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慶
(河南省舞鋼市地方史志 河南 舞鋼 462599)
粉草綠色封面、大32開、比一般書厚得多、在書柜上數百本書中顯得分外別致、分外醒目、分外誘人,宛若是一方碩大的綠色寶石,是那么亮麗,是那么養(yǎng)眼,是那么讓人稱奇??!宛若是百花苑中的牡丹花,是那么鮮艷,是那么華貴,是那么讓人陶醉啊!宛若是一座樣式新穎的舉世罕見的大倉庫,里面儲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金光閃閃的寶物,給人遐想、給人智慧、給人鼓舞、給人動力。
該書是于平天先生60多萬字的大作《志苑躬耕與斷想》。它的內容異常豐富!一幅幅他參加全國、省外、省內研討、講學、評稿的照片,一封封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浙江、上海、江西、重慶、貴州等地方志單位或個人給他的信函,一篇篇他應邀撰寫的評續(xù)志篇目、評市縣志、評城市區(qū)志、評村志、評水利志等評論文章,令人目不暇接、令人激動不已、令人廢寢忘食,如同干渴時痛飲山泉,如同饑餓時飽食美餐,閱讀時的心情如何?妙不可言!
他退休后,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給他《關于〈當代市縣志書編修教程〉篇目征求意見》的函,函中說:“現在篇目雖已初步擬定,但必然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希望您能夠撥冗給予審讀和修改?!彼匆蠹娜バ薷慕ㄗh。中指組為什么要征求他的意見?他的意見就那么值得中指組征求嗎?他的意見對中指組修改志書編修教程就那么重要嗎?中指組對他這位在基層工作的同志如此之重視說明了什么?一滴水,可見太陽;一個斑點,可窺視全豹。于平天先生是全國十萬修志大軍之佼佼者??!
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致特邀續(xù)志培訓授課專家、學者的信中寫:“于平天先生:特邀請您為河北省2002年續(xù)志培訓授課人(講授內容見附表)。此次培訓對象主要是市、縣、區(qū)方志辦主任和續(xù)志主編?!?/p>
黑龍江省阿城市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給他的信中寫道:“您是我們《阿城市志》評稿會的特邀專家,懇切期待方家前來金都故地——阿城作客。……我們早已獲悉您是一位方志名家,多有建樹?!栋⒊鞘兄尽犯遑叫杼岣哔|量,煩勞您在百忙中仔細審閱,提出修改意見,幫助把關、拔高,不勝感激?!?/p>
《黑龍江史志》原主編、中國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編審、《方志百科全書》編委會委員兼專家組成員梁濱久給他的信中熱情地說:“全國像您那樣認真研究問題的不多,如有大作除河南要用,我們也愿成為您筆耕之園地?!?/p>
我國當代方志大家、中國當代方志學者、《中國志壇群星集》主編邵長興,對他高度評價:“籌劃全省市縣志工作、志書整體設計、評審志稿、撰寫論文、辦班講課、培訓隊伍、主編刊物等等,無一不能,無一不精。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求救、求援,無一不積極應對,予以圓滿解決。他曾與省史志辦邵文杰、魯德政、許還平三位主任共事,都能積極主動考慮工作,以超前的意識當好參謀,使他們都感到得心應手。使業(yè)務工作走在各省的前列。他以效率高、成果優(yōu)的特點,以及某些超前的意識博得上上下下一致的贊譽。”
于平天先生的著作除該書,還有《方志雜論集》、《志鑒探說》,三部文集共收入文章百余篇,近百萬字。文集的內容提要被收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編纂出版的《新方志理論著述提要》一書。這是他從事地方志工作20年結出的內容廣泛、指導性強、極其珍貴的豐碩成果!這是他在任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市縣志工作處處長、《河南史志》主編時,繁忙工作之余,挑燈夜讀、認真鉆研、辛勤筆耕結出的豐碩之果!這是他到省內、省外講學、評稿、調研結出的豐碩之果!他樸實、勤奮、深入一線,參與實踐,升華理論,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善于指導,勇于創(chuàng)新。他是一位會發(fā)現問題,會解決問題,會提高志書質量的方志專家。
