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彬
南京市市級機關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南京 210000
糖尿?。╠iabetes mellitus)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其患病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迅速增加,已成為發(fā)達國家中繼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后的第3大非傳染性疾病,它可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改變,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因此早期及時發(fā)現糖尿病易患人群,盡早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就可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2DM)發(fā)病機制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變[1-2]。糖耐量低減(IGT)/空腹血糖受損(IFG)同屬于正常糖代謝和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被稱為糖尿病前期[3]。任何一個糖尿病者在發(fā)病過程中均可經過IFG/IGT 階段,只是或長或短而已。作為不同的糖調節(jié)受損類型,IFG 和IGT 都存在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分泌缺陷,但是二者的代謝缺陷不同,其中IFG 與基礎胰島素分泌缺陷和肝臟胰島素抵抗更相關,而IGT 與外周組織(脂肪、肌肉等)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早時相分泌缺陷關系更密切。IFG的早期診斷對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確立IFG的診斷標準更是意義深遠。本文主要研究:①比較不同空腹血糖人群代謝特征的差異;②比較不同空腹血糖人群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分泌功能的差異;③空腹血糖受損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分泌功能的相關關系。
表1 不同空腹血糖人群的臨床特征的比較(±s)
表1 不同空腹血糖人群的臨床特征的比較(±s)
注:與FPG<5.6 mmol/L 組比較,★P<0.05;與 5.6 mmol/L≤FPG<6.1 mmol/L 組比較,●P<0.05;與 6.1 mmol/L≤FPG<7.0 mmol/L 組比較,▲P<0.05;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 2 h 血糖;BMI:體重指數;WC:腰圍;FINS:空腹胰島素;TG:三酰甘油
組別 男/女(例)年齡(歲)FPG(mmol/L)2 h PG(mmol/L)FPG<5.6 mmol/L 組(n=273)5.6 mmol/L≤FPG<6.1 mmol/L 組(n=290)6.1 mmol/L≤FPG<7.0 mmol/L 組(n=238)FPG≥7.0 mmol/L 組(n=10)組別FPG<5.6 mmol/L 組(n=273)5.6 mmol/L≤FPG<6.1 mmol/L 組(n=290)6.1 mmol/L≤FPG<7.0 mmol/L 組(n=238)FPG≥7.0 mmol/L 組(n=10)167/106 148/142 125/113 6/4 BMI(kg/m2)22.62±1.28 23.64 ±1.08★23.89 ±1.10★27.06±2.78★●▲45.7±7.90 49.5±7.25 50.1±9.00 58.2±14.0★●WC(cm)78.12±6.03 81.95±5.03★82.09±4.57★93.58±5.02★●▲4.85±0.38 5.85±0.14★6.51±0.27★●9.61 ±1.68★●▲FINS(mU/L)8.20±1.90 11.49 ±2.8★11.51±2.57★13.85±2.79★●▲6.13±1.38 8.07±2.03★8.69±1.96★●14.83±2.51★●▲TG(mmol/L)1.59±0.56 2.37±0.86★2.39±0.88★2.82±1.31★●▲
對象為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接受體檢的人群,其中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資料完整且既往無糖尿病者共811例,其中,男446 例,女 365 例;年齡 25~78 歲,平均(48.5±8.4)歲。入選標準:所有入選者行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自愿參加。排除標準:排除繼發(fā)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妊娠和哺乳者、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口服影響糖代謝的藥物。
血漿葡萄糖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測定應用酶法。胰島素測定由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核醫(yī)學實驗室以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藥盒由北京原子能科學研究所提供,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
1.3.1 研究設計 受檢者常規(guī)測量身高、體重,測定腰圍(WC):受試者取立位,雙腳分開 25~30 cm,使體重均勻分配,用一根沒有彈性、最小刻度為1 mm的軟尺放在右側腋中線髂嵴上緣與第12 肋骨下緣連線的中點,沿水平方向圍繞腹部1周,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在平靜呼吸末測量WC的長度,WC 讀數精確至1 mm。所有研究對象早晨7∶00(空腹 8 h 后)測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三酰甘油(TG),接受 OGTT 試驗,測定餐后 2 h 空血糖(2 h PG)。
