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正倫
(浙江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童正倫,男,研究館員,古籍保護(hù)首席專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作為文化主要載體的典籍雖歷日月風(fēng)霜磨礪、水火蟲兵肆虐,傳世之量仍浩如煙海,冊數(shù)以千萬計。此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之原因,主要歸功于歷代私人藏書家。浙東沃土,古來文人輩出,書風(fēng)熏披,藏書文化與之結(jié)下不解之緣。中國存世最古老的明嘉靖間范欽所建的天一閣藏書樓,飽閱五百年滄桑,依然聳立于寧波,成為藏書歷史的標(biāo)志與見證。無獨有偶,相鄰余姚另有一座清代中期藏書樓,櫛風(fēng)沐雨,今日并與天一閣遙相輝映,其即是五桂樓。
五桂樓地處梁弄鎮(zhèn),為清嘉慶間黃澄量所建。樓名緣自其宋代遠(yuǎn)祖五子先后中舉,即“蟾宮折桂”,故以“五桂”名之。樓主黃澄量,字式簽,號石泉,諸生。其建書樓目的在于“重念籯金之教,此余藏書之本意也?!雹龠z財莫若育才,藏書為讀書,此為黃澄量傾力醉心藏書之所在。其不僅使其子孫讀,也慷慨予他人讀,凡“海內(nèi)好事愿窺秘冊者聽偕登焉”②。此舉較他藏書為己用之觀念境界又高出一層。其嗜書若命,余資皆用來購書,累計達(dá)五萬卷,可謂富甲一方,并編《五桂樓藏書目》以志之。其子肇震承父業(yè),續(xù)增萬余卷,又重編書目(其稿存浙江圖書館)。咸豐太平天國間兵亂,江浙諸多藏書樓消亡,而五桂樓因地處山區(qū),尚屬幸運,僅稍有散佚。其孫聯(lián)鑣、曾孫安瀾于同治間又續(xù)補藏書,重訂書目,并于光緒二十一年??塘恕段骞饦菚俊?。入民國后,五桂樓藏書逐漸散佚,三十年代清點時剩有四萬五千卷,1956年又由省里調(diào)撥給浙江圖書館收藏7000余冊,現(xiàn)閣中尚存9993冊。
五桂樓藏書之旨“貴在實用”,故不以版本為重,雖記載稱不乏藏有宋本③,然以浙江圖書館所藏部分看基本為明后期與清刊本,未見有特別珍貴版本。但有一部書則值得稱奇并應(yīng)予以研究的,是明文總集稿本《明文類體》。此書有138厚冊④,全用明刻本拆散按類編排而成,與《明文案》(殘稿存天一閣)編法相仿,開卷可見大量清乾隆間的禁毀書,更有許多竟是諸書目中未見失傳之書。七十年代顧廷龍攜沈津來浙江圖書館見到此書,甚贊“是一部稀有的好書!”謝國楨南下江浙訪書,見過此書也極為稱頌。此書既無目錄,又無序跋,封葉僅題“今文類體”書名。內(nèi)收書哪些,價值幾何?編者為誰,緣何不署名?書名“今文”,是為明人所編?書出黃宗羲故里,與《明文案》、《明文?!酚泻侮P(guān)系?于此種種謎團(tuán),筆者著手對此書進(jìn)行了整理與考釋,并將書況寫信告知了在京養(yǎng)病的顧老。顧老隨即回信,稱“不勝欣慰之至”,并指點了整理之要。本人一直未整理成文,如負(fù)在身,今略加增考,作一介紹。
經(jīng)逐冊將散卷(篇)爬梳還原,并考出其版本,全書計由68家81部書組成。這些書從特性上歸類大致可分三類:
第一類,禁毀書(21部)
王槐野先生存笥稿前集二十卷續(xù)集九卷,明王維楨撰,明萬歷七年尹應(yīng)元徐學(xué)禮刻本
新刻張?zhí)老壬募氖呔?,明張居正撰,明萬歷四十年唐國達(dá)刻本
居來先生集六十五卷,明張佳胤撰,明萬歷二十二年張叔璽刻本
