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既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表現(xiàn)的心理特征,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下面結(jié)合個人近年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1.指導動手操作,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
動手操作,既可以為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觸的橋梁,幫助理解掌握知識,又可以把客觀上的。要我學,內(nèi)化為主觀上的"我要學,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如教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我先讓學生拿13根小棒,自己動手擺①能擺成幾個三角形?還剩幾根?②能擺成幾個正方形?還剩幾根?③能擺成幾個五角星?還剩幾根?擺后回答問題。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通過直觀感覺很快判斷出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再如教學"梯形的面積,揭示課題后,我讓每個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引導學生拼補成學過的圖形-平形四邊形。然后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拼成的平形四達形的底和高與原來的梯形有什么關(guān)系?面積呢?學生很快答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原來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高是原來的梯形的高,面積是原來梯形的2倍。這樣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思維及表達順利地得出。
2.充分利用電教手段,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把投影儀、微機帶進課堂,讓學生最大限度的接受信息,他們在形、聲、色、光的直接作用下感受到學習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幾乎每頁都配有彩圖,我把這些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人物、瓜果、電視機等繪制成投影片,在教學有關(guān)知識時,及時投影,其教學效果很好.再如,數(shù)學教學第九冊圓的認識時,對課后第二題:說一說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車軸應(yīng)裝在那里?的處理時,我利用計算機軟件將用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邊形作成的車輪滾動展示于學生面前。學生對這一畫面很感興趣,情緒高漲,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能留下很深的印象。
3.組織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組織學生討論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使各類學生都能參與學習,都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我在平時教學中, 注意了讓學生同位討論、前后討論及分組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當學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分別出示了只露出一個直角、鈍角、銳角的三角形教具,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盡快告訴大家他們各是什么三角形?學生討論十分熱烈。第一組的代表說:"露出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露出銳角的是銳角三角形,露出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三、四、五組的學生都來舉手同意。二組的代表站起來反駁說:"你說的前兩個是對的,但露出銳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他說完后,到黑板上畫了一個鈍角三角形,用本子蓋住一個鈍角和一個銳角,讓大家看,這樣通過讓學生討論,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4.對課堂結(jié)構(gòu)進行改造,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相應(yīng)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單體式、對組式、小組式、全體式、各種形式靈活應(yīng)用,有效發(fā)揮其作用。在學期初一般多采取單體式,即學生以個體為單位按教師的要求進行的單體的獨立的主動性學習活動??梢哉垖W生捂著小嘴巴輕輕說,或者請小朋友把聲音放進杯子里(手捂式)說,說好馬上坐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種形式是訓練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程序或工具的手段;二是使學生有準備地參與群體討論活動,以促進討論時每個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活動質(zhì)量的提高教師在學生獨立活動時,要進行巡視,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個別糾正或必要性時集體糾正。在單體式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采用對組式(即同桌活動),它的主要功能是互查、互譯和互改、互學雙方都承擔著教師和學生的雙重角色,都是在每一項新的互查互學活動前,必須對查什么和如何查行指導,作分步性的練習,這也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以鄰座前后排構(gòu)成的四人為單位開展小組式活動、它是較前種活動更復雜的學生活動方式。教師事先給學生編好號,每次活動規(guī)某號為指揮官,多用于討論問題和鞏固練習,一堂課中不可能多次使用,一般不超過2次。教師要了解1, 2個小組的情況,給以點撥在以上這幾種教學組織中,教師成為學生課堂教學的誘發(fā)者,檢查者,評價者,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
5.注意因材施教,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由于小學學生先天素質(zhì)、生活閱歷差異,思維方式和能力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材施教,使差生"吃得了"優(yōu)生"吃得飽"因知識的重組教師必須刻寫適合課堂教學的練習紙,每張練習紙上除基礎(chǔ)題和變式題目外,還增設(shè)動腦筋題。動腦筋題目分兩類:一類是當堂學到的深化題,一類是訓練題。要求學生做完一類基礎(chǔ)題后有時間做動腦筋題,全班學生把必做題做完時,動作快的學生已把動腦筋題做好了在評價時必須打優(yōu)、良等,做動腦筋題分別加1到3個☆,這樣給各層次學生的遞聲進留有階梯,學習積極性高漲。
通過以上幾點嘗試,我教過的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且每位學生對學習有信心,有興趣,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發(fā)展。由此可見,小學學生年齡雖小,但同時具有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