1.3.2 分組 空腹血糖(FPG)正常組A:FPG<5.6 mmol/L組,共 273 例,其中,男 167 例,女 106 例;平均年齡(45.7±7.9)歲。新增 FPG 受損組 B:5.6 mmol/L≤FPG<6.1 mmol/L組,共290 例,其中,男 148 例,女 142 例;平均年齡(49.5±7.2)歲。傳統(tǒng) FPG 受損組 C:6.1 mmol/L≤FPG<7.0 mmol/L組,共238 例,其中,男 125 例,女 113 例;平均年齡(50.1±9.0)歲。糖尿病組D:FPG≥7.0 mmol/L組,共10例,其中,男6例,女 4 例;平均年齡(58.2±14.0)歲。
1.3.3 有關參數的計算方法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用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PG×FINS)/22.5,作為胰島素抵抗指標,胰島B 細胞功能指數(HOMA-B)=20×FINS/(FPG-3.5)作為基礎胰島素分泌指標。
采用SPSS 1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方差齊性檢驗,非正態(tài)及方差不齊者,進行對數轉換,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間差異性研究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采用偏相關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組性別分布相似。隨著FPG水平的升高,年齡、BMI、WC、TG、FINS、2 h PG 逐步上升,與 FPG <5.6 mmol/L 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進一步與5.6 mmol/L≤FPG<6.1 mmol/L 組比較顯示:6.1 mmol/L≤FPG<7.0 mmol/L組與 5.6 mmol/L≤FPG<6.1 mmol/L 組,BMI、WC、TG、FINS、2 h PG 無明顯差異(P>0.05);FPG≥7.0 mmol/L組 BMI、WC、TG、FINS、2 h PG 明 顯 高 于 5.6 mmol/L≤FPG<6.1 mmol/L組。見表1。
胰島素抵抗:校正年齡、性別、BMI后,隨著空腹血糖的升高,HOMA-IR 呈上升趨勢,兩兩比較顯示,5.6 mmol/L≤FPG<6.1 mmol/L組與 6.1 mmol/L≤FPG<7.0 mmol/L組HOMA-IR 高于 FPG<5.6 mmol/L組(P< 0.05),其中以糖尿病組 HOMA-IR 最高(P<0.05),而 5.6 mmol/L≤FPG<6.1 mmol/L組與 6.1 mmol/L≤FPG<7.0 mmol/L組 間HOMA-IR 無明顯差異(P>0.05)?;A胰島素分泌:校正年齡、性別、BMI、HOMA-IR后,隨著空腹血糖的升高,HOMA-B 呈逐漸降低趨勢,各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兩比較顯示,5.6 mmol/L≤FPG<6.1 mmol/L組低于FPG<5.6 mmol/L組(P<0.05), 其中以糖尿病組HOMA-B 最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空腹血糖人群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功能的比較(±s)
表2 不同空腹血糖人群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功能的比較(±s)
注:與 FPG<5.6 mmol/L 組比較,★P<0.05;與 5.6 mmol/L≤FPG<6.1 mmol/L組比較,●P<0.05;與 6.1 mmol/L≤FPG<7.0 mmol/L組比較,▲P<0.05;FPG:空腹血糖;HOMA-IR: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B:胰島B 細胞功能指數
組別 HOMA-IR HOMA-B FPG<5.6 mmol/L 組(n=273)5.6 mmol/L≤FPG<6.1 mmol/L 組(n=290)6.1 mmol/L≤FPG<7.0 mmol/L 組(n=238)FPG≥7.0 mmol/L 組(n=10)0.24±0.09 0.46±0.10★0.51±0.10★0.76±0.06★●▲2.09±0.13 1.97 ±0.09★1.87 ±0.08★●1.66±0.19★●▲
相關分析發(fā)現新切點下的空腹血糖受損與HOMA-IR具有顯著的正相關(r=0.52,P<0.01),而與 HOMA-B 呈負相關(r=-0.34,P<0.01),說明胰島素抵抗與糖代謝紊亂密切相關。
在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胰島素抵抗的定義中,血糖異常都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4]。而對FPG正常值的切點(cut point)定義均采用了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1997年提出的6.1 mmol/L 標準,我國糖尿病學會也于1999年10月采用了這一標準。隨著近年來糖尿病研究的進展,ADA 糖尿病診斷與分類專家委員會于2003年年底再次對糖尿病的診斷提出了新的建議,就是將IFG 受損的FPG 切點值從6.1 mmol/L 降至5.6 mmol/L。從發(fā)病機制上來看,T2DM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是包括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胰島素抵抗和胰島B 細胞功能缺陷是T2DM 發(fā)病機制的兩大機制,同時也有多項研究表明,胰島B 細胞的異??赡苁荰2DM 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5-6]。胰島素抵抗是T2DM 發(fā)生的始動因素,而胰島B 細胞功能正常與否則是T2DM是否發(fā)生的決定因素。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啟動了T2DM的發(fā)病歷程,但如果胰島B 細胞能保持其代償能力,T2DM 并不會發(fā)生,一旦其代償能力下降,則T2DM 逐漸發(fā)生。