他用什么方法在評稿會上表明自己對志稿的看法,他用什么方法在續(xù)志培訓班上講課,他用什么方法指導全省的編修志書工作?他的方法是寫評論。他能評論什么呢?他能評續(xù)志的篇目框架。他能評一部幾十萬字、上百萬字、一二百萬字的大志書。他能評幾部志書的某一共同點,能評十幾部、幾十部的志書,甚至百部以上的志書擺在他面前,想評什么就能評什么。無所不能,無所不準,無所不新。評論優(yōu)點有分寸,評論缺點評得準,幫助修改給方法。別人寫評論想達到他的水平,很難??!這是為什么?這是因為,他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他有指導工作的豐富的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他有一手熟練的與眾不同的寫評論的技巧。于平天先生寫評論的技巧是什么?請看。
寫評論首先要有論點。沒有論點就沒有什么可評,就沒有話題可說,就沒有文章可寫。明代王夫之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币饧凑擖c。論點猶如軍隊之統(tǒng)帥,無統(tǒng)帥之軍隊,是烏合之眾,就不能稱其為軍隊。沒有論點,就不是評論。有了論點才具備寫評論的最重要的條件。
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及所持的態(tài)度。它是評論中確定意見以及支持這一意見的理由。它是評論的核心,是評論的靈魂。它派生出若干個分論點,形成評論的框架結構。
論點從哪里來?論點從論題中提煉出來。它是評論的主觀意識與客觀實際統(tǒng)一的產物。提煉的論點要正確、要新穎、要有針對性。論點是否正確,是否新穎,是否有針對性,決定評論的質量,決定評論的目的是否能達到。因此,評論者的主觀意識要正確,要客觀,要敏銳,要超前。還要有較恰當的提煉論點的方法。為什么呢?同看一部志書中一個篇章,同看一部志書,同看一部續(xù)志的篇目,有的能提煉出所需要的論點,有的提煉不出,有的提煉的是質量不高的或是不是所需要的論點。這是為什么?除有主觀的因素,還有提煉論點的技巧因素。于平于先生是這方面的行家。他運用多種方法提煉論點。
比較提煉法是拿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物進行辨別,找出其異同或高下,從而提煉出評論的核心。它常常與其他方法同時運用。它在提煉論點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多次閱讀視野所及的109部城市區(qū)志,總結出其中區(qū)志名稱的五種寫法,將其比較,第一種寫法按現行行政區(qū)劃、直轄市、省轄市名稱加區(qū)的名稱定為區(qū)志名稱,如《北京市房山區(qū)志》、《揚州市郊區(qū)志》、《鄭州市金水區(qū)志》,他認為這種寫法比較科學,其他大部分寫法不科學。從而提煉出論點:關于城市區(qū)志名稱問題。他以此為題撰寫的評論,被《河北地方志》采用,刊登在該刊2001年第5期。109部志書擺在面前是多大一堆啊,閱讀它需要多大的毅力,研究、分析、比較、總結付出了多少心血,提煉論點寫成文章付出了多少時間,像他這樣在全國10萬志友中有多少人?實在是不多啊!他閱讀平頂山、南陽、白城等市志3部,新野、郟縣、三河、濉溪、嘉定、鹽城、輝南等縣志8部,普陀區(qū)志1部,共12部續(xù)志的凡例。反復比較,總結出其中的4個優(yōu)點:一、內容比較全面。二、所采用不同的體例結構書寫得比較明白。三、記述的重點交待得很清楚。四、說明了使用的新體裁。經過比較還存在4個缺點:一、個性特色不突出。二、文字過于簡略。三、一條中書寫多項內容。四、缺少編纂者編纂思想及編纂方針、原則的條文。這是不被重視的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從中提煉出續(xù)志凡例應該寫出個性特色的總論點,并提煉出分論點和小論點。他以“續(xù)志凡例應寫出個性特色”為題,撰寫的評論被《河北地方志》采用,發(fā)表在該刊2004年第1期。
