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本文擬從Krashen的I+1語言輸入假說為出發(fā)點,探討隱性分層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的理論依據和教學策略。隱性分層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語言輸入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自主學習
0.引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因為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目標差異較大,學生對課堂活動參與意識不強,有效教學難以實現。而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統(tǒng)一,致使部分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學習興趣消弱;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會感覺教學進度緩慢,教學內容簡單,無法滿足自己對英語知識的渴望,感覺英語課堂枯燥乏味,無法提高自身英語水平。這使得教學矛盾日益突顯,給教師教學實踐帶來困擾和難題。如何滿足各層次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需求成為目前英語教學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隱性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原自然班級教學中綜合考慮學生英語基礎、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潛能等因素,采用內在尺度,暗中將學生分為優(yōu)(A)、中(B)、差(C)三個等級,并進行異質分組,即將同一水平的學生分在不同的小組內。教師自己把握分組層次,并根據優(yōu)、中、差不同層次的要求制定出相應等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有針對性的對不同等級的學生進行學習管理,使A類學生得到拓展,B類學生得到提高,C類學生得到優(yōu)化,提高各層次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增加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1.隱性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Krashen語言輸入假說認為,語言輸入應為可理解性(I+1)的,學習者必須獲得難易適中的語言輸入,才能夠使語言習得機制發(fā)揮功效,學習者才能習得語言。按照學習者語言水平劃分層次可以確保學生獲得“I+1”水平的語言輸入,從而促進學習者語言的習得。兩方面的因素影響著可理解性輸入的進行:教材和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學習者會因教材難度過大而失去信心并放棄英語學習,或因教材太容易而感到枯燥乏味、沒有挑戰(zhàn)性而失去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語言水平、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等進行分層教學,所選教材難易程度適中,教學方法適宜。在隱性分層教學中,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分組,使絕大部分學習者都有相近的“I”,并為他們提供可理解性的“I+1”的輸入。在隱性分層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習者的理解能力,運用可理解性的語言來進行課堂教學,以期達到最優(yōu)教學效果。
此外,情感過濾假說認為,只有在學習者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充足的學習自信,且對學習沒有焦慮感的情況下,才能可理解性輸入較好的發(fā)揮作用,學習者才會真正的獲得語言的習得。顯性分層有可能挫傷C類學生的自信心并引起情感焦慮。因此,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在是學習者獲得可理解性輸入時,還應按照學生智力因素、情感因素以及個性差異等,設計多層次、能激發(fā)學習者廣泛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習內容,并盡可能避免引起學生的焦慮感,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增強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英語。
2.隱性分層教學的實施
2.1對學習者進行分層
對學習者進行分層是進行隱性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摸底考試和問卷調查,來了解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情感因素,并根據摸底考試和問卷調查的結果,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教師不對學生公開分層情況。A類學生語言基礎扎實,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明確的學習動機,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B類學生語言基礎一般,學習興趣淡薄,聽說能力較差。C類學生語言基礎差,厭惡學習,聽說等語言能力極差。將學習者按縱向同質、橫向異質的原則組合,可以把學習者按照1A+2B+1C的方案進行分組編排。小組內由不同層次學習者構成,既可以消減C類學生的挫敗感,有促進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合作,共同進步。
2.2對教學目標的分層
對教學目標的分層要求教師細致深入的研究教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為A、B、C三個層次的學習者分層設置好發(fā)展性、提高性和基礎性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發(fā)展性目標對學有余力、基礎扎實的A類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使英語學習更具挑戰(zhàn)性和競爭性。A類學生將更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等技能的綜合練習,提升英語思維能力,促進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提高。提高性目標將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成績。B類學生應扎實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基礎性目標是教學大綱要求的每個學生必須達到的一般標準。因此,C類學生要圍繞教材,讀懂每篇文章,鞏固課文重要詞匯和語法。
2.3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設計。教師應根據學生分層和教學目標分層做好統(tǒng)一授課和分層教學。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應分解課文重難點,引導和提升A類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激發(fā)B類學生語言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帶動C類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在課堂上,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完成的課后作業(yè)在難度和數量上也應有所區(qū)別,C類學生需完成必做題,B類學生和A類學生完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要求和情感因素。
2.4評價分層
評價是隱性分層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按照不同標準定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應采取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終結性評價為輔,不僅要考察學生是否完成各自教學目標,還應參照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對成績好的學生應采取競爭性評價,并鼓勵學生進行知識和能力的拓展。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應采取激勵性評價,明確不足并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對成績稍差的學生應多做鼓勵,肯定學生的進步,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逐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3.實施隱性分層教學的意義
3.1隱性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學生的語言水平、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區(qū)分對待,不能千篇一律的對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其次,教師應一視同仁,鼓勵所有學生都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指導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此外,教師應關注學生心理、情感因素,幫助樹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和自尊心,肯定學生的進步并激勵他們樹立并努力實現更高目標和標準,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3.2隱性分層教學有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高
根據Krashen的I+1語言輸入假說,學生應在I+1水平的語言輸入下,學習帶有難度的學習內容,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其內在的學習潛力。在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要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具體的、適合自己的、能夠拔高自己水平的學習目標,并激勵學生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邁進。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督促和評估,使更層級的學生都能從語言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繼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3.3隱性分層教學有利于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
隱性分層教學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關注,并為學生展現自我個性和才能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學生的潛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更自由、更充分的展示。在隱性分層教學中,學生獲得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時,教師充分肯定各層次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不僅促進了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更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提升的一個激勵。
4.結語
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心理需求,隱性分層教學強調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條件分層次的開發(fā)學生潛能,最終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保榮.“分層教學”的誤區(qū)[J].河南教育,1999,(2):23.
[2]李若川.隱性分層教學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探析[J].黑河學刊,2010,(12).
[3]沈杰.面對學生實際實施“分層教學”[J].北京教育,1997,(6):43-44.
[4]王先榮.大學英語隱性分層教學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5,(1).
[5]王旭明.分層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學科教育,20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