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欲望有了明顯提高,練習的積極性顯著增強了,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加準確地認識自己在體育方面的特長和不足,運動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心情也更加愉悅了。
三、建議
經過多年的實踐,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在運動技能、體能方面應避免“一刀切”現象
建議形成和《體質健康標準》一樣的,更具體、更全面,面向全體學生的評價標準,這有便于教師在教學中作為評價依據。
2.學生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認為應該給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手冊》,讓體育教師將學生在技能學習、體能狀況等方面的成績進行登記,衛(wèi)生教師進行學生生長發(fā)育方面的紀錄。這樣,學生的體質、體能可以使學生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況,通過更多的形式引導家長重視體育;同時,有利于體育教師更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進行具體的指導,避免安全隱患。
3.在實施評價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比以往的評價方法用更多的時間,尤其是評語式評價
體育教師都是滿工作量,同時還要進行上操、組織業(yè)余訓練、比賽、進行教科研等等工作;而且,體育教師的工作又都是面向全體師生的,可以說日常的工作過于繁重,所以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改革,提高課程質量。應注意課上與課余時間的安排。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第六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