歸納提煉法是對一系列具體的事物進行概括、分析,得出一般性的原理,提煉出論點。它是用得比較多的提煉法。它對提煉論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于平天先生閱讀了省內、省外大量的首屆志書,認真研究專家、教授、學者對首屆志書的評價,分析首屆修志理論研究滯后的經驗教訓,歸納提煉出總論點:續(xù)志編修應強化“四個意識”。提煉出分論點:一、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二、強化服務意識,體現續(xù)志宗旨。三、強化特色意識,突出“四個特色”。四、強化主體意識,加大人物分量。他以此撰寫的評論被《黑龍江史志》采用,刊登在該刊1997年第6期。被《河北地方志》收入1997年增刊。他提煉這個論點是難之又難,看的聽的想的是首屆志書,提煉的是續(xù)志如何編修,沒有超前的意識,沒有吃苦的精神,沒有嫻熟的提煉技巧,沒有豐富的修志經驗,很難為之!他閱讀了15萬多字的《縣級綜合年鑒編纂概要》,歸納提煉出該書的3個特點:一是首開河南省年鑒編纂專著之先河。二是實踐性。三是實用性。他以這些特點撰寫的評論作為該專著的序言?!丁纯h級綜合年鑒編纂概要〉序》發(fā)表在《河南史志》1999年第4期。他閱讀了黑龍江、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市的26部城市區(qū)志續(xù)修篇目。從以上26部續(xù)修篇目中歸納提煉出總論點:解讀26部城市區(qū)志續(xù)修篇目,又提煉出分論點和小論點。他以此撰寫的評論為河南省“續(xù)志如何反映特色暨區(qū)志篇目研討會”論文,刊登于《黑龍江史志》2003年第2期、《中國地方志》2003年第4期,被收入《全國城市區(qū)志南陽研討會論文集》、河北省地方志編印的《第二輪志書分志撰稿培訓參考資料》。一篇文章得到這么多家的厚愛啊,讓人多么嫉妒!這在全國志壇多么少見!可見該文論述的內容對續(xù)志編修是多么重要??!
選擇提煉法是從若干人或若干事物中挑選能表現自己意愿的能表現本質的能表現一般原理的那些部分,從中提煉出論點。此法要求提煉者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具有較強的去粗取精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概括能力。它常與其它提煉技巧配合運用,為提煉論點發(fā)揮重要作用。它是運用得比較多的最能考驗提煉者基本功的方法之一。于平天先生拜讀了河北省的第一部志書《晉縣志》。該志是獲全國地方志獎一等獎的佳志,它的許多方面都可以作為論題寫成評論。他選擇《晉縣志》的篇目結構特色作總論點,又提煉出分論點:一、明設小編,暗分大類——框架結構之特色。二、按需要設無題小序,不求劃一——宏觀層次設置上的特色。三、與眾不同的集中、突出、鮮明的三個編——《經濟總情》、《土特名優(yōu)產品》、《黨政要務》。四、變《附錄》為《雜記》——把志末集中“附”,改為編、章、節(jié)、目下分散“附”。他以此寫出題為《志體無定式貴在有特色》的評論,被收入《河北地方志》1997年增刊。他閱讀河南省《商丘地區(qū)志》(續(xù)卷)、上海市《黃浦區(qū)續(xù)志》、河北省《豐南縣續(xù)志》及安徽省《濉溪縣志續(xù)編》。四部續(xù)志的內容非常豐富,要評論的論題有很多,他選擇了其中的總述加以概括、分析,提煉出總論點:從四部續(xù)志看總述編寫模式的多樣化。撰寫的評論被《廣西地方志》采用,刊登在該刊2005年第1期。于平天先生撰寫評論時還運用對比提煉法、綜合提煉法、仿效提煉法等提煉論點技巧。
論據是組成評論的三要素之一,是評論的重要內容,是證明論點的依據。因此,要求論據要真實、充分、精當、說服力強。論據失真,論點就不攻自破;論據不充分,論點就難以成立;論據精當,要求論據與論點的聯系要緊密,是必然的內在聯系,不是偶然的聯系,要選用以一當十的典型材料作論據;論據說服力強,要求其具有很強的論辯能力,使論點產生無可爭辯的令人十分信服的社會效果。要使論據對論點負責,服務于論點,評論者就要具有挑選論據的銳利的眼光,具有運用論據的嫻熟的技巧,二者缺一就會前功盡棄,就會使評論失敗。于平天先生在這方面做出了榜樣。他選用的論據有理論論據,有事實論據,都符合上述標準。他按照論點的需要,選用恰當的運用論據的方法。他運用論據的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運用權威法是在評論中運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省委、省政府、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等有關文件中的某個內容作論據。