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會
前列腺增生癥(BPH)是臨床泌尿外科最為常見的老年男性多發(fā)病,一般情況下,沒有特殊因素,臨床都采取手術治療的措施,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是目前世界上廣為應用的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方法。但是事物總是有兩面性,這種手術方式在治療疾病的時候,也導致了一些后遺癥。尿道狹窄就是手術后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臨床較為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所以積極探討前列腺切除術后尿道狹窄的治療,是泌尿外科大夫的重要課題。下面把我院收治的部分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目的是探討和完善治療術后尿道狹窄的原因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前列腺術后并發(fā)尿道狹窄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年齡49~91歲,平均年齡(66±11)歲。收治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排尿不暢,夜間尿頻、困難,有尿潴留現(xiàn)象。入院后普遍進行了指診,超聲檢查,輔之以尿動力學和膀胱鏡的檢查。全部確診為尿道狹窄,并決定采取手術治療方案。其中實施TURP患者34例(電切組);實施開放手術14例(開放手術組)。TURP組發(fā)生尿道狹窄4例,占11.76%,其中后尿道3例,前尿道1例,狹窄段0.5~3 cm不等。開放手術組發(fā)生尿路狹窄2例,占14.2%。全部病例均行尿道鏡檢或尿道造影檢查證實有尿道狹窄?;颊呷朐簷z查后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患者術前的基本情況 例
1.2 手術前的技術準備 前列腺手術的患者多數(shù)是老年男性,所以手術前應根據(jù)增生的前列腺具體情況,查看患者體征后確定手術方法,如果患者伴發(fā)其他器官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我們請了其他科室的醫(yī)生進行會診,維持穩(wěn)定后才可以進行手術[1]。
1.3 手術方法
1.3.1 電切組:選擇硬膜外麻醉方式,患者體位取截石位,用尿路探子和Wolf5度觀察鏡窺視尿道,確定狹窄部位。然后再用輸尿管導管插過狹窄處,最后進入膀胱,留置作標記,再開始用冷刀于3、9、12點呈放射性進行手術,采用美國順康電切鏡、英國佳樂等離子電切鏡。采用電切環(huán)電極,功率為150~160 kW,電凝功率為80 W。以5%葡萄糖實施低壓灌注沖洗,工作臺面距手術臺40~60 cm左右為宜[2]。屏幕監(jiān)測手術情況,對患者腹腔器官進行監(jiān)測,比如膀胱壁、雙側輸尿管開口位置、精阜等。采用鈄狀汽化電切兩條標志溝,方向為沿著精阜處。后再用電切中葉,襻將3點及9點處瘢痕組織盡可能切除,再沿著12點處將殘留腺體切除,采用電切環(huán)最后徹底清除殘余組織碎片,致使切除后有寬敞通道至膀胱,最后在檢查并實施止血,然后排尿實驗,確定通暢后,給患者留置F20~F22 G導尿管,時間2~4周,大量抗生素治療抗感染。
1.3.2 恥骨摘除組:實施恥骨上經(jīng)膀胱前列腺切除手術患者進行常規(guī)處理。對于1例狹窄段較長的老年患者,在患者可以拔除尿管后,還堅持3~4周的尿道擴張。1例前尿道狹窄者行尿道擴張治療[3]。
TURP組術后并發(fā)尿路狹窄4例,經(jīng)過治療,效果良好;開放手術組14例患者的手術及治療效果明顯,并發(fā)前尿路狹窄出現(xiàn)2例,經(jīng)過治療和尿道擴張后,均獲得滿意效果。見表2。
表2術中及術后2組患者各項指標±s
表2術中及術后2組患者各項指標±s
項目 TURP組(n=34) 開放手術組(n=14)IPSS術后3個月9±6 10±7平均手術時間(min) 80±2 105±25術中輸血量(ml) 0 1例500 ml帶管時間(d) 6±3 15±6住院時間(d) 6±2 15±4最大尿流率(%)11.9 ±3.1 13.2 ±2.5
