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菲菲(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第五中學)
喚醒自我進步的渴望,每個生命都會向著陽光生長。好的教學評價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夠讓每個學生都綻放出生命光彩,讓學習成為最幸福的事。
2009年9月,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同時任教兩個班初中語文,對于一個年輕教師來說,任務艱巨可想而知。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字詞積累,名篇背誦,作文修改……檢查起來煩了學生也累了老師,以致出現評價無效甚至負效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2010年開始,我嘗試建立嶄新的增效評價機制,即網格化生本評價,讓學生真正成了評價主體,實現了輕負高效?,F將實驗過程與操作方法描述如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語文學習的主人。
而以往的評價往往是一刀切,全班齊步走,所以出現了快車等慢車的浪費現象和慢車放棄追趕現象,于是我想到了以延遲期待為特色的網格定位層遞式評價。
我根據學生學業(yè)成績,先將全班學生從高到低排名,然后分為五個平行小組,每個小組有八名學生。將全班學生按照成績高低走S型填表,橫向是分組,學生成績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縱向是排號,同號學生成績相差無幾。這樣每個組都有優(yōu)秀生、培優(yōu)生和潛力生。表格設計好之后,在班級張貼,讓學生明確設計方案和自己的小組及排號(表中數字為學生名次):
七年級四班語文學習小組分組表
學生明確后,開始實施。教師提前布置評價任務,小組內部嘗試運行。
比如評價《小石潭記》背誦,第一批教師檢查1號與2號,1與2號過關后升為小老師,第二批1號檢查3號與5號,2號檢查4號與6號。第三批1號檢查7號,2號檢查8號。這樣花很短時間全班學生就可檢查完畢。對于組長而言,每天檢查一到兩個組員任務輕、費時少,檢查的過程也是對自己知識強化的過程。對于組員而言,背誦時間充裕,并且有小老師督促學習,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全班學生檢查完之后,教師再用筆試檢測其自查質量,然后用同號交換閱卷的形式及時糾正錯誤,這樣通過一背一查一考,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可謂牢固異常。
經過三個月的實驗,延遲期待與網格定位評價模式可以說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過去許多讓教師檢查起來傷透腦筋的“背誦”,已經成為學生樂此不疲的事,而且收效十分顯著,幾乎是人人過關。
如何讓評價常評常新,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可以成為贏家呢?根據學生幾個月來較穩(wěn)定的學習成績,我對上面的表格進行了調整,使之更加完善。我將學生明確分級,而且分級設置目標,分級布置作業(yè)。這次評價的改進,讓分級網格化,關系化。同號之間互相競爭,鄰號之間互相追趕(表中數字為學生名次)。
七年級四班語文學習小組分組表
三 ③ ③⑧○13○18○23○28○33 ○38四 ④ ④⑦○14○17○24○27○34 ○37五 ⑤ ⑤⑥○15○16○25○26○35 ○36
將每組中的1、2號劃為一級即優(yōu)秀生,3、4、5號學生為二級培優(yōu)生,6、7、8號為三級潛力生。各級設一個級長,全面負責同級內同學的學習情況。比如負責督促、收發(fā)、檢查本級學生的作業(yè),每次在組員上交作業(yè)后,各級級長先要檢查一下成員的作業(yè)情況,確保無缺漏現象,簽字后再上交教師。這樣各級級長在檢查作業(yè)時,會發(fā)現自己作業(yè)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于三級組長而言也是一個挑戰(zhàn),自己首先要認真完成作業(yè),然后還要讓本組的成員認真及時地上交作業(yè)。
1.分層作業(yè)布置
一、二、三級作業(yè)由難到簡,由多到少,一級作業(yè)主要是創(chuàng)造拓展性作業(yè),二級主要是提高性作業(yè),三級作業(yè)主要是基礎性作業(yè)。
寫作方面也是如此,平時的周記,一級達到500字以上方可過關,二級達到400字即可,三級達到300字即可。同級競爭給每個學生都注入了正能量,他們的成績都蒸蒸日上。
2.目標設定
長期目標:一級主要是要求他們形成嚴謹、踏實的學習品質,要求他們善于自學,敢于質疑,不斷拓寬學習思路,努力成為特優(yōu)生。二級主要是培養(yǎng)質疑、討論的習慣和主動求學的學習品質,向一級轉化。三級主要培養(yǎng)學生同困難作斗爭的品質,增強自信,從而形成認真讀寫聽說的習慣,以保障“大面積合格”的設想成為現實。
短期目標:一級學生檢測目標為96分以上,二級學生要求達到85分以上,三級學生要求達到72分以上。完成目標,即提升其排號或級別。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自然有了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在平時的學習中自然認真努力。那一學期,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了目標,并有多人因超越而升級。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喚醒自我”,讓每個生命都開花,于是我對評價機制又進行了第三輪改革,讓每個學生都展示精彩。2010年11月,級部重新分班,表格也就作了新的調整。
表格在這一學期保持相對穩(wěn)定,在平時的檢測或者期中調研后可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在保證工作有效開展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011年11月~2012年3月,我?guī)У陌嗉壱恢笔褂眠@個表格(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作適當的調整),可以說已經十分成熟(表中數字為學生名次)。
八年級一班語文學習小組分組表
又經過半年多實驗,我發(fā)現網格化評價模式越來越好用,它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又采取了超越自我展示精彩式評價。即建立起“個人銀行賬戶”和“小組銀行賬戶”,每個學生和每個小組賬戶上都有基礎積分100分。每個學生每次完成背誦、作業(yè)任務,就在賬戶上加1分,沒有完成的扣1分,超額完成任務(比如檢測超過預定目標)積分加倍。每天作業(yè)上交最快最好的前三小組整體加2分,每一位沒寫作業(yè)的給小組扣1分,抄襲作業(yè)扣2分。在平時檢測中,將各組成員成績總和排名,第一名到最后一名分別加6到1分。每個月班級公示“財富榜”,一二三級學生各級評選出個人前三強,六個小組也評選出集體前三強,并進行頒獎?!皟π钽y行”,讓學生學習激情更濃了,學習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更強了。
隨著實驗的進一步深入,我的網格化生本評價也進入了嶄新的階段,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因此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體驗精彩人生的情感場。從起初的相互檢查背誦,到后來的作業(yè)檢查與批改,又發(fā)展到相互展示精彩。語文課上,小老師們在自己組內講課文,改作文,批作業(yè),幾乎隨處可見網格化小組評價的蹤跡;講臺上,一個個小老師各顯風采,令人欣喜。到2012年3月,課堂真的已經成了學生生命互動場。此刻,他們已經忘記評價,忘記得失,只記得生命需要這種綻放的形式。
我的網格化生本評價正在探索中,希望我的實驗能夠給我的學生帶來學習的愉快與超越自我的幸福,也給我們的語文教師帶來一點點評價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