運用國家領導人、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領導人、省領導人、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作論據。運用專家的有關研究成果作論據。這些享有很高的威望,表現出很強的權威性,給人以很強的信從力,讓人們樂意接受論點的要義。請看,于平天先生如何運用此法?!丁磧赛S縣民政志〉評稿意見》引用,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的通知》,要求各地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廢除人民公社。原來的人民公社變?yōu)猷l(xiāng)政府,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關于市縣志篇目設置中的幾個問題》引用,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從戲劇、報紙的創(chuàng)新談妨礙志書體例創(chuàng)新的兩種思想》引用,天津市地方史志辦公室原主任郭鳳歧講,不能錯誤地認為,過去的志書就是志體,只要不違背志書的基本特征,放開創(chuàng)新,即使與舊志有全新的不同也仍然是志,更何況,志體也是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從四部續(xù)志看總述編寫的多樣化》引用,《黑龍江史志》主編、中國地方志學會學術委員、編審梁濱久提出概述的四種類型。一是特點串連體,二是橫剖濃縮體,三是史綱體,四是策論體。串連體主要是概括“點”,橫剖濃縮體主要是概括“面”,史綱體主要是概括“線”,策論體主要是概括“論”,論述地方治理良策。四種類型各有所長,要融會貫通,博彩眾長,形成點面結合,縱橫結合、敘議結合的綜合體?;蛞砸环橹?,兼采他法之長。
運用歷史法是運用與論題有關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某個事實、某個事件、某些資料作論據,表現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增強評論內容的豐富性、知識性、可讀性,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論點之“根”深深置于歷史的“泥土”之中,“根”深“葉”茂,茁壯成長。歷史賜予論點正確無比以教育世人。他是怎樣運用此法的呢?且看,《讀村志品三味——品讀〈大營村志〉》(重修版),《村志》詳記了大營的特產“大營牌”麻花。大營麻花起源于清朝末年,色澤金黃透亮,香咸酥脆,營養(yǎng)價值較高,備受群眾喜愛。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回鑾路過大營村,村中耆老進獻麻花,太后品嘗后稱其香、酥、脆,遂賜為貢品?!鬆I麻花已成為飲譽神州的風味食品。2007年9月沖擊世界吉尼斯紀錄成功?!稖\談續(xù)志條目體、章節(jié)與條目結合體及其條目設置》,黃俊軍先生認為,條目體出現較早,18世紀產生于德國的百科全書,該書以條目為框架,其他辭書亦然?!稄拇逯局姓J識了溫塘村》,溫塘古稱溫湯,與高陽村毗鄰,洪流時期是浩瀚的三門湖底。百萬年前,由于地殼隆起,湖面縮小。六七十萬年前,先民即在山坡上從事農桑、傍湖漁獵。夏代,大禹率眾鑿開三門,疏水東流,溫塘村域漸次顯露,先民即從山坡上遷徙而下,形成村落。隨著人口的增加,兩村連接起來,通稱溫湯至清末。1912年以后改稱溫塘。即使從形成村落算起,溫塘村也有幾千年的歷史。
