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威,陳葉坪,鄧樂泉,雷方麗
本文試圖通過對湖北省部分高校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08、09、10三個年級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比較與分析,探討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規(guī)律和原因,針對性地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旨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我預防意識,使學生盡量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1]。
查閱大量有關運動損傷的論文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據(jù)運動損傷理論及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設計問卷調查表。內容涉及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受傷次數(shù)、部位、類型、項目以及對運動損傷原因了解,對自我保護意識的認知等[2]。
制定運動損傷調查表,要求學生如實填寫學習期間運動損傷產(chǎn)生的項目、部位、類別及原因。對調查表不夠詳細的通過個別訪問獲取資料。
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對部分學生進行隨機調查訪問,以了解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目前對運動損傷知識的了解情況。
運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運動損傷的發(fā)生率,用χ2檢驗法比較分析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運動項目等因素與運動損傷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
在152份有效問卷中,男生88人,女生64人,共有152人發(fā)生運動損傷206次,平均受傷率為135.5%,平均每人1.36次。
從表1、2可以看出:大一男生46人共發(fā)生58次損傷,平均每人1.26次。女生16人共計發(fā)生18次運動損傷,平均每人1.13次;大二男生22人共計發(fā)生運動損傷28次,平均每人1.27次。女生26人共計發(fā)生運動損傷34次,平均每人發(fā)生1.31次;大三男生20人共計發(fā)生運動損傷32次,平均每人發(fā)生1.60次。女生22人共計發(fā)生運動損傷36次,平均每人發(fā)生1.64次。其中大一學生損傷人數(shù)明顯高于大二、大三年級學生;但人均受傷次數(shù)略低于大二、大三年級學生。
表1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總體情況1
表2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總體情況2
從損傷次數(shù)的比率來看:大一學生總體損傷率為36.9%,較大二學生損傷率30.1%)、大三學生損傷率(33.0%)高些。大一男生的損傷率49.2%,女生20.5%;大二男生的損傷率為23.7%,女生38.6%;大三男生的損傷率27.1%,女生40.9%。從上可以得出,大一男生損傷率高于女生。大二、大三男生損傷率均低于女生。通過χ2分析,總體損傷三個年級男女生損傷率差異顯著。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體育專業(yè)學生一般都是活潑好動的,特別是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的一年級男生,由于在高中很少有時間參加課余體育活動,所以進入自由時間相對較多的大學,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都會很高,參加人數(shù)很多,損傷率也相對較高。另一方面是大一男生動作技術,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還達不到他們自己想象的競技水平而做出牽強的模仿動作等諸方面的因素,所以損傷率要高于女生。
但是進入大二、大三,戶外課堂開設較多,特別是增加了專選課,不僅課次多,而課時緊,由于女生在一年級時課外活動少,身體素質、競技條件等方面不能很快適應課程的需要,所以在學習運動技能和戶外練習課時,損傷產(chǎn)生的可能性很大。而男生平時參與課外體育活動較多,身體素質、技術條件等方面較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部分能夠適應上課的需要和節(jié)奏,因而損傷產(chǎn)生的幾率比女生低。
表3表明,三個年級男女生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腳踝、腰部、膝部、大腿、手腕、肘部等幾個部位。從總體數(shù)據(jù)來看,損傷部位比較常見的是腳踝(27.2%)、腰部(21.4%)、膝部(15.5%)。其中我們可以看出肢體末端受傷率相對較高。其中踝部損傷率居首。
表3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部位一覽表(%)
踝關節(jié)是人體最下面的關節(jié),幾乎支撐人體全部重量,且踝關節(jié)又具有其特殊的解剖結構和生理特點,當遇到地面不平或著地不穩(wěn)等情況時容易發(fā)生踝關節(jié)損傷,尤其是外踝[3]。籃球活動空中動作較多,在落地時候極易發(fā)生踝部損傷。而且足球、田徑、排球、健美操等運動項目都是通過下肢支撐來完成動作,下肢承載著全身的重量,受傷自然就多。
腰部容易受傷,是由于負荷重量過大,脊柱過度前屈,突然轉體,技術動作錯誤,如在體育運動(推鉛球)、力量訓練(深蹲)等過程中較容易發(fā)生。
膝關節(jié)也是學生們在體育活動過程中較容易損傷部位之一,膝部是下肢較大的關節(jié),膝關節(jié)屈曲位時,關節(jié)不穩(wěn)定,髕骨與半月板矛盾運動[4-5]。在體育運動時要求膝關節(jié)屈的時候多,如籃球沖搶籃板、足球發(fā)力踢球時支撐腿、排球扣球、攔網(wǎng)起跳動作等,在做這些動作時膝關節(jié)都要屈曲,所以運動時候膝部易損傷。
三個年級男生、女生運動損傷部位對比分析:腳踝和膝關節(jié)兩個部位的損傷男女生差異明顯。由此可見:男生對于腳踝和膝關節(jié)部位應加強重視。
由表4可以看出:三個年級男女生運動損傷項目大都集中在:籃球、田徑、武術、排球、體操、網(wǎng)球等幾個項目??傮w來看損傷排在前幾位的項目是:籃球、田徑、武術損傷率各達到25.2%、15.5%、11.7%。
表4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項目一覽表(%)
分析其原因:由于田徑教學時間長,技術復雜,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練習次數(shù)較多,固然在平時教學和練習過程中損傷率較高。武術是大部分學生剛接觸的運動項目,學生們對該項目缺乏較深的認識和了解,同樣武術動作復雜,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所以在教學和課外活動中損傷率較高?;@球運動開展廣泛,活動簡單易行,受到學生的普遍喜愛,參與人數(shù)較多,運動中身體接觸較頻繁,對抗性強且很大一部分動作需要在空中完成,是導致?lián)p傷率較高的直接原因。其次,從體育運動的特點分析,球類、田徑和格斗項目的運動強度大、速度快,對抗性強且要求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而目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普遍身體素質差、技術不夠扎實,加之學生在運動中防傷保護的意識淡薄,造成的損傷也就較多[6]。
