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紅
(上海市閔行區(qū)婦幼保健院功能科,上海 201102)
政府為符合和優(yōu)化計劃生育政策,對計劃懷孕的孕齡女性免費提供一次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孕前超聲檢查是目前早期診斷婦科疾病的最優(yōu)手段,簡單、方便、準確、對人體無損害,已成為臨床婦科檢查不可缺少的診斷方法?,F對2011年至2012年來我科體檢的閔行區(qū)已婚孕前女性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報道如下。
1.1 檢測對象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閔行區(qū)1 649例已婚孕前女性來我科進行健康體檢,年齡22~41歲。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GEpro730v超聲診斷儀,陰道探頭,頻率5.0~7.5 MHz。被檢查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充分暴露會陰部,檢查時避孕套內擠入少量耦合劑,套在陰道探頭外,套外再涂少量耦合劑,將套上避孕套的探頭置于子宮頸或陰道穹的不同部位,對子宮、雙附件區(qū)和子宮直腸陷凹逐步進行各切面檢查,必要時再經腹部超聲補充檢查,以免漏診。
1.3 診斷標準 參照周永昌、郭萬學主編的《超聲醫(yī)學》第五版診斷標準[1]。
2.1 年齡組陽性檢出率 見表1。數據可見,受檢者年齡段25~34歲較多,年齡越大檢出率越高,即發(fā)生率越高,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婦科疾病也增多。
2.2 1 649例已婚孕前健康體檢中各類疾病檢出率見表2。從表中可知女性婦科疾病繁多,其中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是女性最常見疾病。
2.3 不同年齡組不同疾病檢出率 見表3。參考表中數據,綜合了表1和表2,可見子宮肌瘤是女性各年齡階段好發(fā)的婦科疾病,且隨著年齡的遞增發(fā)生率越高。其它疾病多發(fā)生于35歲以前的年輕女性,以25~29歲患者患病可能性最大。
表1 年齡組陽性檢出率
表2 各類疾病檢出率
經陰道超聲因其探頭頻率較高,可以直接觸及盆腔臟器,不受體型肥胖、腹部疤痕、腸腔充氣等干擾,所以被探查臟器及病變的內部結構能清晰顯示[2],檢出率高。在1 649例檢查者中,經陰道超聲檢出病例總數253例,檢出率為15.34%。結果顯示,疾病的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符合自然規(guī)律,說明檢查結果可信度高,因此對孕前婦女進行健康體檢準確且有必要。
表3 年齡組疾病檢出率
在檢出的253例婦科疾病中子宮肌瘤發(fā)病率最高(8.31%):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fā)于生育齡女性,子宮肌瘤對妊娠、分娩均有影響。黏膜下肌瘤阻礙受精卵著床或致早期流產;較大肌壁間肌瘤合并妊娠時由于機械性阻礙或宮腔畸形也易流產;較大肌瘤于妊娠期可使胎位異常,并發(fā)生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胎盤低置或前置等[3]。卵巢囊腫41例、卵巢實性占位14例、系膜囊腫18例:約10%卵巢腫瘤可發(fā)生蒂扭轉,常在體位突然改變或妊娠期、產褥期子宮大小、位置改變時發(fā)生蒂扭轉[4]。子宮腺肌癥13例: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致盆腔粘連、輸卵管不通暢、子宮內膜對胚胎容受性下降及明顯免疫性反應,影響妊娠各環(huán)節(jié)。輸卵管積水9例,輸卵管炎癥致使傘端閉鎖,管腔內滲出液體積存而成;也可由于輸卵管長期膿腫膿液吸收呈漿液性演變?yōu)檩斅压芊e水。輸卵管阻塞或輸卵管通而不暢約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2。子宮內膜息肉6例:內膜息肉能影響受精卵著床,導致不孕。子宮內膜增厚6例:有研究認為當子宮內膜厚度>14 mm時,妊娠率明顯的降低,但其發(fā)生機制還不清楚[5],因此,探求子宮內膜增厚的不孕患者也就成為生殖專家們所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先天性子宮畸形5例:有學者研究顯示先天性子宮畸形導致孕婦流產率40.2%、早產率11.8%、胎位異常率39.1%、剖宮產率73.9%、圍產兒病死率為10.8%,顯著高于子宮正常的孕婦[6]。3例不完全縱隔子宮、1例殘角子宮、1例鞍狀子宮??v隔子宮易發(fā)生流產、早產和胎位異常;若胎盤粘連在隔上,可出現產后胎盤滯留;多數殘角子宮與對側正常宮腔不相通,若妊娠發(fā)生在殘角子宮內,至妊娠16~20周時往往破裂[3]。多囊卵巢綜合癥4例:多囊卵巢綜合癥可引起排卵功能紊亂導致不排卵,引起不孕。以上疾病通過體檢使即將懷孕的女性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對于早期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具有積極意義。
開展孕前健康體檢是貫徹衛(wèi)生工作方針搞好婦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醫(yī)學檢查手段了解孕前健康狀況、查找高危因素、發(fā)現有影響生育的疾病,及時進行糾正、治療、預防,可減少流產、胎兒畸形、妊娠合并癥等高危妊娠,并提出有利于健康和出生子代素質的醫(yī)學意見。
[1]周永昌,郭萬學,主編.超聲醫(yī)學[M].第5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852-876.
[2]余詠紅.經陰道超聲檢查在計劃生育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29):131.
[3]樂 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79-361.
[4]吳鐘瑜.實用婦產科超聲診斷學[M].第3版.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0:344.
[5]周永芳,丘 彥,熊秀梅,等.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J],2007,32(14):399-401.
[6]林秀紅.子宮畸形與妊娠結局的關系分析[J].臨床研究,2006,3(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