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媚,徐學軍,姜俊敏,包曉紅
(1.寧波市婦女兒童醫(yī)院 手術室,浙江 寧波 315012;2.南昌市衛(wèi)生學校 護理系,江西 南昌 330006)
“支架”的中文原意是指建筑行業(yè)的腳手架,即工人在修建、裝飾建筑物時使用的暫時性平臺、柱子等。支架式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需求,為他(她)們提供一定的幫助,并在他(她)們能力達到時撤去幫助的過程[1]。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在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xù),是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成就動機是個體對自認為有意義或重要的工作愿意去做,并盡力達到成功的一種內(nèi)在推動力量[2]。近十多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護生的人數(shù)逐年增多,但符合實習帶教標準的醫(yī)院數(shù)量和規(guī)模并沒有相應的增加,護生實習后臨床實踐能力欠佳成為目前護理學者關注和探討的熱點[3]。有研究[4]指出,臨床實踐行為與成就動機呈正相關,而成就動機可以通過訓練獲得或者提高[5]。本研究采用實驗性研究的方法,探討支架式教學對護生成就動機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在寧波市某醫(yī)院內(nèi)首次實習的??谱o生為研究對象。參考相關研究文獻[6],按兩獨立樣本比較的樣本量估算公式[7],計算出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生各需30名。納入標準:(1)參加醫(yī)院選拔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均合格者;(2)開展??谱o理教學3年及以上院校的學生;(3)護生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剔除或脫落標準:(1)成人教育或自學考試學生;(2)研究過程中因特殊原因不能或不愿繼續(xù)參與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樣與分組 在76名護生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60名護生,并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成兩組護生各30名。護生在研究者干預下,遵從自愿的原則(干預組和對照組護生分開進行)挑選合作伙伴,組成由5人構成的小組,并選出1名組長。干預組和對照組各6個小組,總共12個小組。對照組護生男2名、女33名,年齡18~22歲,平均(20.33±0.57)歲;干預組護生男3名、女32名,年齡18~22歲,平均(20.78±0.61)歲,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2 干預方法 對護生實施“一對一”的帶教模式,即每位帶教老師帶教1名護生,護生和帶教老師班次相同,按醫(yī)院制定的實習計劃開展臨床實習。將兩組護生隨機分配到內(nèi)科和外科輪流實習,內(nèi)科、外科各包含3個科室,護生先分別在內(nèi)、外科輪轉(zhuǎn),然后兩組護生對換,科室輪轉(zhuǎn)順序一致。內(nèi)、外科實習各9周,共18周。向護生解釋組成小組的目的和意義,即在實習過程中對碰到的臨床護理問題及自身的問題相互提供幫助,促進實習的順利進行。周五下午為帶教老師和護生向課題組老師反饋的時間,護生不跟班,可自由支配時間。
對照組護生應用常規(guī)帶教方法,干預組護生在常規(guī)教學方法上開展支架式教學。研究者在開展課題前向干預組護生解釋支架式教學的目的。支架式教學由研究者主持,各小組成員參與,不包括護生的臨床帶教老師。支架式教學每周五下午舉行1次,時間為60~100min,人員為研究者與干預組護生,地點為專用教室??偣?8次。支架式教學的流程見圖1。
準備階段(建立關系、選擇、與研究者協(xié)商進入問題情境、認識分析、自主練習):研究者提前1周將要討論的主題及問題告知護生,同時將重要的文獻印發(fā)給護生。每次隨機確定一組為發(fā)言組,組內(nèi)指定發(fā)言人,組內(nèi)指定的發(fā)言人不重復,其余小組輪流作為發(fā)言組。小組成員可以通過QQ群(限干預組護生、研究者、專家)進行交流。交流的內(nèi)容為如何克服實習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如何防范醫(yī)療糾紛和爭取患者合作等等。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冷場”,研究者要注意引導。實施階段(參與小組討論、自我與他人評價改善):研究者講授主題涉及的概念和基本內(nèi)容(研究者不做任何定論,起引導作用)5~10min,小組代表發(fā)言(小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10~15min,組間討論(其他小組成員提問、雙向質(zhì)疑和雙向辯論)40~50min,研究者評價(研究者查詢文獻,結合專家意見,對護生的討論內(nèi)容做出評價,并留下進一步的思考)5~25min(要求評價時間逐次減少)。
圖1 支架式教學的流程圖
1.2.3 避免偏倚 研究者和護生簽署保密協(xié)議書,避免干預組護生和對照組護生、帶教老師和其他人員交流支架式教學的信息。帶教老師均為中青年女性,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稱、大專以上學歷和3年以上臨床帶教經(jīng)歷。
1.2.4 觀察指標 采用由Gjesme和Nygard編制、葉仁敏和 Hagtvei修訂的成就動機量表(achievementmotive scale,AMS)[8]評價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成就動機。該量表包括追求成功的動機(Ms)和避免失敗的動機(Maf)兩個維度,每個維度各15個條目。每個條目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按1~4級評分。成就動機的總得分為追求成功的動機得分減去避免失敗的動機得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成就動機越強。兩個維度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7和0.843,總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832。分別于實習1周后和干預(18周)結束后第1天下午由研究者發(fā)放量表,由護生根據(jù)自己的客觀情況進行填寫,時間10~15min。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生干預前成就動機評分比較 從表1可見,實習1周時,兩組護生在追求成功的動機、避免失敗的動機及成就動機上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前成就動機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生干預前成就動機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生干預后成就動機評分比較 從表2可見,實習18周后,干預組護生追求成功的動機及成就動機得分高于對照組,避免失敗的動機得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2 兩組護生干預后成就動機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生干預后成就動機評分比較(,分)