運用典型法是運用與論題關系緊密的顯示同一類共同特征的某個人、某些人、某個單位、某些單位等作論據,運用顯示同一類共同特征的某個事物、某些事物等作論據,運用顯示同一類共同特征的某個事件、某些事件等作論據。他們表現評論者的心愿,表現論點的主旨,表現時代精神,在評論中發(fā)揮著極大的證明論點的作用。此法是他在評論中運用比較多的方法。如,《在〈沁陽市電業(yè)志〉評稿會上的發(fā)言》,沁陽市電業(yè)局是國家電力部、省委、省政府、焦作市等各級的先進單位。如,是國家電力部授予的“三為服務達標單位”,省政府批準的“省一級先進企業(yè)”,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焦作市委、市政府授予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達標單位”,還是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的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等??傊?,是一個值得大寫大書的單位??梢哉f,沁陽電業(yè)人員的奉獻史,就是沁陽電業(yè)事業(yè)的發(fā)展史?!镀吩u〈盧氏縣志(1988~2000)〉》,《盧志》是河南省第一部全彩版志書。從扉頁上的“洛河”,到末頁上的“209國道西安嶺段”,從志首集中編排的照片,到志文中的隨文圖照,從數千幅照片中精選入志的408幅,全部是彩色。這種全彩版志書,有兩個顯著的優(yōu)點:一是由于用銅版紙印刷,清晰的文字配以鮮艷的照片,圖文并茂,相映生輝,讓人耳目一新;二是充分顯示彩照作用,給人以美的享受,增強了志書的可讀性?;具_到了李鐵映講的“讀志如看畫聽樂,愛不釋手”的效果。他的評論中還有運用假設法、運用數據法、運用認識法等運用論據技巧。
論證是評論的三要素之一。它是用論據論證論點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它由分論點或小論點、論據、議論組成。分論點或小論點的位置可居其過程之首、之中、之尾,要突出。議論要和論點保持統(tǒng)一,說理要合乎邏輯。議論的語言要精煉,針對性要強,觀點要鮮明,對論據要表明態(tài)度,或贊成,或反對,或表揚,或批評,要清楚明白,不要含糊不清。議論要從論據論證到分論點或小論點,強調其作用、重要、意義等。
只有按照上述的要求去寫,分論點或小論點才能產生社會效果,論據才會有意義,議論才能發(fā)揮作用,論證才能完成應完成的任務,評論才能達到目的,否則,將會導致評論寫不成功。此外,為寫好論證過程,使其整體形象美,多變化,更富有魅力,還要講究論證技巧。于平天先生很會運用論證論點技巧。
解釋論證法是他對分論點或小論點進行分析,說明其內容、含義、原因等,并進行相關的論證。此法,他在評論中運用得非常自如。如,篇目的概念。什么叫篇?篇是指首尾完整的文章,或一部書中內容可以自成體系的部分或大段落。志書的篇,是指組成一部志書的各大部分,即分志。什么是目?目是指大項細分的小項目。志書的目,指組成一部志書每一大部分的各小部分,即分志下的章、節(jié)、目等層次。什么叫篇目?篇目是指一本書的提綱、內容要點、標題或目錄,有的人也稱它為綱目、綱要、類目、義例、志目、例目等。志書的篇目,就是用文字把一部志書的格式結構表示出來。通俗地說,篇目就是志書體例的具體化,是志書體例的具體體現和實際運用。篇目是志書的骨骼,是基本框架的基礎,是最具實質性內容的部分。篇目是志書的設計藍圖,是收集資料的向導,是整理材料的提綱,是分工編寫的依據。
——選自《關于續(xù)志的總體設計——在河南省續(xù)志編修培訓班上的講課稿》
篇目框架思路清晰。按環(huán)境、基礎設施、經濟、政治、文化、人物六大板塊,設6卷49篇,前有總述、大事記、專記,后有附錄、主題詞索引、編纂始末,總體思路清晰,框架結構合理。
——選自《〈濮陽市志〉(評審稿)閱讀意見》
舉例論證法是在論證過程中,引用論點所需要的具體事實,從個別到一般,進行歸納推理。評論者針對事實論證自己的觀點,以證明論點。論證可寫在事實之前,可寫在事實之后;論證文字可多,可少,以證明論點為宜。如,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稖刂尽窂恼鹿?jié)標題到寫人記事都有著明顯的農村特征,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比如,從篇目標題上看,有“村街建設”、“村辦企業(yè)”、“村級組織”、“村民生活”、“村民姓氏”、“農民藝術團”、“村嫂管樂隊”等,離不開農村、農民。從記述內容上看,在記述“民間體育”時,記述了“打秋千”、“放風箏”、“摔跤”、“搬碌碡”、“舉重石”等獨具農村、農民特色的活動內容和方式方法。
——選自《從村志中認知了溫塘村——讀〈溫塘村志〉收獲》
