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勇
2013年3月19日一大早,我接到今日中國雜志社負責本土化工作的同志電話,說拉美分社老吳“沒了,他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驚聞噩耗,悲痛萬分。我無法接受這個現(xiàn)實——就在一個多月之前的工作會議上,我們還在談論期刊本土化建設的事情。同往年一樣,會議結束后,老吳就急著返回墨西哥。由于當時已臨近春節(jié),我和雜志社的領導想請海外機構的同志一起吃頓便飯,再交流一下對前方工作的看法,也算是離京前的送行,但就在活動的當天,他給我打來電話,說自己患上了重感冒,不能參加了,表示歉意和感謝。沒想到,這竟是我倆最后的通話。
得知吳永恒同志逝世的消息后,外文局在第一時間召開局長辦公會議,對他的后事安排進行研究部署,并決定成立由我任組長的前方工作組,赴墨西哥處理有關事宜。此前我曾三次去過墨西哥,都是由老吳負責安排接待,而這第四次赴墨竟是“接”他回家……
吳永恒1944年10月生于北京。1968年參加工作, 1970年進入新華社,歷任新華社國際部拉美組編輯、新華社巴拿馬分社翻譯、新華社波哥大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分社首席記者、新華社國際部編委兼值班室主任、新華社拉美總分社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社國際部副主任、新華社外事局副局長(正局級)等職,是高級記者,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2004年12月退休后,受聘擔任中國外文局《今日中國》雜志社拉美分社社長。
吳永恒同志的逝世,不僅是期刊本土化工作的巨大損失,也是我國外宣事業(yè)的一大損失!
他是一位情系外宣、致力于“本土化”事業(yè)的開拓者
2004年,外文局開始實施外宣期刊本土化戰(zhàn)略。作為第一批試點,《今日中國》拉美分社當年10月在墨西哥城成立,西文版開始在當?shù)赜∷l(fā)行。當年12月,吳永恒就受聘到拉美分社,親身見證并參與了期刊“本土化”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全過程。
老吳到《今日中國》拉美分社后,自始至終致力于外宣期刊本土化工作,為不斷擴大《今日中國》西文版在墨西哥和拉美地區(qū)的影響,做了許多基礎性和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在分社初創(chuàng)時期,他以自己在墨西哥工作和生活多年的經(jīng)驗,有針對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為分社工作的順利啟動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他利用自己以往工作中建立的關系和友誼,聘請當?shù)卣?、學界和新聞出版界人士參與雜志選題策劃,約請當?shù)刂髁髅襟w有影響的人物為雜志撰稿,有效增強了《今日中國》西文版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有效發(fā)行,提高了當?shù)刂髁髅襟w對雜志稿件的轉載率和引用率。他還積極與當?shù)刂髁靼l(fā)行渠道合作,采取代理人和自辦發(fā)行相結合等方式擴大雜志發(fā)行。目前,《今日中國》西文版訂戶已從分社建立前的19個,發(fā)展到如今的1.3萬個,覆蓋了墨西哥境內全部31個州(含1個聯(lián)邦區(qū))、58個機場以及超市等公共場所。這其中的每一份訂單,都來之不易。同時,面向總統(tǒng)、議員、大法官等政府高層、研究機構和中資客戶廣泛開展有效贈送,年發(fā)行量達到20萬份,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讀者群。