由拳集二十三卷,明屠隆撰,明萬歷八年馮夢禎刻本
蒼霞草二十卷,明葉向高撰,明萬歷天啟刻本
蒼霞草詩八卷,明葉向高撰,明萬歷天啟刻本
合并黃離草三十卷,明郭正域撰,明萬歷四十年史記事刻本
歇庵集十六卷,明陶望齡撰,明萬歷三十九年真如齋刻本
睡庵文集初刻四卷二刻六卷,明湯賓尹撰,明李曙寰刻本
緱山先生集二十七卷,明王衡撰,明萬歷刻本
王文肅公文集五十五卷,明王錫爵撰,明王時敏刻本
鄒南皋集選七卷,明鄒元標(biāo)撰,明萬歷三十五年余懋衡刻本
賜閑堂集四十卷,明申時行撰,明萬歷刻本
綸扉簡牘十卷,明申時行撰,明萬歷二十四年刻本
徐文長文集三十卷,明徐渭撰,明刻本
碧山學(xué)士集四卷,明黃洪憲撰,明萬歷刻本
王文端公尺牘八卷詩集二卷,明王家屏撰,明萬歷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刻本
長水先生文鈔二卷四余編四卷賁園草四卷洛頌編四卷水云緒編四卷,明沈懋孝撰,明萬歷刻本
沈幼真太史滴露軒藏稿一卷,明沈懋孝撰,明萬歷二十七年汪懷德刻本
沈司成先生集一卷,明沈懋孝撰,明刻本
餐微子集三十卷,明岳和聲撰,明天啟刻本
第二類,通常書(19部)
方正學(xué)先生遜志齋集二十四卷外紀(jì)二卷,明方孝孺撰,明萬歷四十年丁賓等刻本
太史升庵文集四十卷,明楊慎撰,明刻本
崔氏洹詞十七卷附錄四卷,明崔銑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鎬刻本
唐荊川先生文集十二卷,明唐順之撰,明唐國達(dá)刻本
王陽明先生集抄十六卷,明王守仁撰,李騰芳輯,明汪孟樸等刻本
空洞子集六十六卷,明李夢陽撰,明萬歷三十年鄧云霄刻本
何大復(fù)先生集三十八卷,明何景明撰,明萬歷五年陳堂胡秉性刻本
弇州山人續(xù)稿二百七卷附錄十一卷,明王世貞撰,明刻本
滄溟先生集三十一卷附錄一卷附錄補遺一卷,明李攀龍撰,明萬歷二十六年刻本
宗子相集八卷附錄一卷,明宗臣撰,明嘉靖二十九年林朝聘黃中等刻本
遵巖先生文集四十一卷,明王慎中撰,明嘉靖四十五年劉溱刻本
太函集一百二十卷,明汪道昆撰,明萬歷刻本
茅鹿門先生文集三十六卷,明茅坤撰,明萬歷刻本
馮用韞先生北海集四十六卷,明馮琦撰,明萬歷林有麟刻本
郊居遺稿十卷,明沈懋學(xué)撰,明萬歷三十年何喬遠(yuǎn)刻本
刻李衷一先生清源洞文集六卷,明李光溍撰,明萬歷十一年李洪宇刻本
盛明十二家詩選十二卷,明朱翊鈏輯并批點,明萬歷三十三年益藩刻本
玉茗堂集選十五卷,明湯顯祖撰、帥機輯,明萬歷四十二年周如溟刻本
類編箋釋國朝詩余五卷,明錢允治輯、陳仁錫釋,明刻本
第三類,孤本稀見書(41部)
孤本書(23部):
早朝詩三卷,明楊子器撰,明刻本
歷代宮詞一卷擬古排節(jié)宮詞一卷,明楊子器撰,明楊守勤刻本
陳文端公青居山房稿十六卷,明陳以勤撰,明刻本
青居山房詩稿四卷,明陳以勤撰,明刻本
陳文憲公萬卷樓稿二十一卷,明陳于陛撰,明刻本
萬卷樓詩集四卷拾遺一卷,明陳于陛撰,明刻本
趙大司馬文集四卷,明趙大佑撰,明尚志齋刻本
太平山房文選續(xù)集五卷,明鄒元標(biāo)撰,明刻本
洞陽子三續(xù)集五卷,明萬恭撰,明刻本
循陔園集(詩)四卷,明丘禾實撰,明萬歷四十一年刻本
藝葵園文草二卷,明張應(yīng)泰撰,明刻本
白門草十卷,明張應(yīng)泰撰,明刻本
館閣試草一卷館閣試稿一卷,明沈懋孝輯,明刻本
云公詩集四卷文集一卷,明宋□□撰,明刻本
塵棲稿三卷止酒齋近草一卷,明陳懋仁撰,明刻本
饑驅(qū)草一卷匡山社集一卷陸沉集一卷落花詩一卷,明戴九玄撰,明刻本
