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來
有效課堂教學能使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完成指定的教學目標。有效教學追求社會化、人性化教育,強調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1.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指導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何收集、判斷、選擇和利用信息,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對學習中的困難,等等. 通過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數學思維"的習慣,養(yǎng)成勤奮刻苦,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開展學法指導,要堅持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將"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有效引入課堂,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善意的批評、提醒能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那么善意的批評、提醒則不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有時甚至會導致師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教師的魅力在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的教學空間中真真實實地學有所獲,擺脫傳統(tǒng)的為考試而學、為分數而學的束縛,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教師不再是簡單地按教材而教,而是要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努力挖掘教材中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內容,讓課本成為學生的開心詞典。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要靠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主要利用課間或課余等學生休息時間以朋友或大姐姐的身份和學生"親密"接觸,或聊天,或活動(打球、游戲、講故事、講笑話等等),同時在活動中不忘適當的建議和引導,使學生"親其師",從而能"信其道"。
3、備課要以本為本、以人為本
新課程理念下,成功的數學課堂不是周密細致教案的展開,也不是課前預設的實際演練,而是根據課堂現(xiàn)實情景、學生活動狀況與情緒變化動態(tài)生成的。這并不能否認課前預設的重要性,恰恰相反,課前的備課準備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圍繞本課教學的基本目標,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思維習慣及情感變化狀況,以靈活機智的應變策略設計教案,這樣的教案是開放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備學生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4、營造輕松愉快的高效課堂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打破正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老師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所以教師的語言表達就得非常精煉,不能說一個與教學無關的字。 我卻不認同,試想本來就單調枯燥的數學,再加上正統(tǒng)的教師、呆板一平如鏡的語言,我們那活潑好動的學生能堅持45分鐘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形象生動甚至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生集中注意力,一些重要的話語往往在語言的波峰或低谷時說出會更有效果。所以課堂里只要有一兩句風趣的話或者一兩個幽默的動作,就足以引起學生們的興奮,然后再將他們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上來。
4.1 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引入中,要設計各種形式、運用各種手段把學生調動起來,喚起他們的參與意識。如教學"七巧板"時,我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了一些優(yōu)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學生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yōu)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
4.2 充分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
新教材還針對七年級學生喜歡觀看、喜歡動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實踐性內容,要求盡可能利用自制教具優(yōu)化課堂結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自由組合),請他們做我的助手,一道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演示。通過實驗操作,既規(guī)范了學生的勞動、行為習慣,又使他們在參與活動中認識了"自我",產生了興趣和求知欲。
5.重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任何方法都是失敗的。計算、概念、幾何、應用題等不同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選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適宜于內容的不同特點,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每個教師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很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必須重視對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fā),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邏輯,推理出數學概念和規(guī)律,要力戒照本宣科、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要注重知識、技能、能力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精心安排解題教學,為學生安排更多的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觀察歸納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
現(xiàn)在諸多教師,大力倡導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確認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探究式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最佳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數學的關鍵是教師要激發(fā)、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情境,使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帶著問題去討論才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學進去。
總之,讓枯燥的數學妙趣起來,讓抽象的數學形象起來,讓深奧的數學淺顯起來,讓機械的數學練習生動起來,讓怕數學的學生自信起來,讓怕數學老師的學生喜歡起你來,這樣的課堂教學一定就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