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二中 甘志國(特級教師)
2012年高考解析幾何大題亮點之定點、定值
☉北京豐臺二中 甘志國(特級教師)
筆者發(fā)現(xiàn),在2012年高考卷中有多道解析幾何大題是考查定點、定值問題的,本文將分析、推廣這樣的五道高考題.
高考題1(2012年湖南理21)在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曲線C1上的點均在C2:(x-5)2+y2=9外,且對C1上任意一點M,M到直線x=-2的距離等于該點與圓C2上點的距離的最小值.
(1)求曲線C1的方程;
(2)設(shè)P(x0,y0)(y0≠±3)為圓C2外一點,過P作圓C2的兩條切線,分別與曲線C1相交于點A,B和C,D.證明:當(dāng)P在直線x=-4上運動時,四點A,B,C,D的縱坐標(biāo)之積為定值.
下面給出這道高考題的一般情形.
定理1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動點P在定直線x=h上,過點P能作定圓Ω:(x-p)2+y2=r2(r>0)的兩條不同切線(切線的斜率存在),且分別與定拋物線Γ:y2=4px(p>0)交于點A,B和C,D(這四個點互不相同),則這四個點的縱坐標(biāo)之積為定值的充要條件是p2=r2+h2,且定值為16p2h2.
設(shè)切線PAB,PCD的斜率分別為k1,k2,得
所以可得欲證結(jié)論成立.
(1)求曲線C的方程;
(2)動點Q(x0,y0)(-2<x0<2)在曲線C上,曲線C在點Q處的切線為l.問:是否存在定點P(0,t)(t<0),使得l與PA,PB都相交,交點分別為D,E,且△QAB與△PDE的面積之比是常數(shù)?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本題第(2)問的一般情形:
定理2 設(shè)定點A,B在定拋物線Γ:x2=2py(p>0)上且關(guān)于y軸對稱,點Q是拋物線弧A(B上的任意一點(但不是端點),則存在定點P(0,t)(t<0)使得Γ在點Q處的切線l與直線PA,PB都相交,交點分別為D,E且△PDE與△QAB的面積之比是定值λ的充要條件是t為點A的縱坐標(biāo)的相反數(shù)(且定值λ=).
可求得切線l:y=2x0x-2px02,切線l與y軸的交點C(0,-2px02),直線
圖1
即切線l與直線PA,PB都相交的充要條件是t≤-2pa2.
當(dāng)t≤-2pa2時,可求得切線l與直線PA,PB的交點D,E的橫坐標(biāo)分別為
從而可得欲證結(jié)論成立.
高考題3(2012年上海理22)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已知雙曲線C1:2x2-y2=1.
(1)過C1的左頂點引C1的一條漸進線的平行線,求該直線與另一條漸近線及x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
(2)設(shè)斜率為1的直線l交C1于P、Q兩點,若l與圓x2+y2=1相切,求證:OP⊥OQ;
(3)設(shè)橢圓C2:4x2+y2=1,若M、N分別是C1、C2上的動點,且OM⊥ON,求證:O到直線MN的距離是定值.
本題第(3)問的一般情形是:
設(shè)點O到直線MN的距離是d,得
從而可得欲證結(jié)論.
高考題4 (2012年福建文21)如圖2,等邊三角形OAB的邊長為8,且其三個頂點均在拋物線E:x2=2py(p>0)上.
(1)求拋物線E的方程;
(2)設(shè)動直線l與拋物線E相切于點P,與直線y=-1相交于點Q.證明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y軸上某定點.
參考答案:(1)x2=4y;(2)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y軸上的定點(0,1).
圖2
(1)求橢圓E的方程.
(2)設(shè)動直線l:y=kx+m與橢圓E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P,且與直線x=4相交于點Q.試探究:在坐標(biāo)平面內(nèi)是否存在定點M,使得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點M?若存在,求出點M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圖3
上述兩道高考題的一般情形:
定理5 設(shè)動直線p與圓錐曲線Γ相切于點P,與Γ的一條準(zhǔn)線l交于點Q,則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定點,且該定點就是Γ的與準(zhǔn)線l對應(yīng)的焦點F.
證明:(1)先證拋物線的情形.
因為t∈R時該式恒成立,所以由多項式恒等定理,得
(2)再證橢圓的情形.
因為該式在0<θ<π時恒成立,所以左邊在θ→0時的極限為0,得v=0,所以
所以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定點,且該定點就是Γ的與準(zhǔn)線l對應(yīng)的焦點F(c,0).
(3)再證雙曲線的情形.
還可驗證當(dāng)u=c,v=0時,③式恒成立.
所以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定點,且該定點就是Γ的與準(zhǔn)線l對應(yīng)的焦點F(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