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庭波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可見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象。這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
一 加強詞句訓練
閱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能夠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將閱讀課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是口頭運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 教給閱讀方法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剛上三年級的學生不會預習,教師就要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 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后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篇的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就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就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再由教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要詢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啟發(fā)他們互相解答。學生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 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僅靠課堂教學的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
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shù)亟榻B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廣泛閱讀必能豐富學生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