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高學生普遍基礎差,對數學沒有興趣。教師必須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本文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把課堂中最具有活力的學生調動起來,讓知識生活化、簡單化、專業(yè)相關化,讓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化 自信 實用 夠用
許多中職數學教師都反映:職高生數學基礎差,厭學現象嚴重,課堂氣氛沉悶。其實職高生中有很多人腦子很靈,悟性很不錯,要學好職高這點數學知識應該是綽綽有余的。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處理好教材,降低難度,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一、靈活處理教材
1.根據專業(yè)選擇教學內容
教師應根據學生所學的專業(yè),正確處理教材,樹立為專業(yè)課服務的意識。比如:對電子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先上三角函數、向量、復數、導數的知識;對機電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先上立體幾何、三角函數的知識;對財會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先講授函數、數列、排列組合、概率的知識等。
2.適當降低教學難度
教師應該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教學的難度。比如在講不等式時,對于不等式的證明可以簡單些,讓學生了解即可,側重講如何解不等式;講三角函數時,可以簡化三角函數的證明,側重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三角函數的應用;講立體幾何時,可以簡化幾何證明,側重求角度、多面體和旋轉體等的講授。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轉變觀念,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利用好感情的紐帶,把學生當做知心朋友,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吸引學生聽課,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2.讓生活走進課堂
(1)用生活化的問題引入?!昂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趣味化導入是使學生產生興趣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其一,強調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其二,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師不刻意追求課堂紀律的嚴肅性以及教學內容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而是注重將教學與學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課堂導入的形式很多,只要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可采用。
(2)變換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開始就抓住學生的興趣以后,在整個課堂中要隨時調整策略,并嘗試變換不同的策略。試著確信每個任務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穎的。注意新的元素:活動是否有新的內容,是否有新的反應類型。
(3)例題的選擇體現為專業(yè)課服務。中職數學應體現專業(yè)性,為專業(yè)課服務,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①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yè)知識問題。如在機械專業(yè)學生學習立體幾何知識之后,可以教他們如何制圖;在學習三角函數之后,他們可以解決有關振幅、周期等問題;在學習向量之后,他們可以解決力的分解問題。
②用專業(yè)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利用專業(yè)知識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到親切,也感興趣。如對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計算機,由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正弦型函數圖像的關系,總結出三個參數A、W、Q對正弦型函數圖像的影響。
(4)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動”起來。
①動口。第一,帶讀。教師要做到帶讀而不代讀,通過聲音的暗示、對問題的質疑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創(chuàng)造條件。第二,促讀。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鼓勵學生對課本問題提出質疑和猜想,激發(fā)“讀”欲。第三,議讀。每個數學概念都包含著一定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因而讀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要注意啟發(fā)和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第四,精讀。精讀是對教材的深層次思考,要尋找各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總結出內容的系統(tǒng)脈絡,并以此透過知識的表面看清本質。
②動手。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為不循常規(guī)、善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數學定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決定了在教學中,教師應站在思維分析的高度,從操作直觀入手,讓學生在具體的思維情境中建立正確、清晰、深刻的印象,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③動腦。第一,注重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第二,注重思維訓練。首先,應抓住主要矛盾,訓練需在“精”字上下工夫,加大練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應注重對比性訓練和對前后知識的多角度聯(lián)想,歸納出常規(guī)性問題的一般求解模式,進一步增強信度。
④動心。數學美感是探索未知數學規(guī)律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科學發(fā)現的智慧源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使他們在一個輕松的心態(tài)下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審美感知力,引導他們去發(fā)現美、鑒賞美、體驗美
⑤動情。教學過程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根據教學目的及時實施評價是教學的關鍵。對學生的每個提問、每個回答、每次板演,教師都要作誠懇的評價。老師要真誠對待學生,使學生深深愛上數學。
三、開展多元化評價
職高的學生在初中時大多缺少鼓勵和表揚,因此對他們學習中取得的任何進步和成績,教師都要采取多種評價方法進行肯定。
1.綜合評價
將學生個體素質視為一個整體,設計出多因素、多層次、多指標的評價標準體系,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進步。采取綜合評價方式后,學生不再只關注學期的考試成績,同時也關注平時的提問、筆記、作業(yè)、課堂聽課、課后問答等環(huán)節(jié)。這種做法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可起到積極作用。
2.差異評價
評價時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內在差異,強調將評價對象的現在與過去進行比較,或從若干側面進行比較。由于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檢測難度,因此學生的學習成功感很容易形成,在學習或檢測過程中有一種成功的樂趣。
3.強化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行為產生的結果:那些能產生積極結果的行為,以后會經常得到重復;相反,那些會導致消極結果的行為,以后得到重復的可能性很小。
職高數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采取“低起點、小臺階、密步子、精講練、多指導”的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自信地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讓中職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作者單位:浙江松陽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