酒人游一卷,明戴九玄撰,明刻本
玄岳山人詠物詩選四卷,明姚兗撰,明刻本
玄岳山人詩選八卷,明姚兗撰,明刻本
陳巖草堂詩集二卷,明方攸躋撰,明刻本
猗蘭堂詩集二卷,明方沆撰、吳國倫輯,明刻本
燈市詩一卷,明宋敏撰,明刻本
容臺小草一卷柏臺草一卷,明趙琦美撰,明刻本
希見書(存世三部以下,18部):
吳狀元榮進(jìn)集三卷,明吳伯宗撰,明萬歷周文華刻本
余學(xué)士集三十卷續(xù)集不分卷,明余孟麟撰,明萬歷刻本
吹劍齋文集八卷,明鄧宗齡撰,明鄧修、鄧必偉刻本
莊學(xué)士集八卷,明莊天合撰,明博古堂刻本
黎陽王襄敏公疏議詩文輯略二卷,明王越撰、王紹思輯,明嘉靖三十二年中山徐氏刻本
問次齋稿三十一卷,明公鼐撰,明萬歷刻本
中秘讀書稿二卷,明黃洪憲撰,明萬歷刻本
新刻甲辰科翰林館課十二卷,明李廷機、楊道賓輯,明萬歷刻本
新刻甲辰科翰林館課續(xù)不分卷,明李廷機、楊道賓輯,明刻本
新刻辛丑科翰林館課八卷,明曾朝節(jié)、敖文禎輯,明萬歷三十一年金陵周氏博古堂刻本
新刻重校訂丁未科翰林館課八卷,明萬歷三十七年金陵唐振吾廣慶堂刻本
新刻癸丑科翰林館課八卷,明顧秉謙撰,明萬歷四十三年金陵唐振吾廣慶堂刻本
羅山詩稿三卷,明張聰撰,明萬歷刻本
循陔園集(文)八卷,明丘禾實撰,明萬歷四十一年刻本
鄧定宇先生文集四卷,明鄧以贊撰,明萬歷吳達(dá)可刻本
新刻休征先生玉潤軒摘稿六卷,明李國祥撰,明萬歷三十四年周如溟刻本
直州先生文集十卷,明劉文卿撰,明萬歷唐睦刻本
休夏十首一卷長安秋逸一卷游黃山詩附一卷,明吳伯與撰,明刻本
從上述書上可以見到如下特點價值:
1、收書范圍。全書采錄為明初至萬歷人之文,時間跨度雖貫明代,但明初僅只吳伯榮與方孝孺二家,中期也只有楊子器、崔銑等寥寥數(shù)家,大部分都是中后期著作,因而稱不上是一代總集,只能算是側(cè)重于明嘉、萬間的局部明文總集。
2、版本情況。為嘉靖以后刻本,以萬歷本居多。若以“版貴宋元”論,這些書則只能算是普通,難說特別珍貴,但從稀少而言,竟有一半書成為傳世孤絕和瀕臨失傳之書,且基本是當(dāng)時初刻,無疑極其珍貴。
3、內(nèi)容價值。第二類通常書存世流傳較多,價值平平;第一類禁毀書雖遭乾隆大肆摧殘,五桂樓能冒危收藏(其中不少是全毀書)保存下來非常難能可貴,雖今基本存有傳本,然藏書家敢于保藏之勇氣精神已超越其書。值得重視與關(guān)注的是第三類孤本希見書,這是令人驚奇振奮的,文獻(xiàn)價值和版本價值無疑是巨大的。無怪乎古籍界前輩會異常贊賞重視。有的書《千頃堂書目》有載,而《四庫全書總目》則已未見,有的甚至《千頃堂書目》也不載。如萬恭《洞陽子三續(xù)集》五卷,《千頃堂書目》著錄有《洞陽子集續(xù)集》,今南京圖書館藏有《洞陽子集》十八卷,日本藏有《洞陽子集》十八卷、《續(xù)集》七卷、《再續(xù)集》十卷,《三續(xù)集》則不見諸家目錄記載。一代名賢鄒元標(biāo)與顧憲成、趙南星合稱為“東林黨三君”,其文集傳世較多,有《鄒南皋集》、《愿學(xué)集》、《存真集》、《方外集》、《太平山房詩集選》,獨缺《太平山房文選續(xù)集》。陳懋仁著述多達(dá)二十余種,《千頃堂書目》著錄九種,《四庫全書總目》著錄六種,今存世十余種,唯《塵棲稿》、《止酒齋近草》籍此新識。著名藏書樓脈望館主趙琦美生平藏書、校書、著書,有《雅樂考編》、《洪武圣政記》、《偽吳雜記》、《脈望館藏書目》、《鐵綱珊瑚書品畫品》等經(jīng)史子部書,文集僅見《千頃堂書目》載《容臺草》,而《柏臺草》則為世遺?!肚ы曁脮俊分浨鸷虒崱堆雸@集(文)》、《循陔園集(詩)》,今文集尚且稀存,詩集更成孑遺。本書兩種皆存。張應(yīng)泰《白門草》,《千頃堂書目》不載,今上海圖書館藏有一卷本,而本書收有十卷內(nèi)容。吳伯宗《吳狀元榮進(jìn)集》、余孟麟《余學(xué)士集續(xù)集》、黃洪憲《中秘讀書稿》大陸已不存,僅見海外有藏。莊天合《莊學(xué)士集》八卷,臺灣有藏,大陸濟南市圖書館有一部殘存三卷。劉文卿《直洲先生文集》,北大一部殘本和日本存一部皆是《新刻直洲先生文集》,而此本則是原刻。