3.1 支架式教學的原理 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9],利用現(xiàn)代最新技術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把復雜、較難的學習任務加以階梯化的分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逐步引導為能力建構的一種教學方法。支架式教學具有如下特點:(1)學生參與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具有實際意義和合作性的問題;(2)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及充分交流,與學生逐漸達成共識;(3)將學生保持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給學生布置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并給學生提供適應于當前需要與能力的支架;(4)教師必須不斷調(diào)整支架的高度,讓學生逐漸承擔主要職責,直至最終獨立[10]。
3.2 支架式教學對護生成就動機的影響 支架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形成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0]。它有助于加強護生間的合作和反思,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護生分享知識,相互提供支持,為提高臨床技能、學習新知識、解決實踐問題而相互幫助,最終促進專業(yè)發(fā)展[11]。護生在實習中對遇見的某一護理問題產(chǎn)生疑問,通過獨立探索(思考問題及查詢資料)、合作學習及討論得出答案。通過支架式教學,護生下次在護理同類患者時,能較全面地想起患者的護理問題。例如護理昏迷患者時,能主動考慮患者的分級、肌力程度的劃分、口腔護理、壓瘡和鼻飼并發(fā)癥的預防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可以靈活運用行為主義學說、社會學說等理論。護生為了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在小組內(nèi)展開協(xié)作;而小組成員通過獨立探索和協(xié)作,能實現(xiàn)個人目標和群體目標。群體目標讓護生積極互相依賴,激發(fā)護生產(chǎn)生個體責任感。護生認識到她們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小組其他成員負責。護生通過共同探索問題的答案,在協(xié)作學習中有更多的成功體驗;而且每個護生都有自己的專長和潛能,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潛在的優(yōu)點,促使她們增強自身的信心,獲得成功的體驗。此外,在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有合作也有無形的競爭,這有利于激發(fā)護生的競爭意識和追求成功的欲望。研究[5]表明,及時激勵的有效性為80%,遲后激勵的有效性僅為20%。支架式教學能對護生提供及時的消息反饋,可以使護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程度,增強自信心,同時也可以使護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教師如果能準確捕獲護生的反饋信息,對護生積極的行為表現(xiàn)給予肯定的評價,護生心理上得到滿足后,實習信心和興趣會大大提升,追求成功的動機也會相應增強。
[1]劉偉.支架式教學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
[2]薛朝霞,梁執(zhí)群,盧莉.醫(yī)學新生成就動機及競爭態(tài)度與應對方式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26(12):1582-1583.
[3]陳瑞霞,王治英,郭麗,等.本科實習護生自我和諧狀況與臨床實踐能力的關系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9):65-67.
[4]趙瓊蘭,吳艷平,劉凌云,等.護理本科生成就動機與其臨床實踐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55-57.
[5]陳曉冬.合作學習對大學生成就動機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6]劉英,張振香,方東萍,等.合作學習在本科實習護生小講課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50-51.
[7]孫振球.醫(yī)學統(tǒng)計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83-86.
[8]張甲.不同信息框架下成就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
[9]朱文江.支架式教學模式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10]許君.支架式學習及其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9.
[11]Lujan J,Vasquez R.A case study of the scaffolding clinical practicum model:Is it culturally competent for Hispanic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Edu,2010,49(7):39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