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guī)范,必要時應作統計學處理。提倡多附圖像清晰的插圖,數量不限。論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一般不超過5000字),并附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含英文文題、工作單位和漢語拼音書寫的全部作者姓名)。綜述、講座5000字左右。論著摘要、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等一般不超過2000字。專家多媒體講座為30min,手術或實驗操作演示視頻時長15分鐘左右。當文稿的主體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試驗時,作者應該說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負責人體試驗委員會(單位性的、地區(qū)性的或國家性的)所制定的倫理學標準,并提供該委員會的標準文件及受試對象或其親屬的知情同意書。
2 文題 力求簡明扼要、醒目,突出主題。中文文題不超過20個漢字為宜,最好不設副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使用縮略語。英文文題不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題下依次排列,排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做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作者單位按照郵政編碼、所在省市縣、單位全稱、具體科室的順序列于文題頁左下方,通訊作者姓名及E-mail列于作者單位下方。
論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各為400字(詞)左右。摘要必須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列出主要數據)、結論(Conclusions)4部分,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英文摘要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雙字名中間加連字符)、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作者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第一作者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論著須分別在中、英文摘要后標引2~5個中、英文關鍵詞。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無相應的詞,可按下列方法處理:①可選用直接相關的幾個主題詞進行組配;②可根據樹狀結構表選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題詞;③必要時,可采用習用的自由詞并列于最后。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表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關鍵詞之間用“;”分隔,每個英文關鍵詞首字母大寫。
6 醫(yī)學名詞和藥物名稱 醫(yī)學名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尚未公布者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所編《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衛(wèi)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 縮略語 摘要中盡量不用,文中盡量少用縮略語。正文中出現5次以上時才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列出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
8 計量單位 執(zhí)行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以單位符號表示,具體使用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yī)學上的應用(第3版)》一書。首次出現不常用法定計量單位時在括號內注明與舊制單位的換算關系。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母,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A,“A”為斜體字。
9 插圖 來稿須附3幅以上插圖,插圖是電子版出版物文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雜志的特色,配置適當的插圖可形象、生動地對正文內容進行說明、解釋及補充,使讀者一目了然。文稿中常用的插圖有線條圖、照片圖、彩色圖、水墨圖等。每3張插圖單獨占1頁,集中附于文后,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碼。每張插圖均應有必要的圖題及說明性文字置于圖的下方,并在注釋中標明圖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圖中箭頭標注或縮寫應有文字說明。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以5: 7為宜。以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數。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并在背面標明圖號、作者姓名及圖的上下方向。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說明文字不超過50字,所有的圖在文中相應部分應提及。圖如有引自它刊者,應注明出處。電子版圖片建議采用.jpg格式,彩色照片分辨率最小值為350 ppi(像素/英寸),黑白照片圖為300 ppi,線條圖不低于800 ppi,圖像尺寸大小為 5×7 in(127 mm×178 mm)。
10 表格 表格應出現于相應正文段落之后,表應按統計學的制表原則設計,三線橫表力求結構簡潔,數據單位明確。橫、縱標目間應有邏輯上的主謂語關系,主語一般在表的左側,謂語一般在表的右側。
11 動態(tài)圖像 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碼,文中應標記為“動態(tài)圖*”。視頻資料要求圖像清晰穩(wěn)定,剪接順暢,保持可能獲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視頻文件采用AVI格式或MEPG格式,時長10~40分鐘,有條件的請配上字幕或解說。每個文件名均應與文中的名稱相符,如“動態(tài)圖*”。解說聲與背景音樂效果要相匹配,聲音與畫面要同步,格式為WAV或MP3。
12 參考文獻 按GB7714-87《文后 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于右上角標出。每條文題后加文獻類型標識:期刊[J]、圖書[M]、學位論文[D]、匯編[G]、報紙[N]、報告[R]、專利[P]、標準[S]、數據庫[DB]、磁帶[MT]、光盤[CD]、網絡[OL]。不要引用摘要作為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外文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 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將 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電子文獻分別用載體標志代碼如CD(光盤CD-ROM)、OL(聯機網絡)在被引刊名前用方括號注明。具體格式如下:
序號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論文題目[J].雜志名,年,卷(期):起頁-止頁.
1 譚建明,謝桐,徐琴君,等.人類白細胞抗原-DR標準血清學分型與基因分型的比較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1997,77(1): 28-30.
2 Tan JM,Yang SL,Cai JQ,et al.Simultaneous islet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seven patients with type1diabetes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using a glucocorticoid-free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with alemtuzumab induction[J].Diabetes,2008,57(10): 2666-2671.
序號 主編1,主編2.著作名[M].出版社城市:出版社,年:起頁-止頁.
3 譚建明,周永昌,唐孝達.組織配型技術與臨床應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