4、原書存缺??偧幾胧蔷幷卟蛇x各家代表性作品數(shù)篇,所收內(nèi)容數(shù)量占原書很小部分,而此書與別的總集的編法卻不同,幾乎是僅將原書拆開后按類分訂,基本是全部照收,甚至整卷收錄。從總集編纂上言有未加甄別之弊,但從保存文獻(xiàn)資料上說卻其功甚宏。各書經(jīng)過還原,遺憾的是只有少數(shù)書是完整的,而大多數(shù)書則已殘缺了。盡管如此,此仍不失為其珍貴和價值重大。全的有:《歷代宮詞擬古排節(jié)宮詞》、《早朝詩》、《羅山詩稿》、《循陔園集(詩)》、《云公詩集文集》、《燈市詩》、《塵棲稿止酒齋近草》、《玄岳山人詠物詩選》等,大致完整的有:《吳狀元榮進(jìn)集》卷一、卷三缺“誥、序、記”數(shù)篇?!肚嗑由椒吭姼濉啡薄拔骞?、五絕”,余“五律、五排律、六絕、七古、七律、七絕”全。《萬卷樓詩集拾遺》缺“五古、五絕”,余全。《問次齋稿》三十一卷,缺卷一“賦”、卷二卷三“四古”,余全。《直洲先生文集》、《洞陽子三續(xù)集》基本全。《白門草》卷五缺,余基本全。也有殘缺較大的,《餐微子集》僅存卷八一卷。從上看,《明文類體》原書可能已有殘缺,尚不止140冊。另缺的一個原因是書按文章體裁共分為二十一類,中缺“奏疏、詔表”之類?!肚嗑由椒扛濉匪本砹涟藶椤爸啤保砭胖潦椤白嗍?、表”。《萬卷樓稿》缺卷一至四也是“奏疏、詔冊”?!白嗍?、詔表”則是清廷所要禁毀的核心內(nèi)容。黃氏也未收錄此類,看來其還是有所顧忌的。
2.1 作者 自古編書為建功流芳,此書作者卻全然不留痕跡,題名《今文類體》,僅留有似乎某明末人所編信息。黃宗羲編纂明文總集《明文案》、《明文?!窌r在清康熙間,既作序又署名,而此書編者若是明人則更無不署名之理。作者籠罩著神秘與詭譎。解開作者之謎的是黃澄量之曾孫黃安瀾,其在重編訂《五桂樓書目》中,明確手筆記載“明文類體一百四十冊,自編未梓稿本”。至此,這部蘊含珠璣大書的作者始浮出水面,真相大白,原來作者竟是藏書樓建立者黃澄量。此說出自編者后人,毋容置疑,但是作者原目錄中為何不記載、不署名,卻要偽托明人所編呢?其中有何隱情?需要探究。
2.2 編書背景 乾隆皇帝編《四庫全書》時對典籍既保護(hù)又摧殘。其向全國征書時曾和顏悅色下詔:“其中或有誕妄字句,不應(yīng)留以疑惑后學(xué)者,亦不過將書毀棄,轉(zhuǎn)諭其家不必收存,與藏書之人并無干涉?!雹菀坏┊?dāng)征書基本完成后,乾隆則頓變臉色,下令嚴(yán)厲收繳銷毀所有貶詆金清等文字之書,尤其以晚明人文獻(xiàn)為重點。一場大規(guī)模禁書運動鋪開大江南北,時間長達(dá)十余年,禁令遍及城鎮(zhèn)閭里。腥風(fēng)血雨,人心惶惶。黃澄量是此文化浩劫的過來人,其開始收藏書正處此際。
