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守權(quán)
【摘要】《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薄罢Z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痹谡n堂教學資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為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卻經(jīng)常被一些老師忽視。這就無形中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幻燈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是提高孩子們語文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具體化、形象贏,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掛圖教學 提高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a)-0169-01
小學階段是人的感知、認識智力啟蒙階段,其特點是長于感知形象具體的事物,短于抽象思維和認識抽象復雜事物?!墩n標》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痹谡n堂教學資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為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卻經(jīng)常被一些老師忽視。這就無形中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幻燈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是提高孩子們語文學習興趣、增加教學的具體化、形象感,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目的要求結(jié)合小學生思維特點,恰當?shù)剡\用畫圖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內(nèi)容,而且還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更加豐富,調(diào)動起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
1 利用圖畫增加學習興趣
課堂環(huán)境如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fā)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而教學畫圖是最直觀,具有鮮明生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具、掛圖、實物等直接調(diào)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消化。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讓學生親自動手、學習、驗證知識。我在教識字二第3課《菜園里》(一年級上冊)時,事先在菜市場里買來了足夠的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蘿卜、南瓜、白菜、西紅柿、卷心菜,分發(fā)在四個組的桌子上,讓學生拿著觀察,在讀課文時讀一句拿一種,充分認識各種蔬菜的特點。實驗的運用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
應用景色,激發(fā)學習興趣。在講《初終》一課時,教師可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紅色的座座房屋、青色的縷縷炊煙、黃綠色的樹木、晾曬的金色玉米棒子垛,黑中有黃的廣闊的收割完的田野,再添上幾朵雪花。一幅北言初終的農(nóng)村風光,既創(chuàng)設(shè)了具有特色的意境,又豐富了學生飛馳的想象。再如,教授唐詩《山行》時,講到“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光畫一輛車,然后在車周圍畫上紅色的楓樹,問學生“在這美麗的楓林中,是論的車停下來呢?”答道:“杜牧”。繼而又問:“他為什么要停下來呢?”答:“要觀賞這迷人的楓林晚景”。再問:“誰來用因果關(guān)系講一講以是對話的內(nèi)容?”學生們就會異口同聲地講:“因為傍晚楓林景色十分美麗,所以使杜牧不由自主地停下車來觀賞美景”,從而講解了“坐”字,也培養(yǎng)了他們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 利用插圖幫助學生感知
學生在初始閱讀階段,強調(diào)的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現(xiàn)行教材的許多文章圖文并茂,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特別是看圖學文更為明顯。例如教學《燕子》,學生初讀課文后,對照插圖觀察,很容易知道課文寫了燕子的特點,燕子給春天帶來了無限生機,學生腦海里同時會出現(xiàn)一幅明媚的春光圖。這時,插圖對學生的形象感知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至于低年級的看圖學詞學句,插圖的作用更不用說了。特別是彩印的插圖學生興趣更高。又如《美麗的公雞》一文,學生只需看圖便可感受到公雞驕傲的神態(tài)。
3 利用圖畫破重點和難點
圖畫,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它活生生地擺在學生面前,會主剖在腦際里展開聯(lián)想的翅膀。這不僅使學生較快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認知道理的積極性。如教“美麗的公雞”一課,可能過公雞由昂頭到低頭的動用變化,把大公雞原來趾高氣揚,驕傲自大的樣子變?yōu)榈皖^思過,虛心接比評的態(tài)度躍然于黑板,形象地展示大公雞由高傲到謙虛的心理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小養(yǎng)成謙虛上進的品質(zhì)。是可貴的這樣,一下子就解決了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很好地啟動了學生的“由雞到人”的聯(lián)想。
4 利用多畫面,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在看圖作文時,學生面對多幅畫或多景點,往往無從下手。遇到這種情形時,老師就要適當?shù)匾龑W生認識畫面上的各種景物和觀察整個畫面的著眼點。如此,再讓他們動眼觀察、動腦分析。如講授看圖作文《公園一角》時,光用彩筆畫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噴水池,讓學生寫出噴水池的樣子。然后再畫出小亭、長廊、樹木,花草、游人等,讓學生抓住每個景物的特點仔細觀察,進而分析展開聯(lián)想。
末了,讓學生們把觀察到的各個景物的不同特點分別寫出來。這樣看圖作文,即訓練了學生的有序?qū)懢暗淖魑哪芰?。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5 使用圖樣,掌握字形、字義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感性形象去認識事物,在講授歸類識字“潛”字前,用薄紙殼畫上“潛水艇”和“潛水員”,涂上顏色分別剪下來,在上課時以藍色的大海為背景把他們掛在黑板上。對于“潛”字,學生感到筆畫多不容易掌握,看到圖樣就會興奮活躍起來。這時,老師結(jié)合圖樣講“潛”字,即有“水”旁,而潛水艇和潛水員都是在水里活動,進一步理解“潛”,即隱藏的意思,組詞為:潛藏、潛伏、潛能、潛移默化,等等。通過圖樣。學生即能認識和掌握“潛”字,又有達到正確運用“潛”字的目的。
總之,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別是課文插圖這個不起眼的板塊。只要充分發(fā)掘教材潛力,學生就會受益更多,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也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