對三個年級男女生運動損傷項目對比分析可以得出:籃球、足球、健美操的致傷率男女生差異存在高度顯著性差異(P<0.05)。在對抗性較強的籃球、足球項目中男生較女生易損傷,由于男生參與籃球、足球這類對抗性較強的課外運動較多,受傷幾率較大[7];女生除了必修課外基本上不參加課外活動,損傷率就相對較低。健美操項目中的致傷率男生均低于女生,一是男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等方面較女生更能適應課的要求,女生由于平時活動較少,所以在健美操的高沖擊競技動作中的致傷率較男生高些。二是專選課選擇健美操的女生比男生多,所以女生在健美操運動中的損傷率相對更高。其他項目的致傷率男、女生差異不顯著,由此看來:對抗性強、技術復雜的項目是在校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損傷的一般規(guī)律。
從表5中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比重將近達到51.4%,主要源于課外活動缺乏指導教師組織,形式散亂,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性的準備活動,學生經(jīng)常憑自我的感覺練習,盲目模仿高難度動作技術,完成高對抗、高難度動作時缺少必要保護和幫助[8];24.3%學生運動損傷發(fā)生在課堂中,造成損傷的多在學習新動作或者大強度練習過程中,課堂中學生機體容易疲勞,受傷幾率也會增加;在比賽中受傷占總數(shù)的24.34%,這與賽前準備活動不夠充分系統(tǒng),身體難以承受劇增的負荷,比賽過程中不合理、危險性動作較多等因素有關[8]。
表5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時間調查表
從表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三個年級男女生損傷原因主要集中在:動作技術不合理(32.2%)、準備活動不充分(25.0%)、局部動作負荷大(15.1%)、身體素質差(9.9%)、身體疲勞(7.2%)五個因素之中。從數(shù)據(jù)顯示動作技術不合理和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因為學習新的動作時,學生對新的動作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在練習過程中動作變形或不合理,固易造成損傷;其次,很多人都不喜歡進行訓練前的準備活動,認為沒有必要,而且枯燥乏味,他們希望直接進行所練項目的訓練活動,但準備活動不充分,往往是造成在運動中損傷的因素之一。當然,造成運動員損傷的原因還有很多,如疲勞、場地器材、天氣等因素。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教師應加強防損傷意識的教育,使隊員充分認識損傷的危害,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并要強調訓練和比賽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精神高度集中,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只有認真的解決這些問題后才能有效的控制運動員損傷的發(fā)生。
表6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
1)損傷率:大一男生運動損傷比大一女生較高,大二、大三男生運動損傷幾率相比女生的要相對低些。07、06、05級的學生隨著年級的增長,專業(yè)課也相對增加,每個年級平均受傷次數(shù)呈依次遞增趨勢。2)損傷部位:男、女生運動損傷部位多發(fā)生在:踝部、腰部、膝部;另外,男、女生“其它”類的損傷幾率也比較高,平時上課、活動應加強對非常規(guī)部位的注意。3)損傷運動項目:體育教育專業(yè)男生運動損傷多發(fā)生在:籃球、田徑、武術、足球;女生運動損傷多發(fā)生在:籃球、田徑、健美操、武術、網(wǎng)球。4)損傷時間:三個年級男女生運動損傷的時間主要分布在課內、課外活動和比賽中;其中課內占24.3%,課外活動占51.3%,比賽中占24.3%。5)損傷原因:三個年級男女生損傷多由技術動作不合理、局部動作負荷大、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素質差等原因造成。這四大原因總共占所調查對象的82%。所以在平時課中練習和課外比賽等活動中應多加注意。
1)領導重視。學院領導應該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把安全教育作為戶外課堂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提高對運動損傷問題的認識,加強防傷意識,學校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課程,使學生有足夠的經(jīng)歷和時間學習、活動和休息。2)教師職責。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教育學生認識做好準備活動的重要意義,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技巧。同時準備活動和上課內容或專項活動要相結合,對不同項目和損傷率較大的部位,要加強靈活和力量性練習。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裁判法的普及和學習,加深學生對競賽規(guī)則的理解。3)品質培養(yǎng)。對抗沖撞是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給學生精湛的技術技能外,還應同時加強對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精神的培養(yǎng),樹立“寧失一球,不傷一人”的高尚體育道德品質[9]。4)場地建設。學院領導應重視體育活動場地問題,及時保養(yǎng)維修,改善場地狀況,對有潛在危險的設備應有專人定期檢修。5)醫(yī)務監(jiān)督。運動損傷不僅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制約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還會一定程度影響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10-11]。因此,增強預防意識,加強防范舉措,注重醫(yī)務監(jiān)督和學生自我保護在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可降低大學生在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中發(fā)生運動損傷的概率[12]。
[1]劉曉莉.體育專業(yè)在校學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11):46-49.
[2]張國強,孟明亮,蘇國英,等.山西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田徑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4):118-120.
[3]方 勇.籃球運動中踝關節(jié)損傷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的方法出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
[4]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丁維維,李 欣,喻祝仙.關于體育院系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及規(guī)律的調查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5,24(2).
[7]張桂玲.江蘇省民辦高校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3).
[8]李先勇.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4).
[9]胡衛(wèi)兵.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措施[J].湖北體育科技,2008(1).
[10]陳 霞.大學生體育活動中醫(yī)務監(jiān)督與自我保健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3).
[11]陳葉坪.大學生健康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2]蔣躍輝.體育課應加強安全措施[J].中國學校體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