在墨西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發(fā)行體系后,吳永恒又以強烈的使命感,在拉美地區(qū)奮力開拓發(fā)行市場。在中國駐當?shù)厥诡I館的支持下,于2010年2月開始在利馬編輯出版《今日中國》秘魯版,使雜志本土化工作形成“北墨南秘”相互呼應的格局。同時,他千方百計通過當?shù)赜押脜f(xié)會、商會等機構,在巴拿馬、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共和國和海地等國建立發(fā)行點,使《今日中國》批量進入中美洲、加勒比全部未建交國家,讓《今日中國》成為中拉各領域交流溝通的新平臺,并成為當?shù)刈钣杏绊懙闹袊襟w之一,得到該地區(qū)各國政要的關注和普通讀者的歡迎。八年來,老吳以雜志為平臺,積極開展活動,積累了廣泛的人脈資源,為《今日中國》西文版在當?shù)氐陌l(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0年,由今日中國雜志社出資、墨西哥城市政府承修的該城標志性建筑——“中國鐘”已經(jīng)成為中墨友好的象征。這座鐘塔,原建于1910年,是當時在墨華僑為慶祝墨西哥獨立100周年,贈與墨西哥政府的禮物。墨西哥獨立200周年時,鐘塔已十分破舊,老吳力主《今日中國》出資修復。從“中國鐘”項目的策劃,到和墨西哥城市政府一次次洽談,修復過程中每一處細節(jié)的敲定,甚至半夜和分社的同志一起檢查工程進度,老吳都付出大量的心血。
2010年年底在墨西哥坎昆舉行世界氣候大會,拉美分社承擔外文局記者團采訪和后勤保障工作。今日中國雜志社精心策劃、編輯出版了英文版和西文版應對氣候變化???,拉美分社負責在墨西哥城印刷后,把2000冊雜志專程送到坎昆。當時法新社報道說,中國在坎昆的市中心設了一個很突出的中國展臺,并向各代表團下榻的賓館發(fā)送各種介紹中國的精美雜志。美國之音注意到,展廳內到處都是宣傳中國為解決氣候變化所做努力的宣傳品。分社除了策劃選題、安排采訪外,老吳和參加大會采訪的記者冒著酷熱,把雜志一本本分發(fā)給與會代表,受到代表們的廣泛歡迎。會議期間,時任墨西哥總統(tǒng)卡爾德龍出席大會活動,欣然接受了今日中國雜志社贈送的應對氣候變化專刊,并特別授予《今日中國》總統(tǒng)府采訪權。
就在老吳去世前兩周,他還殫精竭慮寫出了2013年《今日中國》拉美分社的本土化工作設想,建議以中國網(wǎng)名義派駐常駐記者;在墨西哥設立拉美物流基地;不要錯失巴西2014年和2018年足球世界杯和奧運會的機會……
他是一位勤奮好學、經(jīng)驗豐富的高級記者
在我的印象中,老吳是一位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勤奮好學、甘于奉獻,彬彬有禮、駐外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型人才。
在老吳受聘外文局之前我們就熟悉。他曾在古巴留學4年,1970年到新華社工作,之后長期從事拉美地區(qū)報道,在拉美國家分社和地區(qū)總分社工作20多年。期間,他組織或參加了許多重大報道,在擴大新聞報道面、專研深入報道方面進行了大膽而有益的嘗試,為提高國際報道的整體水平和落地率做出了積極貢獻。他在國外工作期間撰寫的一些散文、游記等文章被收入《中國作家海外游記》和《世界風情大觀》等書籍。
到外文局工作后,我們每次見面,談的都是怎樣搞好《今日中國》西文版的內容、怎樣拓展在拉美地區(qū)的發(fā)行、怎樣為全局的“本土化”建設提供經(jīng)驗借鑒等。與他接觸的同事都知道,他勤奮好學,作風嚴謹,多年的記者生涯養(yǎng)成了手不離筆、袋不缺本的工作學習習慣。他在審閱稿件時,每個字句、每個標點都要仔細斟酌,力求不出差錯;他與同事交流就像談心、交心,儒雅大度;有時他不顧自己已年過花甲,工作上不斷給自己加壓,甚至跑步前進,在2005年11月底的瓜達拉哈拉國際圖書節(jié)期間,他為了節(jié)省經(jīng)費以及方便攜帶期刊,接連兩次開車往返,行程2000多公里。這次在墨西哥城他的臥室里,我們看到的是他留下的厚厚的工作日記,衣柜門上貼滿的學習卡片,筆記本上總結的工作經(jīng)驗、當?shù)氐乃渍Z,甚至一個個新單詞……
