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輝 李靜梅 何鈺婕
1.四川省廣元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感染科,四川廣元 628001;2.四川省廣元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四川廣元 628000;3.四川省廣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科,四川廣元 628017
近年來,隨著結核分支桿菌基因的不斷突變和抗結核藥物研制的相對滯后,結核分支桿菌的耐藥問題日益嚴重,而隨著艾滋病的不斷蔓延和免疫制劑的廣泛應用,結核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腦膜和脊膜的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是致死率、致殘率極高的危重癥結核疾病[1-2]。該病多起病隱匿,一般呈慢性病程,患者癥狀往往輕重不一,而潛在病理機制多樣化,且宿主免疫力和結核分枝桿菌毒力各不相同,患者預后較難判斷[3-4]。為研究影響TBM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對四川省廣元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TBM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臨床因素對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恢復不良的影響
入選的TBM患者男92例,女64例;年齡8個月~74歲,平均(33.94±16.86)歲。全部患者均為亞急性起病,入院時有發(fā)熱、頭痛、嘔吐、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差和腦膜刺激征,多伴有意識障礙、肢體癱瘓和顱神經(jīng)麻痹等,有密切結核接觸史或有其他部位結核病史,腦脊液(CSF)檢查提示非化膿性腦膜炎,排除其他細菌、真菌、病毒及HIV引起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且不存在其他復合病因,符合TBM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TBM;其中單純TBM 122例,合并顱外結核34例,包括肺結核27例,淋巴結核3例,骨關節(jié)結核2例,皮膚結核1例,結核性腹膜炎1例;患者入院時疾病分期:Ⅰ期45例,Ⅱ期38例,Ⅲ期73例。全部患者一經(jīng)確診均立即給予一線抗抗癆藥物治療,無禁忌證患者聯(lián)合激素治療,積極處理并發(fā)癥,給予脫水、營養(yǎng)神經(jīng)、鞘內注射、側腦室分流等支持治療。
匯總15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整理患者性別、年齡、病史、癥狀體征、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格檢查、意識檢查、影像學檢查、CSF檢查、疾病分期、治療方法等相關信息。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BI)評價患者恢復情況,患者出院時BI≥12分為恢復良好,<12分或死亡為恢復不良,除死亡患者外,BI≥12分為恢復良好組,BI<12分為恢復不良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性別、年齡、治療前病程、癲癇發(fā)作、肢體癱瘓、疾病分期、腦積水、激素治療、合并顱外結核、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腦壓、CSF 白細胞計數(shù)、CSF 葡萄糖含量、CSF氯化物含量和CSF蛋白含量等因素對患者恢復不良的影響,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156例TBM患者,治療后出院148例(94.87%),其中出院時BI≥12分者(恢復良好組)102例(65.38%),出院時 BI<12分者(恢復不良組)46例(29.49%);治療無效死亡8例(5.13%),其中呼吸衰竭死亡4例(2.56%),腦疝死亡2例(1.28%),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0.64%),上消化道出血導致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0.64%)。
恢復不良組患者肢體癱瘓、腦積水和CSF蛋白含量高于恢復良好組,恢復不良組GCS評分和CSF氯化物含量低于恢復良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P<0.05),詳見表1。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腦積水、GCS評分和CSF蛋白含量是TBM患者恢復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影響TBM患者預后的因素較為復雜,國內外此類研究亦較為多見,但受研究對象及方法不同,研究結果差異較大[5-6]。有學者對影響TBM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分析顯示,高齡、疾病分期Ⅲ期和需要機械通氣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其中高齡和需要機械通氣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6]。有學者對TBM患者分析報道顯示,患者永久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與入院時局灶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密切相關,而患者病死與入院時意識昏迷和癲癇發(fā)作密切相關[7]。有學者認為,TBM患者近期治療效果與患者GCS評分、肢體癱瘓和體感誘發(fā)電位檢查具有相關性[8]。國內學者認為GCS評分、肢體癱瘓、藥物治療(異煙肼、吡嗪酰胺、激素)和鞘內注射是TBM患者預后不良的主要影響因素[7-9]。
表2 影響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恢復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TBM早期由于腦膜、脈絡叢和室管膜炎性反應,導致腦脊液生成增多,蛛網(wǎng)膜顆粒吸收下降,形成交通性腦積水,顱內壓呈輕、中度升高,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嘔吐及腦膜刺激征;如不及時治療則可出現(xiàn)蛛網(wǎng)膜、脈絡叢粘連,完全或不完全性梗阻性腦積水,以及顱內壓明顯升高等腦實質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淡漠、譫妄或妄想,部分性、全身性癲癇發(fā)作或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昏睡或意識模糊、肢體癱瘓等?;颊咭庾R障礙越重表明病變損害范圍越大、病情越危重,因此,意識狀態(tài)是臨床評價患者預后的常用指標。本文研究結果表明,GCS評分與TBM患者恢復不良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是患者恢復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由此提示,GCS評分越低,患者預后越差[10-13]。