基層政權只能到鄉(xiāng)鎮(zhèn)一級,村不是一級政權,不能叫基層政權。最近讀安徽夫妻作家陳桂棣、春桃寫的報告文學《中國農民調查》一書,書中講到精簡機構時提到中國的五級政府,講到“我們從查閱到的有關資料得知,在當今二百多個國家中,有八個小國僅設一級中央政府;有二十五個國家只設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有六十七個國家,其中有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只設三級政府;而我國現在卻是五級制:中央——省——市——縣——鄉(xiāng),堪稱絕無僅有的“中國特色!”所以我國的政權鄉(xiāng)鎮(zhèn)是最基層的一級,村不是一級政權。
——選自《〈內黃縣民政志〉評稿意見》
批駁論證法即駁論。它是在批評中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否決其意見和要求;在批評中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先樹立一個靶子,即對方的錯誤觀點,然后針對其觀點選擇恰當的論據進行論證,批評其錯誤,強調自己的正確觀點,突出分論點或小論點。不這樣,就完不成駁論的任務。運用此法有一定難度。于平天先生為運用此法做出榜樣。志無定例,社會在發(fā)展,志書的體例也在發(fā)展變化。從方志的發(fā)展史來看,方志的體例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以便適應時代的需要。它曾由漢代的地記,發(fā)展為唐代的圖經,而普遍以志命名卻是宋代,并且直到南宋方志才逐漸形成志體。南宋以后直到當今的志書體例,又有許多發(fā)展創(chuàng)新。如果一提到志書體例創(chuàng)新就擔心偏離志體,那將造成志書體例的故步自封,就不能使志書體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前進,將使志書有被社會所淘汰的危險,也就不可能使地方志代代相濟,永不斷章。
——選自《從戲劇、報紙的創(chuàng)新談妨礙志書體例創(chuàng)新的兩種思想》
有人會提出,凡例內容寫得具體了,不精煉,文字篇幅就長了。我看不要緊,第一、幾十萬字、幾百萬字的志書,凡例寫了一兩千字,我認為不算長,不算多。第二,志書中只有凡例、編纂始末,是可以寫進編者的思想觀點和編寫經驗體會的地方。舊志中方志理論大多在序言、凡例、后記中體現出來。新方志自序很少,大多是領導、名人寫序,所以序不能是編纂者寫思想觀點的地方,只剩凡例和編纂始末了。我曾寫過一篇如何寫續(xù)志“編纂始末”的論文,提出從續(xù)志開始就要注意積累資料,要在“編纂始末”中寫進編纂者的理論觀點、經驗體會,為新方志理論增磚添瓦,不能只記編寫過程。
——選自《關于續(xù)志篇目設置中的幾個問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續(xù)志培訓班上的講稿》
他的評論中還運用闡述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類比論證法等論證技巧。
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由語音、語匯和語法構成的一定的系統(tǒng)。它一視同仁地忠誠地為每個人、為每個團體、為每個階層服務。服務的質量如何,服務的水平如何,服務的社會效果如何?決定于運用者駕馭它的能力如何,運用它的技巧如何!庖丁解牛,“操利柄而目無全牛?!痹u論雖不是文學作品,但,也要運用好語言。用好語言,可增強它的論辯力、感染力、說服力,可增強它的可讀性,可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于平天先生是在評論中運用語言的高手。
他將敘述手法多用在提煉論點和運用論據等方面。如,自從1981年編纂社會主義新方志以來,全國新編地方志設篇擬目,不少有以“社會”設志立篇的。但是,在修志實踐中,同行們對有關社會志的一些問題,諸如是否需要設社會志,社會志的名稱、社會志記述的內容等,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現將探討研究的情況綜錄如下。
——選自《社會志紛紜錄》
為做好全省“續(xù)志資料收集和編寫經驗交流會”的準備工作,我和處里的同志,于8月15日至25日,先后到洛陽、三門峽、開封、周口、焦作等6市16個縣(市),對有關續(xù)志資料收集和編寫情況,進行了調查,加之平時了解掌握的一些情況,現綜合如下。
