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麗
穆時英小說中的頹廢色彩
何君麗
穆時英是新感覺派杰出的代表作家。早期他是一個無產(chǎn)階級的寫實主義者,描寫了底層人民的生活,揭示了貧與富的對立;后期他是一個都市的“墮落客”,狀寫了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紙醉金迷的生活,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都市的頹廢色彩。本文重點介紹其后期創(chuàng)作中人們在都市生活的物化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頹廢色彩。
頹廢 疲乏癥 嫌惡癥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文壇出現(xiàn)了一個以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為代表的新的小說流派——新感覺派。新感覺派是在以橫光利、片岡鐵兵等為中國代表的日本新感覺派和法國都市主義文學(xué)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又被稱為 “都會主義小說”。中國最早介紹日本新感覺派的是劉吶鷗,而穆時英的小說不久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都超過了劉吶鷗,被譽為“中國新感覺派圣手”。他用感覺主義、印象主義的方法狀寫上海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紙醉金迷的生活,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都市的一種頹廢色彩。
“頹廢”作為一個道德觀念的同時,在西方它早就是一個相當確鑿的藝術(shù)概念。在西方文學(xué)史中,“頹廢”指一種文學(xué)現(xiàn)象,即一個時期文藝繁榮逐漸消退,文學(xué)藝術(shù)家雖然悲觀、消沉、萎靡,但都希望通過最后的努力來維持或振興趨于衰落的文藝。這一消退時期的文學(xué)常常被人們稱為“頹廢文學(xué)”。
作為一個術(shù)語,經(jīng)魯迅傳到中國,到了20世紀30年代早期中國左翼知識分子更深地打擊了這個名詞。他們不斷斥責藝術(shù)上的頹廢是墮落的,是不健康的。很顯然,他們看到了“頹廢”一詞中挾裹著的道德的淪喪,精神的苦悶。對20世紀30年代文壇要公然擁抱頹廢是很不容易的。對新感覺派的作家穆時英而言,他的小說也明顯飄蕩著“新感覺派”的風(fēng)格,由此他也不停地受到左翼批評家的責難。
穆時英的小說也并不是一開始就具有新感覺派特點的。穆時英早期是一個無產(chǎn)階級的寫實主義者。1932年他的第一本小說集《南北集》出版,所收入的小說多以闖蕩江湖的流浪漢為主人公,寫出了貧與富的兩極對立。作者刻畫了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人民,他們?yōu)樯嫸奶幈疾āOM的不足促使他們不斷地追求消費,為了能滿足生活消費的需要,他們漸漸成為了生產(chǎn)的奴隸。 到1933年前后,穆時英的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開始過起紙醉金迷的生活。他曾公開地炫耀他的私人生活——舞廳的狂熱顧客,據(jù)說他把所有的錢財都揮霍在夜生活上了。他單相思地迷戀一個舞女,從上海追蹤她到香港并最終娶了她,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制造了某種傳奇。同時政治上也趨于腐化隨落,和國民黨有了勾結(jié),參加了圖書雜志審查會。在1933年2月寫的《公墓·自序》中,他也承認:“也許我是犯過罪的?!闭钦嗡枷肷系倪@種變化,急劇地影響到他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使他寫出了《Pierrot》那樣的作品。 除《Pierrot》以外,后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還有 《夜》、《黑牡丹》、《白金的女體塑像》等,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個物欲升騰的消費都市,充滿了市場的喧囂。人們不僅僅得為生計而奔波,更多的是追究生活的享樂與刺激。享樂主義已經(jīng)成為人民生活的目標。這同樣是群消費不足的人群,只是消費的要求、水準已經(jīng)不一樣,人們不再滿足于最基本的生活消費,要求更高的生活享樂,人的物化幾乎已成為一種時代病了。人們生活在物質(zhì)與精神的夾縫中,生活在頹廢的生活中,追求著短暫的刺激與愉悅,在追求物質(zhì)享樂時精神疲乏了,精神的空虛與寂寞使人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追求。
據(jù)同時代的人回憶穆時英,他是一個懂得享受,對生活十分講究的人,他的衣服穿得很時髦,對煙卷、糖果、香水,舉凡近代都市中的各種知識,他都具備,為獲取這些享受必須付出代價,疲乏感也會隨之而來。在穆時英的小說中疲勞癥似乎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都市人群中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癥狀?!拔沂腔钤谏莩蘩锏?,脫離了爵士樂、狐步舞、混合酒、埃及煙……我便成了沒有靈魂的人,就在這奢侈的生活里,我是疲倦了?!薄笆堑?,生活是機械地用全速度向前沖刺著,我們究竟是有機體啊!……”在生命的緊張沖刺后,疲乏感是必然的結(jié)局?!澳阋彩呛芷>肓说娜税?!”“我們都該找一個好的驛站休息一下咧?!比怏w疲乏了,精神也疲乏了,由疲乏而產(chǎn)生放任。在穆時英的小說中最明顯的表現(xiàn)既是一種性放縱感?!拔抑涝S多她的故事的:差不多我的朋友全曾到這國家去旅行過的,因為交通便利,差不多全只一兩天便走遍了全國,在那孿生的小山的峰石上,他們?nèi)徇^詩詞,老練的還是當?shù)匾蝗ゾ蛷哪歉劭诘橇税?,再倒溯到北方去的,有的勾留了一兩天,有的勾留了一禮拜,回來后便向我夸道著這國家的風(fēng)景的明媚。大家都把那地方當一個短期旅行的佳地?!比允侨滩蛔〉馗袊@“寂寞啊”,在放浪形骸的背后,原來存在的還是心的疲乏。
對消費的追求必然帶來消費的滿足或者饜足,嫌惡癥是對消費追求的必然結(jié)果。嫌惡癥也就是享用的過滿過足,消費不足追求消費當達到飽和以后就必然出現(xiàn)饜足,像一個饕餮者打起了飽隔。如果是物質(zhì)的過度刺激,至多不外是倒胃口而已,而感情的過剩便充滿了危機。請看下面一段男女的暗示性話語:
“這只能怪姑娘們太喜歡吃小食。你們把雀巢牌朱古力糖,Sunkist,上海啤酒,糖炒栗子,花生米等混在一起吞下去,自然得患消化不良癥哩。給你們排泄出來的朱古力糖,Sunkist……能不裝做悲哀的臉嗎?”