CSF是由腦室中脈絡叢產(chǎn)生的,充盈于各腦室、蛛網(wǎng)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內的無色透明液體,其中含有的化學成分和壓力對維持顱壓的相對穩(wěn)定具有重要作用。發(fā)生TBM時,神經(jīng)細胞受細菌毒素影響發(fā)生代謝紊亂,CSF成分和性狀發(fā)生一系列改變,同時CSF循環(huán)受阻則可導致顱內壓力升高。本文研究結果表明,CSF蛋白含量與TBM患者恢復不良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CSF氯化物含量與TBM患者恢復不良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其中CSF蛋白含量是是患者恢復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由此提示,CSF蛋白含量越高,CSF蛋白含量越低,患者預后越差[14-16]。
腦積水為TBM常見并發(fā)癥,其形成主要是基底池、小腦、小腦幕裂隙等處受結核炎癥影響產(chǎn)生的黏稠分泌物,阻塞中腦導水管或第四腦室出口所致。腦積水對于大腦營養(yǎng)代謝影響嚴重,而長期顱內壓力升高可對顱底神經(jīng)和腦實質產(chǎn)生嚴重壓迫,引發(fā)失語、失明、面癱、智力低下、肢體癱瘓等臨床癥狀。TBM患者腦積水程度,反映了患者腦底、腦池滲出的嚴重程度,并提示了患者有發(fā)生蛛網(wǎng)膜粘連的可能。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肢體癱瘓、腦積水與TBM患者恢復不良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中腦積水是患者恢復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由此提示,體癱瘓和腦積水程度越嚴重,患者預后越差。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我院156例TBM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表明,肢體癱瘓、腦積水、GCS評分、CSF氯化物含量和CSF蛋白含量與患者恢復不良有關,其中GCS評分、CSF蛋白含量及腦積水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性別、年齡、治療前病程、癲癇發(fā)作、疾病分期、激素治療、合并顱外結核、腦壓、CSF白細胞計數(shù)和CSF葡萄糖含量與患者恢復不良無關。最后,本文由于受樣本量和研究方法等因素限制,研究結果與國內外文獻報道不盡相同,對于影響TBM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還有待廣大學者進行更為廣泛、深入的探討。
[1]黃守先,王滿俠.頭顱CT及MRI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7):668-670.
[2]易著文,焦玉清.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斷和治療進展[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2):87-90.
[3]王振欽,朱良付.45例結核性腦膜炎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8):631-632.
[4]梁莉,劉麗蓉,樂軍,等.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的蛋白質組學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4):3863-3866.
[5]王宇,孔忠順.63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8,18(13):1940-1942.
[6]羅永堅,藺心敬,李呂力,等.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9,16(5):696-698.
[7]黃仕雄,歐陽鋒,吳嬋姬.結核性腦膜炎診斷與治療進展[J].海南醫(yī)學,2010,21(1):15-17.
[8]李毅,王仲,王厚力,等.結核性腦膜炎的早期診斷標準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3):217-219.
[9]陳弟莉,陳陽美.結核性腦膜炎的治療進展[J].重慶醫(yī)學,2008,37(4):434-437.
[10]陳勁松,鄭建明,岳增昌,等.結核性腦膜炎近期預后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2A):3927-3929.
[11]疏志華,劉衛(wèi)國,尹俊雄.結核性腦膜炎87例臨床及腦脊液分析[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9(4):297-299.
[12]Meikle V,Alito A,Llera AS,et al.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ycobacterium bovis antigens by dissect ion of crude protein fractions[J].Clin Vaccine Immunol,2009,16(9):1352-1359.
[13]Dosanjh DP,Hinks TS,Innes JA,et al.Imp roved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suspected tuberculosis [J].Ann Intern Med,2008,148(5):325-336.
[14]周敏,李鳧堅.結核性腦膜炎診治進展[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9(2):130-132.
[15]林淑芬,曲國玲.影響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預后的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0,13(10):1505-1506.
[16]沈春明,趙剛.糖皮質激素在結核性腦膜炎治療中的初步探討[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