——選自《有關續(xù)志資料收集和編寫的幾個問題——部分市縣續(xù)志工作情況調查》
他在評論中根據需要分別運用順敘、倒敘、詳敘、略敘等手法,將事實交待得清清楚楚。
議論是論點、論據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它是論證過程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針對論據,緊扣論點,表明評論者的意見,發(fā)表評論,分析本質,指明意義,幫助讀者理解事情或人物,提高其認識。講明道理,力求精辟。語言不要空乏,不要冗長,要精煉。我國古代纂修舊志有“百煉為字,千煉成句”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議論在評論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的質量高與低,決定評論的質量高與低,甚至決定其成功與失敗。于平天先生的評論之所以深受同仁們的喜愛,深受省級刊物的喜愛,深受國家級刊物的喜愛,其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議論寫得非同一般。
如,《談談續(xù)志篇目設計——在焦作市續(xù)志研討會上的發(fā)言》,我倒傾向于“資治”功能說。如果我們編出來的志書,不能為現實服務,不能為領導決策服務,當代的人民不喜歡讀,不喜歡用,而存起來讓幾百年、幾千年以后的子孫后代用,很難說會有多大的存史價值,也很難說對子孫后代會有多大的用處。所以,我認為我們編修續(xù)志的著眼點和立足點,首先要放在為現實服務上……
《揭示始祖黃帝,弘揚中華文明——喜讀〈黃帝故里志〉》,總之,《黃帝故里志》是整合了全國黃帝文化的第一部志書,是吸收了許多黃帝文化研究新成果的一部志書,是弘揚“黃帝文化”打造“根在中原”,建設文化強省的一部品牌性志書,你說怎能不讓人喜聞樂見呢?
抒情是評論者對論據抒發(fā)的褒、貶、愛、憎之情。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彼哉媲械淖匀恢榇騽尤诵?,以情動人。它常常作為議論的助手在論證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沒有它,也可以。有了它,就會讓議論大增光彩,就會增加議論的吸引力,就會增加議論的說服力。增強人們對論據的認識,增強人們對論點的理解,增強評論對人們的感染力。此法,在眾多評論中能運用它的很少,往往被人們忽視。有的人想用,心有余力不足。于平天先生評論中的抒情,隨處可見,且熱烈、奔放,非常感人!像他這樣的用法,在全國志友的評論中不多見啊,實在不多!請看,《〈讀〈井陘縣志〉讓人倍感清新》,呂先生的序,既是一篇優(yōu)美的序文,又是一篇深刻的志評,也是一篇難得的續(xù)志編纂理論研究之作。這樣的序,代筆寫序者寫不出來,不閱讀志書、不熟悉志書內容者寫不出來,不了解全省修志情況,對方志理論沒有研究者也寫不出來。這樣的序,既不會與其他志書的序雷同,也會大大提高志書的學術品位?!镀吩u〈盧氏縣志(1988~2000)〉》,這是一部始修于1999年夏,歷時6年,由方志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的110多萬字的精品佳作。該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光彩照人,清新悅目。它能讓你急不可待地先去翻閱瀏覽一番,繼而讓你不忍放下,再去認真研讀品味。讀后給人的感覺是,猶如一座富麗的殿堂,深藏連城的瑰寶;又是一面明亮的鏡鑒,有著無量的資治價值;也是一部厚重的教材,給人以豐盛的精神營養(yǎng)。那么,究竟該志有何特色,幾點優(yōu)長,可從一串數字中一一解析,用點點滴滴去褒揚?!杜踝x縣志我心飛揚——〈浚縣志(1986~2000)〉讀后抒懷》,讀著志中那翔實的內容,簡樸的文辭,清新的圖照,動人的事跡,仿佛讓人親臨其境,親觸其物,親見其人,我的心仿佛長了翅膀一般,由書本飛到那厚重的文化名城里,飛到那神奇的大伾山上,飛到那志書中記述的人物身邊。他的評論中,有直接抒情,即直接抒發(fā)內心的感情;有間接抒情,即將內心的感情,依附于論據的事例之中,依附于議論的說理之中。他的抒情有時含蓄凝重,有時奔放熱烈,都以真切自然打動讀者。他的直接抒情尤其精彩,尤其感人,尤其讓人難忘,這在同仁們的評論中不多見??!