3.1 尿道狹窄的多發(fā)部位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臨床的常見病,而手術摘除腺體是最佳的治療方案。但是手術的同時也會有并發(fā)癥,尿道狹窄就是之一。一般在手術后1個月內(nèi)出現(xiàn)和前列腺增生相似的癥狀,患者明顯感到排尿困難,尿流變細,尿潴留等癥狀。有數(shù)據(jù)顯示,前列腺術后發(fā)生尿道狹窄的幾率為1.8% ~6.7%[4]。發(fā)生狹窄部位不確定,一般狹窄部位在尿道外、懸垂部、膜上部、尿道口部位,形成的原因一直是臨床醫(yī)生困惑的問題。
3.2 手術后發(fā)生尿道狹窄的原因 根據(jù)本組資料的研究結果,初步判斷手術后發(fā)生狹窄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手術前有慢性炎癥發(fā)生,尤其是小前列腺以及與包膜之間有增生的炎性,也有的出現(xiàn)了纖維化,導致前列腺切除術后的尿道狹窄。人體的前列腺多是結締組織增生,增生后與周圍的組織粘連在一起,邊界不清晰,致使手術過程中組織剝離困難或者清楚不徹底。另外由于剝離困難,使得手術中需要進行銳性分離,這樣做的后果是引發(fā)前列腺周圍包膜、尿道以及前列腺創(chuàng)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創(chuàng)傷,由此引發(fā)切口處增生性炎性的瘢痕,形成后期的尿道堵塞。其次,進行腺體摘除后,手術創(chuàng)面很大,出血較多,由于止血的迫切,術中縫扎較盲目,使膀胱口的縫合過緊,頸后唇過度隆起,形成一個短墻,導致尿道堵塞。再次是手術摘除后,都要給患者置留導尿管,管體和人體尿道組織之間摩擦、擠壓,形成炎性反應,黏膜破潰形成瘢痕,導致尿道堵塞[5]。
對于應用TURP手術的患者來說,發(fā)生尿道狹窄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手術方式,器械的原因占主要地位。比如手術中器械消毒不嚴格,或者消毒液造成肌體組織感染;器械大小不合適;強行手術導致尿道損傷;鏡鞘在組織間反復進出,使創(chuàng)傷面破潰感染形成瘢痕組織增生;還有的患者在手術前,沒有完全治愈尿道內(nèi)的炎癥,導致繼發(fā)感染。
3.3 發(fā)生尿道狹窄后的治療措施 治療措施主要是外在因素的加強,比如,加強術前對患者的查體,控制炎性的發(fā)生,認真檢查尿道海綿體是否有硬結,采用探子檢查尿道的狹窄[6]。手術可以選擇在包皮系帶處,用彎拑撐開尿道口,開口切開黏膜和下面的結締組織,無需縫合;采用電切術后,要注意器械的充分消毒,術間操作切忌盲目用力,減少對尿道組織的損傷;手術期間要徹底清除腺體組織,務必不能有殘余部分積留,避免腺體的繼續(xù)增生;術后的尿管留置要注意對患者尿道的保護,牽引時間不應超過6~8 h;尿道口外的水囊,不應有大的牽引力,避免壓迫導致尿道外的括約肌受到損害;優(yōu)化止血方式,采用電凝止血,但不應大面積實施[7]。
前尿道狹窄者,患者可以自行處置,消毒后潤滑擴張。如果是后尿道狹窄,患者要至少堅持半年以上的尿道擴張治療,這是一種積極的治療措施。
1 竇中嶺,范志強,馬建新,等.前列腺術后并發(fā)尿道狹窄的DVIU治療.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23:23-25.
2 史華勝.經(jīng)尿道內(nèi)切開治療后尿道狹窄6例.河南外科學雜志,2008,12:113.
3 蔣曉東,鄒建綱,周忠興.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尿道狹窄的治療體會.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6:86-87.
4 孫健,侯建全,張勇,等.直視下尿道內(nèi)切開及電切術治療尿道狹窄.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19:32-33.
5 Kaplan SA,Te AE.Transarethral electrovaprriztionof the prostare:a novelmethod for reating men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Urology,2005,5:566-569.
6 鮑業(yè)忠,張力,祁德安,等.經(jīng)尿道前列腺氣化電切術后尿道狹窄原因分析.河北醫(yī)藥,2011,33:245-246.
7 Stoner E.Finasteridl(MK-906)in the treatmentof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Prostate,2003,3:29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