2.3 編書動因與特色 嘉慶時雖文網(wǎng)稍弛,文字獄之恐怖令藏書家余悸猶存。從《五桂樓書目》上見不到有禁毀書,但在本書中卻大量見之,其中郭正域《合并黃離草》、陶望齡《歇庵集》、湯賓尹《睡庵文集》、申時行《綸扉簡牘》、黃洪憲《碧山學(xué)士集》、沈懋孝《長水先生文鈔》等均屬全毀書??磥碜髡邔λ者@些禁書并未焚毀,而是將其化整為零,拆散分類編排,以達(dá)保護(hù)之目的。故書是整卷式的收錄,非同于總集擇精收錄規(guī)則。將書名《明文類體》改為《今文類體》,委托編者為明人,則是避免災(zāi)禍的巧妙高明手法。從此書所收內(nèi)容版本看,基本在萬歷之前,個別在天啟,無崇禎刻本,似乎此書編在天啟崇禎間。可見作者非常謹(jǐn)慎精細(xì)不露馬腳,否則作者必為清人,則會遭當(dāng)政追究了。黃澄量敢于冒諱犯忌,以保存文獻(xiàn)為己任,其膽魄與智慧,令人起敬。于茲也可領(lǐng)略為何仍有大量禁書禁而不絕、流傳至今之一斑。書中附有一些通常書,顯然也是為遮人眼目,若盡是禁毀書,即便徑題明人大名,智至弱者也不會信為乾隆前人所編。對照《五桂樓書目》,此皆是復(fù)本之書,拆剪掉也不甚可惜。至于為何摻入大量珍稀書,況且都不見于書目,其又何為?此現(xiàn)象說明黃澄量不僅有保存禁毀書之心,也確有將這些書編成一部總集之意。有一事可了解此況。嘉慶二十二年黃澄量請其友鄉(xiāng)學(xué)諸如授前往黃宗羲家向其后人轉(zhuǎn)錄所藏《明文?!?。此事諸氏有記:“余友黃子石泉生平無他嗜好,唯于古今書籍視若性命,……其不惜資,手抄購得者已積有千百卷,并謂余欲得《明文?!芬粫?,以備一代之文。余謂卷帙浩繁,未可猝就,遂從黃氏錄其各門篇目,厘為四卷,貽我石泉庋之?!雹撄S澄量欲得《明文海》,正與編《明文類體》有關(guān),《明文類體》的編纂需要參照《明文?!返捏w例與了解其收錄內(nèi)容。將二書作一比較:《明文類體》篇幅與《明文?!发卟幌嗌舷隆!睹魑暮!穬H收文,而《明文類體》兼收詩詞?!睹魑暮!纷阚E遍至千頃堂、絳云樓、澹生堂、世學(xué)樓、天一閣、倦圃、傳是樓等藏書巨樓,所閱數(shù)千家,收錄七百余家,縱貫有明一代,而《明文類體》則匯攬不足百家,僅及自己所藏部分,偏重于明后期?!睹魑暮!肪珦窀骷掖碜鳎睹魑念愺w》只分類編排而無采選??傮w上《明文類體》是難以與《明文?!废囝R頏,但能存留黃宗羲尚未覓到的眾多明人名家之書24種之多,實屬非常不易。
歸納結(jié)論:以保存禁毀書可作黃澄量編《明文類體》起因,進(jìn)而由此充實編纂成一部獨特的明文總集。其功在為后世保存了一批僅有的文獻(xiàn),其志在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藏書家的精神。
一部古書體現(xiàn)藏書家對書之情懷,一家藏書樓折射文化傳承之歷史。
注釋
①②《五桂樓書目》自序,稿本,浙江圖書館藏。
③據(jù)1930年黃云眉《清理黃氏五桂樓圖書的報告》稱“宋版則如《廣韻》、《范忠宣公集》、《白孔六帖》、《韓昌黎集》寥寥數(shù)部而已”。轉(zhuǎn)引自諸煥燦《飛嵐回帶峙五桂——浙東藏書樓五桂樓考略》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0.9,第60頁。
④據(jù)光緒《五桂樓書目》中記載該書為140冊,浙圖接收時已佚2冊。
⑤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寄諭兩江總督高晉等于江浙迅速購訪遺書》見《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70頁。
⑥《明文海目錄》,清抄本,浙江圖書館藏。
⑦《明文?!氛憬瓐D書館藏本125冊,即是續(xù)抄堂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