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輝
摘要:不論是傳統(tǒng)的教學還是課改要求下的新教學,都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只是新課改考慮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需要,設置了必修和選修兩個模塊.
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嘗試,提出對新課改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探究性實驗;研究性學習;多媒體
一、課程觀、教學觀的認識
1.課程觀
面對新課改,教師們的心態(tài)不一,存在不少心理障礙,如“換湯不換藥”,對新課改缺乏正確認識、有的則擔心滿足不了學生學習需求等.新課程的特點有:①課程突出了過程和方法.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是終身受益的.②課程突出了教法和學法的統(tǒng)一性.新教材的內容,有明確要求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明確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③教材現代化.將學科中的新成果吸引進來,使教材反映現在科學技術的新成就.④教材靈活性.⑤教材生活化.在教材中加強生活中知識的比重,提高知識的應用水平.
2.教學觀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能看見的東西用視覺,有氣味的東西用嗅覺,有滋味的東西用味覺,能感觸到得東西用觸覺”.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活動成為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讓知識、方法和能力在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被學生接受,這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觀.
二、學習目標的設計
教學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確定教學目標,一個好的學習目標能幫助學生合理構建知識體系,并從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學習的快樂和興趣,從而獲得信心.教學目標主體表述為教師,在目標實施中,教師要意識到目標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作用,要指導學生利用目標來調整學生的學習.高中化學設置多樣化的課程模塊,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例如“硫酸”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了解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
②掌握濃硫酸的氧化性;
③初步學習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學習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探究方法;
②通過濃、稀硫酸性質的對比、探討使學生了解對比這一重要科學方法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應用;
③通過實驗現象的推理分析,培養(yǎng)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由表及里,以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結論的思維方法;
④利用本節(jié)較為豐富的實驗素材,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和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形成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②通過對濃、稀硫酸性質的探討和對比,使學生體會到內因與外因、量變引起質變、現象到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
③通過安排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老師布置的活動與任務,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交流、團結合作的精神;
④通過對實驗裝置的改進探討,提高學生的實驗安全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
三、實驗的重要性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新課改提倡“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調化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要讓學生學好化學,首先要了解化學學科的這一特征,并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學習化學.實驗是了解無機物性質的最好方法,也是認識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徑;通過實驗可以感受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認識并研究能量的利用問題;通過實驗還能切實了解材料、環(huán)境、綠色化學等問題.
四、重視學而后思,提高學習效果
“學而不思則罔”,學生一般重學、重做但不重思,所以他們找不到學習困難的原因,不能找準改正的關鍵.所以老師要提示學生在課內或課外某時刻及時反思.如養(yǎng)成臨睡前反思一天的所學知識,,找到自己對知識理解的不足點,以便次日及時溫習、掌握;也可在課間反思前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及時消化并對疑難知識點進行處理.也可在課內某時刻及時對解題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效果進行反思.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指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作業(yè)及學習效果等.
五、重視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這一定義屬于課程形態(tài)層面;而廣義的研究性學習可以泛指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活動,可用于學生對所有學科的學習,即學習方式層面的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和現有的學科教學不同,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而這種實踐不僅是指社會調查,收集資料,它還包括選題,制定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等一系列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杜翠華.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J].才智.2011(17).
[2] 高紅偉.多媒體技術在化學教學應用中的常見問題[J].考試周刊,
2011(55).
[3] 劉坤峰.多媒體輔助化學教學.事半功倍[J].新課程(教研).2011(6).
[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qū)中學 (7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