“所以我想吃些刺激品啊!”
在寫感情嫌惡癥的同時,穆時英同時也寫出了對性迷戀的厭食癥、嫌惡癥。其中經(jīng)典的文本是他最著名的《白金的女體塑像》。這個故事講一個醫(yī)生對一個女子身體的“探究”,該醫(yī)生過著現(xiàn)代式生活,以準時著稱。那個偶然走進他診所的女子,她的身體最初是被這樣描述的:“窄肩膀,豐滿的胸脯,脆弱的腰肢,纖細的手腕和腳踝,高度在五尺七寸左右”,當她坐下來時,醫(yī)生注意到她的“臉是一朵慘淡的白蓮”。她說她感到衰弱,沒胃口而且飽受失眠之苦。醫(yī)生的診斷(以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呈現(xiàn)在括號里)是她患著“沒成熟的肺癆”,要不就是“性欲的過度亢進”。在病情詢問過后,他就要她脫下所有的衣服,以便對她的身體做檢查,把消瘦的腳踝做底盤,一條腿垂直著,一條腿傾斜著,站著一個白的人體塑像,一個白金的人體塑像,一個沒有羞愧,沒有道德觀念,也沒有人類的欲望似的,無機的人體塑像。這個沒有感覺,也沒有感情的塑像站在那兒等著他的命令。那像無生命之物的身體無疑激起他的欲望。這宣告了對動態(tài)的充滿活力的性迷戀的厭食癥,及對靜態(tài)的白金一樣閃爍的性病態(tài)美的屈從。醫(yī)生接觸最多的即人的身體,由于接觸多了,也就沒感覺了。對性病態(tài)美的屈從正是由對充滿活力的性迷戀的嫌惡而引起的?!拔覑坫俱驳哪樕?,給許多人吻過的嘴唇,黑色的眼珠子,疲倦的神情……”一派變態(tài)的同病相憐。
消費的不足引起人們?nèi)ゲ粩嗟刈非笙M,消費的滿足或饜足引起了人們精神的空虛與貧血。個體與個體之間的疏離,人們紛紛向自己的內(nèi)心收縮,“每一個人,除非是毫無感覺的人,在心的深處里都蘊藏著一種寂寞感。生活的苦味越是嘗得多,感覺越靈敏的人,那種寂寞感就越加深深地鉆到骨髓里”。把這種精神的空虛與寂寞感表達得最充分的是穆時英筆下的舞女余慧嫻所說的:“真是寂寞呢。又是夏天,那么長的夏天!你瞧,全出去了,我獨自個兒在家抽著煙。寂寞啊!我時常感到的。你也有那種感覺嗎?一種切骨的寂寞,海那樣深大的,從脊椎那兒直透出來,不是眼淚或是太息所能洗刷的,愛情友誼所能撫慰的——我怕它!我覺得自家兒是孤獨地站在地球上,我是被從社會切了開來的。那樣的寂寞??!我是老了嗎?還只二十歲呢?為什么我會有那種孤獨感,那種寂寞感?”這種精神的貧血最終成為一種流行病。再以他的《夜總會里的五個人》為例,作品里的這五個主人公,都是現(xiàn)代都市病患者:一個是在交易所投機失敗以致破產(chǎn)的資本家胡均益,一個是失戀了的大學(xué)生鄭萍,一個是失了業(yè)的市政府職員繆宗且,一個是失去了青春的交際花黃黛茜,一個是整天研究《哈姆雷特》各種版本而越研究越糊涂的學(xué)者季潔,他們都帶著自己的苦惱,在星期六晚上涌進了夜總會,瘋狂地跳著,從瘋狂中尋找更大的刺激,一直跳到第二天黎明的最后一支樂曲為止。官能的短暫愉悅使他們忘了自己目前的苦惱,放縱過后的空虛是愈加明顯的。所以出門時,破產(chǎn)了的“金子大王”胡均益終于開槍自殺,其余人把他送進了墓地。這是一群“從生活上跌下來”、“被生活壓扁了”、“被生活擠出來”、“給社會擠出來”的人,不僅僅是季潔研究《哈姆雷特》迷失了方向,其實五位主人公都在生活的圈子內(nèi)迷失了方向,然后導(dǎo)致人的虛空、精神的貧血,人便成了沒有靈魂的人?!拔冶愠闪藳]有靈魂的人”,“什么是你!什么是我!我是什么!你是什么”,精神的空虛與寂寞,使人如無根之萍漂浮不定,最后連自己都懷疑自己起來。
消費的不足或者消費的饜足,都造成了物對人的壓榨及人對物的驚喜,消費的正負效應(yīng)正同時體現(xiàn)在穆時英的小說中。從消費不足到消費饜足到再一次的消費不足,穆時英小說中的頹廢色彩正是在這樣不斷地循環(huán),但最終將會 “被生活壓扁了”,“給社會擠出來”。
[1]穆時英小說全集(上、下)[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
[2]吳福輝.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說[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3]朱棟霖.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鷗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鎮(zhèn)江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