2009年4月下旬,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集中爆發(fā),并很快向整個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蔓延,短短幾天,墨西哥城停產(chǎn)、停課,關閉公共場所,醫(yī)院死亡人數(shù)不斷上升,人心惶惶。在此時刻,老吳和分社的同志堅守在采訪一線,向國內發(fā)回大量有關疫情的文字、圖片,直到外文局領導指示分社人員暫時全體撤回。老吳堅持最后一個回國,回國后在上海接受醫(yī)學觀察期間,每天堅持和總社連線報道,接受媒體采訪,及時報道隔離期間的所見所聞。在疫情得到控制但還沒有完全解除時,他不顧個人安危,向總社提出回到墨西哥繼續(xù)工作的要求,表現(xiàn)出一個新聞記者良好的職業(yè)操守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他是一位服務大局、促進中拉友好的民間使者
從吳永恒1964年在古巴學習西班牙語算起,他同拉美已經(jīng)結下了半個世紀的情緣。他扎根拉美,是一位出色的“民間外交家”。先后在墨西哥工作的15年里,老吳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周圍結交了一大批拉美朋友,包括總統(tǒng)、部長、議員、學者、記者、律師、教師、學生、發(fā)行人等各界人士,并利用《今日中國》這個平臺,積極宣傳中國,成為中墨、中拉民間交往的友好使者。
在他的努力下,分社先后與墨西哥國家通訊社、墨西哥《宏觀經(jīng)濟》雜志社、網(wǎng)絡電臺等媒體簽署互換新聞和廣告、人員培訓協(xié)議,使中國媒體的報道內容登上墨西哥報刊版面,出現(xiàn)在墨西哥電臺廣播?!督袢罩袊冯s志被墨西哥頭版俱樂部和出版行業(yè)協(xié)會授予唯一外籍會員身份,他本人也被授予終身榮譽會員殊榮。
他不但直接承擔選題策劃和出版發(fā)行任務,還主動配合國家重大外事和外宣活動開展工作。2009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墨西哥期間,老吳作為嘉賓應邀到墨西哥電視11臺直播間接受訪談,與主持人一起評論胡主席訪墨的成果和意義。同年,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中國駐墨媒體還在莫德羅啤酒集團企業(yè)家胡安?桑切斯的莊園里為“周恩來榆樹林蔭道”樹立了紀念牌,以銘記中墨傳統(tǒng)友誼、促進中墨友好。
此外,他還利用一切機會參加當?shù)氐母鞣N學術、文化交流、會議和展會活動。八年中,老吳先后到墨西哥的大學、研究機構、社區(qū),以“中國與拉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威脅還是挑戰(zhàn)”等為題發(fā)表演講、舉辦講座、報告會上百場次。就在離世前一周他還應邀到外地演講,到網(wǎng)絡電臺接受訪談,介紹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為幫助當?shù)孛癖娏私庵袊闆r、擴大人文交流做出積極貢獻和努力。
他是一位生活簡樸、待人熱心的慈祥長者
相對于他工作上勤奮敬業(yè)、細致嚴謹?shù)母邩藴?,生活上卻是對自己簡樸、節(jié)約的低要求,以及對國內外同事的熱情周到和熱心幫助。
老吳任《今日中國》拉美分社社長期間,先后接待過國內數(shù)十位業(yè)務人員到分社工作、培訓,讓他們參與期刊的策劃、出版和發(fā)行,培養(yǎng)了一批了解對象國情況、懂外語、精通采編發(fā)行業(yè)務、會管理的青年人才,為期刊的發(fā)展積蓄了力量。在與駐外同事及中資機構的交談中,我們聽到的是,他關心別人勝過自己,員工住院他親自做飯、送飯,陪同檢查;無論是前來實習的同事,還是中資機構,只要有事找到他,都是有求必應。老吳每年都多次接待國內赴墨訪問、培訓、采訪的人員,去機場接機,再早再晚他也要親自去。他說:“對我只是多了一次,對人家也許一輩子只來墨西哥一次?!痹谀鞲?,逢年過節(jié),老吳總要把年輕人請到自己住所,為大伙包頓餃子。而他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卻是極其簡單,在飲食上基本上一周做一次飯,一次做一大鍋——多半是他愛吃的紅燒肉,然后分五份分裝在飯盒里,凍在冰箱里,每天上班帶一份,不舍得為吃飯多花時間。而對國內來的同事,則會帶他們去一位北京老鄉(xiāng)開的中餐館“又一村”改善一下。在著裝上,除了幾套應付場面的西裝和打折時買的襯衣外,有的運動衫和球鞋穿了十幾年……
