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林桂波 高玉霞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300)
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因突發(fā)腦功能失調,意識障礙而發(fā)生跌倒,故已成為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1,2〕。每年約有1/3的老年人至少發(fā)生1次跌倒事件〔3〕,且次數(shù)隨年齡遞增,因此,老年患者跌傷越來越受廣泛重視,而腦血管疾病照顧者如能掌握足夠的跌倒相關知識,并采取積極正確的干預措施對預防腦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具有重要意義。
1.1 對象 選取2012年5~7月來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161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伴侶陪護,年齡<50歲占19.9%,50~60歲占23.6%,>60歲占56.5%,平均年齡(59.76±9.36)歲;婚姻狀況:結婚占90.1%,同居占8.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30.4%,高中占28.6%,大專占21.1%,本科及以上占19.9%;照顧對象患腦梗死占64.6%,腦血栓占18.0%,腦出血占9.9%,其他疾病占7.5%;照顧對象的年齡<50歲占19.3%,50~60歲占25.4%,>60歲占55.3%。問卷調查納入標準:①為患者的主要照顧者;②無精神障礙等影響問卷正確填寫的疾病;③知情同意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1份,有效回收率為94.71%。
1.2 方法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調查人員自行編制,包含腦血管疾病患者照顧者職業(yè)、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患者年齡及疾病名稱等內(nèi)容。采用郭紅等〔4〕編制的《住院腦血管疾病陪護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問卷》及計分方法。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1 腦血管疾病照顧者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 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知識均分為(34.96±5.33)分,良(>38.25分)41人(25.47%),中(27~38.25分)112人(69.57%),差(<27分)8人(4.96%);態(tài)度均分(33.86±4.17)分,良(>34分)81人(50.31%),中(24~34分)80人(49.69%);行為均分為(58.26±6.62)分,良(>55.25分)120人(74.53%),中(39~55.25分)39人(24.23%),差(<39分)2人(1.24%)。
2.2 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相關性 跌倒、知識與行為、態(tài)度與行為相關(r=0.340,0.244,P <0.05),知識與態(tài)度不相關(r=0.213,P>0.05)。
2.3 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影響因素 見表1。
表1 不同分組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均分比較(±s)
表1 不同分組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知識、態(tài)度、行為均分比較(±s)
分組 知識 態(tài)度 行為 總分年齡(歲) <36 35.08±5.76 35.25±4.29 59.42±6.17 129.75±9.11 36~46 35.79±4.92 32.00±4.28 57.79±6.30 125.57±7.11≥46 34.73±5.42 34.04±4.03 58.13±6.87 126.89±12.89 F/P值 0.219/0.804 2.173/0.121 0.226/0.798 0.442/0.645婚姻狀況 未婚 36.00±2.45 35.63±4.17 59.38±7.27 131.00±8.82已婚 34.85±5.56 33.67±4.15 58.14±6.59 126.66±11.77 F/P值 0.333/0.566 1.596/0.210 0.250/0.619 1.020/0.316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 35.28±4.77 33.84±4.31 57.76±7.63 126.88±11.98高中 35.30±5.34 34.22±3.54 58.74±6.08 128.26±11.29大專 36.53±3.79 33.00±4.46 59.00±5.83 128.53±9.61本科及以上 32.31±6.91 34.31±4.70 57.56±6.92 124.19±3.37 F/P值 1.931/0.132 0.352/0.788 0.211/0.888 0.497/0.685患病名稱 腦梗死 34.96±5.63 33.94±4.11 58.62±7.14 127.52±12.81腦血栓 34.13±5.80 33.53±4.44 58.87±4.76 126.53±9.48腦出血 36.38±4.37 34.88±4.64 56.13±6.77 127.38±9.07其他 35.17±2.32 32.67±4.08 56.50±6.28 124.33±8.87 F/P值 0.303/0.823 0.351/0.789 0.501/0.683 0.146/0.932
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較為成熟的模式,它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chǎn)生信念及形成行為三個連續(xù)過程及兩次飛躍,即知識到態(tài)度的飛躍,態(tài)度到行為轉變的飛躍〔5〕。本研究結果各維度得分和良好的比例均高于郭紅等〔4〕的研究,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腦血管疾病照顧者是配偶,無護理員和子女,護理員不能夠完全把患者當作自己的親屬一樣對待,子女事務較多也不夠耐心,因此,主動學習的意識、照護的耐心和細致度可能存在不足。
本研究中大部分陪伴者認為“患者僅在疾病的急性期容易發(fā)生跌倒”,可能會因此更重視疾病的急性階段,而忽略其他階段的預防。這與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人員的專科干預技能缺少有關,應對其進行??浦R與技能培訓,以提高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人員的知識水平與照護能力,減少患者跌倒及因跌倒引起的并發(fā)癥。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跌倒態(tài)度各條目均分中“通過護士的講解,我很注意預防患者跌倒”得分最高,“患者跌倒后若未發(fā)生嚴重后果,可以不用跟醫(yī)護人員講”,說明腦血管疾病伴侶陪護能夠對護士的健康教育具有較高的依從性,但是缺乏主動向護士學習和溝通的態(tài)度。行為各條目均分中“患者手術后第一次下床,我會給予特別的關注”得分最高,“床的高度調節(jié)適當,患者臥床休息時將兩側四個床擋升起”得分最低。說明對于剛剛做完手術的患者,陪護人員會給予特殊關注,但對于臥床休息時跌倒預防意識尚存在不足。專業(yè)人員應針對腦血管病患者的不同階段對陪護人員進行預防跌倒干預措施指導。
行為學的研究表明,知識與行為之間有著不完全因果關系的重要聯(lián)系〔6〕,信念是促進健康行為的關鍵,而積極正確的態(tài)度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才能形成。
本研究結果說明腦血管疾病照顧者的跌倒知識、態(tài)度對其行為具有促進作用,即知識越豐富,態(tài)度越積極,越有助于指導其主動采取預防患者跌倒的實際行動。
一個人的行為表現(xiàn)還與個人特質相關。郭紅等〔4〕研究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對跌倒態(tài)度、行為維度得分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本文不符,可能與本研究的樣本量不足有關。
綜上所述,腦血管疾病陪護人員跌倒知識和技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制定合理的、適合不同知識層次人員的培訓方案,從理論上提高陪護人員的照護意識。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照護者最佳的人選是伴侶,同時,醫(yī)務人員應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陪護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擁有足夠的預防跌倒知識,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對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照顧中,進而促進腦血管疾病患者康復。
1 王善娟,初 春.3 970例腦血管病患者住院情況統(tǒng)計分析〔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09;16(3):283-4.
2 來 青,張 梅,陳 丹.老年腦血管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險因素分析與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9):1267-8.
3 楊潔薇.老年患者跌傷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臨床研究,2011;9(36):280-1.
4 郭 紅,田 軍,萬巧琴.住院腦血管病老年患者陪護人員對跌倒預防知信行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70-2.
5 彭 華.長沙市三甲醫(yī)院臨床護士基礎護理知信行的調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0.
6 南 慧.我國6城市小學生肥胖相關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分析〔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