Huan等在對174名非糖尿病年輕美國黑人進行縱向研究中采用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技術評價胰島素抵抗程度。隨訪8年,證實胰島素抵抗組較胰島素敏感(IS)組高血壓(包括舒張壓及收縮壓)、血脂譜異常(低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的患病風險加大,胰島素抵抗不僅可預示該類人群今后有糖代謝異常及糖尿病患病風險.同時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也明顯增高。文獻報道研究顯示HOMA-IR 和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有很好的相關性[33]。本研究結果顯示新切點下的空腹血糖受損人群已經可出現HOMA-IR的升高,提示應當重視對該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防治工作,同時也再次佐證了在中國人群中將IFG診斷下限值從6.1 mmol/L 降至5.6 mmol/L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本研究中相關性研究發(fā)現隨著FPG的增加,HOMAIR 呈線性升高,HOMA-B 呈線性降低,且HOMA-IR 相關系數要高于HOMA-B,說明胰島素抵抗與糖代謝紊亂密切相關。本研究中,5.6 mmol/L≤FPG<6.1 mmol/L 人群和FPG<5.6 mmol/L 人群比較,其 BMI、WC、TG 已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可以推測空腹血糖受損切點下調至5.6 mmol/L,已出現明顯胰島素抵抗,其可能的原因為肥胖、高TG。高TG血癥往往與肥胖相伴而生,脂肪細胞肥大、增生,使胰島素受體數目和活性相對下降,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國外文獻報道,血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HDL-C)比值與胰島素抵抗之間有顯著關系,TG 及TG/HDL-C 比值與HOMAIR 存在密切的相關性,是反映胰島素抵抗的理想血脂指標[7-8]。
綜上所述,胰島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損的獨立危險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前瞻性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利用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及HOMA-B等簡單指標進行宣教尤為重要[9],它對指導人們改變不合理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更多地進行鍛煉,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避免發(fā)生代謝異常,從而降低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1]Cheal KL,Abbasi F,Lamendola C,et al.Relationship to insulin resistance of the adult treatment panelⅢdiagnostic criteria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J].Diabetes,2004,53(5):1195-1200.
[2]Gazzaruso C,Solerte SB,De Amiei E,et al.Associa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and insulin resistance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 ch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Am J Cardiol,2006,97(2):236-239.
[3]The Expert committee 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Follow-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4,27:s5-s10.
[4]Crundy SM,Brewer HB,Cleeman J,et al.Defimtion of metabolic syndrome:report of the National Heart,Lung,and Blood Institut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nference on scientitle issues related to definition[J].Circulation,2004,109(3):433-438.
[5]Gerasi E.胰島素生成,胰島素分泌及2型糖尿?。簡栴}的核心在于B 細胞[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3):194-198.
[6]趙家偉,馬鳳海,羅梅,等.胰島B 細胞胰島素抵抗的證據[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4):4-5.
[7]Henning B,Meerarani P,Ramadass P,et al.Fattyacidmediated activation endothelial cells[J].Metabolism,2000,49(10):1006-1013.
[8]Braschi S.Postprandial hyperlipdemia small and dense LDL-HDL sub-fractions[J].Ann Med Intern,2001,152(3):162-168.
[9]Goodman E, Daniels SR,Lawrence M.et al.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insulin resistance:results from the princeton school district study[J].Psychosom Med,2007,69: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