這次赴墨在籌辦其后事的活動中,我對他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在追悼會上,參加人員的層次之高、當?shù)厝藛T之多超出我們的想象。我駐墨大使曾鋼在致辭中深情回憶同吳永恒數(shù)十年的友情,評價他“以自己的方式為維護中墨關系做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墨西哥記者聯(lián)合會創(chuàng)始人、終身名譽主席特奧多羅·倫特里亞·阿羅亞維,墨西哥前總統(tǒng)埃切維利亞辦公室主任奴尼爾等分別致辭;墨西哥總統(tǒng)恩里克·培尼亞·涅托、墨西哥首任駐華大使歐亨尼奧·安吉亞諾、墨西哥記者聯(lián)合會主席伊爾達·路易莎·巴爾德馬爾、新華社社長李從軍、時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蔡名照、外文局局長周明偉等中墨各界人士200余人通過不同方式對吳永恒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墨西哥總統(tǒng)府國際新聞司司長迭哥·戈麥斯在留言簿上寫道:“墨西哥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一位偉大的、為促進中墨友誼而奉獻一生的朋友。墨西哥政府以及總統(tǒng)先生對吳先生的離去深感遺憾?!?/p>
與我們一同赴墨的吳永恒的弟弟吳永琪在現(xiàn)場看到哥哥生前生活的情景后,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的哥哥,但通過此次墨西哥之行,才發(fā)現(xiàn)他身上有許多未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秀品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p>
在今日中國雜志社舉辦的追思會上,外文局局長周明偉說:“老吳的離去,使我們失去了一位最熱情、最有能力、最善于溝通的語言學工作者,一個民間外交家。老吳用他個人的魅力,使拉美分社在最短的時間形成了它的影響,形成了它的讀者圈,形成了當?shù)啬杏押萌耸繉χ袊畔?、中國雜志在當?shù)赜绊懙恼J同。老吳在他的崗位上耗盡了最后的心力,以致他的追思儀式都成為墨中民間友好、官方往來的見證。他把生命最后綻放的光彩,也貢獻給了中墨友好事業(yè)?!?/p>
吳永恒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我們不能忘記他為今日中國雜志社的轉型發(fā)展、外文局期刊本土化戰(zhàn)略的推進實施、以及為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所做的貢獻。
他對祖國的無比忠誠、對事業(yè)發(fā)展的堅定信念,對本土化工作樸素而高尚的情懷,對家庭、對朋友、對同事的熱愛,集中反映了外宣工作者的無私情懷和崇高境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們?yōu)橹袆樱@也必將成為對新一代對外傳播工作者不懈奮斗的鼓舞和鞭策。我們學習吳永恒同志,就要學習他那種心系祖國、熱愛外宣的政治品格,精通業(yè)務、追求卓越的專業(yè)素養(yǎng),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恪盡職守、嚴謹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和甘于奉獻、關愛同志的思想境界。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
在赴墨途中的航班上,心緒難平,寫下了《痛悼吳永恒》:
驚聞噩耗痛失聲,惜嘆棟梁傾墨城。
無冕一生抒正義,本土八載建奇功。
四十三年新華賦,半個世紀拉美情。
捐軀盡瘁無悔怨,今中精神有永恒。
以此緬懷。
愿吳永恒同志安息!
(除署名外,圖片由今日中國雜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