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榮
【摘 要】積極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并將其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形式有機結合,是構建新形勢下高校品德教育新模式的關鍵,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學依據(jù)。黨和國家十分關心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問題,及其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高職院校在積極探討如何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
高職學生面對劇烈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較大的沖擊;而來自生活、學習、人際、感情、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逐漸增大,由此而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問題。怎樣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新課題。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獨特性,但作為高職學生,他們遇到的各種思想和心理矛盾通常是交織在一起,假如僅依靠一種教育手段將很難起到作用,從另一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精神方面的工作,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的方面,有著很多的交匯點。充分探尋這些交匯點,既擴展工作的思路,也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皩嵭约从袑嶋H效果的一種狀態(tài)或過程,是任何組織活動都必須追求的目標價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系統(tǒng)作用于對象并通過結果所反映出來的一種效果狀態(tài)。”[1]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種相對獨立的工作,二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統(tǒng)一體,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心育的聯(lián)系
(一)兩者在教育內容上的聯(lián)系。心理健康教育著眼于增進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的體現(xiàn),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前提的。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為重要內容。就內容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的。
(二)兩者在教育作用上的聯(lián)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高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xiàn)為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豁達的處世方式等,這些都是學生從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必須先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成功地與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就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為條件和前提。
(三)兩者在教育方式上的聯(lián)系。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在思想教育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方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并能坦然接受現(xiàn)實中的自我,從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高職學生思政教育與心育的區(qū)別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雖然都屬于精神領域的研究范疇。但它們在理論和實踐中有著很多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兩者是理論體系的區(qū)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毛中特,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時事政策等為理論基礎,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研究范疇,還吸收大量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階級性明顯。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學、醫(yī)學、教育學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活動,是以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變態(tài)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咨詢心理學等為理論體系。
其次,兩者是價值導向區(qū)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把握價值導向原則,具備鮮明的立場,來對高職學生進行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注重 “價值中立”的立場,幫助學生了解事實,澄清其價值體系中的矛盾,做出合理的判斷。
再次,兩者是工作目標區(qū)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側重點在于不斷塑造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個人品格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側重點體現(xiàn)在如何進一步改善和調整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進而消除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不斷提高心理素質。
最后,兩者是工作領域內的區(qū)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都屬于意識領域方面的工作,在內容上有重疊部分,但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學生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形勢政策教育等教育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健康問題,不屬于其工作范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健康概述、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學習輔導、職業(yè)輔導、人際關系的調整和其他精神障礙治療,它不能直接解決政治立場,觀點等問題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途徑
(一)革新觀念,全面育人
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側重的因素導致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思想教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雖然在推進教育改革的今天,這一現(xiàn)狀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師傳統(tǒng)教學方式與教學思路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仍然不夠。針對這樣的情況,高職院校應強化對思想政治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強化思想政治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使思想政治教師能夠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相互借鑒,取長補短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互相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各自教育方法的獨特優(yōu)勢。既要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揚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變被動應對型教育為發(fā)展型教育。采取課堂教學、團體輔導、專題講座、個體咨詢、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等多種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方法,把心理學中一系列原則和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三)培養(yǎng)一支思政教育與心育兼?zhèn)涞慕處熽犖?/p>
強化教育隊伍的建設。把心理教育教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及應對措施,了解、咨詢、調適、矯正、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
(四)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校園文化和環(huán)境是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對學生具有多重的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重視校園文化的功能在高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加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完善和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的功能,努力建設一種高等教育大眾文化階段的創(chuàng)新性、先鋒性、兼容性、民主性的校園文化氛圍。構建高職和諧校園文化,要以和諧理念為指導,這樣才能使全校師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強凝聚力;才能營造和諧輿論氛圍,塑造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也才能使高校肩負起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內容,是我國高等人才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高職院校與思想政治教師強化對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聯(lián)系的認識,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側重與引導,以此使學生能夠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為心理健康培養(yǎng)提供思想基礎,促進其心理健康的養(yǎng)成與培養(yǎng)。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的結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彌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不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期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期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