以上幾例充分表現出,敘述、議論、抒情等語言技巧被他運用得是多么嫻熟。讓它們?yōu)槲x者閃爍亮光,為出色完成論證過程的任務發(fā)揮作用,為證明論點的正確作出貢獻!
他運用提煉論點技巧、運用論據技巧、論證論點技巧、運用語言技巧達到一般人達不到的水平。他運用得是那么自如,是那么新穎,是那么好的效果!它們?yōu)樵u論奉獻出總論點、分論點、小論點,構成精美的整體框架;奉獻出論點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論據,使其旁征博引,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奉獻出完美的款式多變的論證過程,圓滿地完成論證任務;奉獻出美妙動人的語言,吸引著讀者的眼球!它們各盡其能,群策群力,創(chuàng)建出特色鮮明的于氏評論風格;提煉快、構思快、撰寫快、面世快、收效快,發(fā)現問題、歸納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問題。
他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評論或長篇或短篇,10000多字、8000多字、6000多字、4000多字、2000多字,短的1000多字,都是解決志書“病癥”的“良醫(yī)妙方”。不僅被各省級方志刊物采用,還多次被國家級刊物《中國地方志》采用,為指導續(xù)志編修起到很大作用!受到志友們的高度贊揚。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黨史研究室龔正棟給他的信中十分感激地說:“新年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收到于老師的信,我內心由衷的高興,信把我們的篇目分析得淋漓盡致,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此,我謹代表三都史志辦的全體同志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謝!”
重慶市大足縣地方志辦公室函中寫:“于平天先生:由于您在方志領域取得的成就及產生的影響,特請您審閱《大足縣志(1966~2005)》篇目初稿,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p>
河北省棗強縣地方志辦公室步進信中寫:“于先生:關于凡例定位問題,我早在思忖。拜讀過您的大作,頓覺定準了心弦……”。
焦作工學院教授薛世孝信中寫:“平天處長:寄來的大作《志鑒探說》收到,謝謝?!鎸嵱涗浟宋沂⌒拗竟ぷ鞯膱鼍?,可以說是我省修志工作的縮影。我初讀幾篇,認為您在方志理論上,很有見解,很有新意,獲益匪淺。這是您在志壇上從實踐中總結的結晶,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為志人樹立起典范。”
看了上面這些話語您的心情如何,是志友們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吧,是他寫評論結出的豐碩之果吧,這些話語您見得不多吧?這僅僅是省內省外志友的200多封信件中的點滴之語??!
他與省史志辦三位主任共事,攜助指導全省志書編纂工作,是他們的好參謀。他到各市縣幫助修改志稿,是他們的知心朋友。這使他勤于著述的思路永不間斷如江河源遠流長,,這是他寫評論的動力,這是檢驗他寫評論社會效果的標準。這個標準他篇篇達到!
于平天寫評論備受稱贊,志苑里勤筆耕二十余年。經常是節(jié)假日仍然加班,讀志書摘錄卡片數萬言。修篇目改志稿走遍市縣,一個個大小問題及時發(fā)現?!皩ΠY下藥”評志稿一篇又一篇,看得準“處方”妙糾正缺點,創(chuàng)新篇目突出特色舊貌變新顏,好多省學習他的寶貴經驗。為修志他寫評論做出大貢獻,同仁中不多見真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