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珠
摘要:縱觀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科技創(chuàng)新就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今天,提出問題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而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孩子的提問能力顯得尤為薄弱,不敢問,不會問,因此,筆者將結(jié)合實例談談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上進行有效地提問,希望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化學教學;提出問題;有效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西方學者德加默也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 “提問得好即教得好”因此,新的歷史時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而學生也應該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地提問,只有師生這樣共同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高效率的高中課堂而現(xiàn)在的高中化學課堂卻令人不甚滿意
一、現(xiàn)在高中化學課堂存在的一些問題
課堂提問表面化, 有些教師提問時只會問“對不對”、 “是不是”、等類似的問題,學生也只能簡單的回答 “是”、 “對”、“不對”等這樣表面上看上緊跟新課標的要求,實則只是換湯不換藥
問題不明確, 語意模棱兩可,照著慣常的套路提問,啟而不發(fā)這樣教師是省力省心了,也提問了,可是卻沒有什么效果,甚至是在浪費課堂時間
3有些學生課前沒有認真預習,上課時不斷提出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不僅會影響教師的思考,更是浪費了全班學生的寶貴時間
4問題的難度控制不當, 不是太容易大多數(shù)人都會,就是太復雜多數(shù)人都不會,或是沒有過度的從很簡單跳躍到很復雜,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5也許是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不少教師提出問題后, 喜歡自己做答,這樣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就普遍不足了,而且提問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
教師所提問題有時過于收斂, 缺乏發(fā)散性,甚至只接受自己所期待的答案, 而對于那些超出他認為是恰當范圍之外的答案, 會不予理睬
7提問對象具有片面性,不少教師提問只對著少數(shù)幾個尖子生,沒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再度使提問變了味
如,硫酸鋁溶液和小蘇打溶液混合后進行泡沫滅火的實驗學生對這個實驗很感興趣, 很想知道 “為什么會有泡沫沖出”, 教師卻進行了如下提問:①硫酸鋁屬哪種類型的鹽? 其溶液中存在怎樣的平衡?②碳酸氫鈉屬哪種類型的鹽? 其溶液中存在怎樣的平衡?③兩種溶液混合后, 原來的平衡是否受到影響?④原平衡相互影響的結(jié)果怎樣?這樣的提問不僅沒有層次性,更會使學生喪失興趣,神游在課堂之外試問,學生連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都未了解,更談何理解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呢!長此以往,學生聽不懂必然沒興趣,沒興趣必然不想學,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二、高中化學課堂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
筆者在上面列舉了種種問題,而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以筆者愚見:主要還是教師和學生沒有深刻理解何為有效提問所謂的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 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其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正如世紀年代羅杰斯創(chuàng)立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論和非指導性教學思論所說:學習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參與學習過程,有其內(nèi)在的動力,只有發(fā)揮了這種動力,才能使學習氣氛融洽,學習效率提高而在非指導性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是扮演著一個促進者的角色,他與學生建立起個人關系并指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這個說到底其實就是通過有效地提問,教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進行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
首先,從學生說起,學生雖然是被動者,可是這并不代表學生就應該被動地接受知識,更不能成績不好就怪罪教師推卸責任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應該做好預習工作,俗話:“熟能生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這樣,對教師課上所說的內(nèi)容才能很好地吸收,明白哪里是重點,從而進行重點強化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就是教師了,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動者,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機械死板地灌輸知識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熟記知識點,對其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多費心血,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趣味新穎性,區(qū)分度,邏輯性和發(fā)散性,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
四、結(jié)語
現(xiàn)在的化學課堂是存在較多問題,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灰心喪氣只要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建立一種有效課堂提問的模式,使教師教的開心,學生學得快樂,使課堂效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