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紅
(紅河州第四人民醫(yī)院內三科 云南 開遠 661699)
風濕免疫病,是醫(yī)院內科學領域中的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由意外創(chuàng)傷、居住環(huán)境潮濕、體弱多病等方面的影響而發(fā)生,為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癥,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風濕免疫病的一種并發(fā)癥為血小板減少,一般來說,血小板減少可分為特發(fā)性及繼發(fā)性兩大類。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屬于風濕免疫病合并血小板減少。[1]血小板減少率及減少的程度和出血的嚴重度因不同的風濕類型而有所不同。進行治療時大部分患者對于使用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劑有明顯的反應,但是干燥綜合征合并血小板減少發(fā)生率雖然低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但是血小板可見顯著減少、出血癥狀較為重,而且對于一般的免疫抑制劑反應較差。[2]本次的研究中對各類風濕免疫病合并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特點進行探討分析,選擇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52例風濕免疫病并發(fā)血小板減少的患者進行臨床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進行收治療的風濕免疫病患者有292 例,選擇其中并發(fā)血小板減少的52 例患者占17.81%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齡在32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2歲。有22例患者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6例患者為干燥綜合征,2例患者為系統(tǒng)性硬化,3例患者為炎性肌病,2例患者為系統(tǒng)性血管炎,3例患者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性關節(jié)炎、銀屑病性關節(jié)炎、白塞病、混合型結締組織病患者各1例。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等方面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選擇5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分析此病的發(fā)生率、血小板減少率以及出血程度,對比不同種類風濕免疫病合并血小板減少對于各臨床治療的反應。
2.1 52例患者風濕免疫病合并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特點因其不同的病癥而有所不同,詳見表1。
2.2 本次統(tǒng)計顯示,到我院進行治療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合并血小板減少的發(fā)生率為17.81%,研究的52例患者中有18例出現干燥綜合征(34.62%)、20例出現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8.46%),在臨床比較常見。皮膚瘀斑為臨床一般表現。骨髓象大部分未發(fā)現異常,產板無減少,巨核細胞成熟無障礙。病情較為嚴重時血小板能夠降到15×109甚至達到10×109以下,引發(fā)眼、口腔以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此類患者以干燥綜合征為多見,而且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差。后同時使用來氟米特進行治療后獲得了較好的療效,血小板數量上升到50×109的水平,且自發(fā)出血的現象停止。
表1 風濕免疫病合并血小板減少的臨床特點
風濕免疫病為臨床常見的一種疾病,而血小板減少作為其并發(fā)癥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減少兩種。風濕免疫病并發(fā)血小板減少作為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癥的一部分在臨床也極為常見。[3]主要以干燥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以及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為主。在干燥綜合征患者中,有的患者出現血小板明顯減少的臨床癥狀而且伴隨嚴重的出血,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發(fā)病機理方面,其與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相比,此病癥不是以合并有血小板特異性的自身抗體、產血小板差、巨核細胞成熟障礙為主要特征,[4]而是生產了相對于結締組織自身 抗體所介導的造血負調控因子,由此其治療方法及治療后的臨床反應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對于這一類的血小板減少癥,在進行治療時一般會考慮同時使用相應的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比如環(huán)磷酰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但是此類免疫抑制劑的一個較大的缺點就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細胞毒性藥物的不良反應很大(尤其是對于生殖系統(tǒng)而言),而干燥綜合征患者中大約有44%的患者合并有明顯的血小板減少,[5]同時骨髓巨核細胞產板差,若患者有免疫損傷就很有可能會累及到造血前體細胞水平,導致出血癥狀加重、激素加量,使用普通的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有較差的反應,而且患者的病情較難穩(wěn)定。[6]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有18例出現干燥綜合征(34.62%)、20例出現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8.46%),在臨床比較常見。皮膚瘀斑為臨床一般表現。骨髓象大部分未發(fā)現異常,產板無減少,巨核細胞成熟無障礙。病情較為嚴重時血小板能夠降到15×109甚至達到10×109以下,引發(fā)眼、口腔以及消化道出血。臨床上此類患者以干燥綜合征為多見,而且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臨床效果較差。后同時使用來氟米特進行治療后獲得了較好的療效,血小板數量上升到50×109的水平,且自發(fā)出血的現象停止?;颊咴谥委煏r同時使用來氟米特片進行治療,每天口服10mg~20mg,出血現象得到控制,血小板水平上升到(40~50)×109,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分析來氟米特片的作用機理是對二氫乳清酸脫氫酶以及絡氨酸激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同時也抑制合成嘧啶,從而最終抑制了淋巴細胞活化,達到治療目的。
綜上所述,經本次的研究我們認為干燥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以及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合并血小板減少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綜合征患者可能存在部分并發(fā)血小板減少及出血嚴重的情況,在治療時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臨床效果不佳,但是使用來氟米特進行治療有顯著的療效。
[1] 王泳.來氟米特的作用機制和臨床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4,13(2):188-191
[2] Schattner A,Friedman J,Klepfish A,et al.Immune cytopenias as the presenting finding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J].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2010,93(12):825-829
[3] 張幼莉,江海燕,龐學豐,等.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103 例血液學變化[J].臨床內科雜志,2011,8(1):55-57
[4] 程永靜,王芳.干燥綜合征血液系統(tǒng)損害與免疫學各臨床指標相關性分析[J].中華臨床保健雜志,2011,14(23):230-231
[5] 徐勝前,連莉,徐建華,等.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合并中重度血小板減少的臨床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8,25(11):760-762
[6] 楊波,閆慧明.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合并血小板減少的相關分析[J].臨床薈萃,2012,27(2):136-137
[7] 周京國.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合并血小板減少的治療策略[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02,6(7):1680-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