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開發(fā)的基礎,詳細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該是平時的隨堂課、日?;顒樱㈥U述了怎樣從立足于隨堂課、日常活動中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關鍵詞】課程整合;網絡資源;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2000年教育部提出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來,全國各地引發(fā)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熱”,課程整合與校校通、信息技術教學等一樣,成為當前中小學信息化建設的熱點與焦點。學校要真正意義上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達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要求與目的,應該基于平時的教與學、平時的學生活動等。只有立足于平時的教與學、平時的學生活動,才能促進教與學方式的全面轉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育改革。
一、立足隨堂課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
(一)各學科找準實踐的切入點,確定實踐的模式,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
在各學科中,不是每個學習主題都能運用網絡資源開展教與學的實踐。因此,要在學期初對學科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的鉆研和分析,整理出每個年級、每門學科中能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的主題,并列出此主題的切入點、建議使用的相關模式以及實踐嘗試的時間,使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連接于最佳整合紐帶上。再根據(jù)切入點,確定實踐的模式,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內容,應該采取不同的整合模式。在確定實踐模式的同時,也應該確定實踐的場所,是在配有計算機與大屏幕的教室,或在多臺計算機網絡教室等場所上課。然后備課組共同開展教學設計。
(二)使用網絡資源管理平臺,收集與整理教學與學習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各學科定出主題后,教師應該根據(jù)每一主題的切入點尋找相關的網絡資源,如背景資料、內容拓展、互動插件等。不僅收集相關的網絡資源,還提供了一些如何在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中使用這些網絡資源的建議,教師通過網絡資源平臺整理收集到的網絡資源,網絡資源平臺由技術人員開發(fā),教師只要學會使用平臺上傳與使用網絡資源。其他教師便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網絡資源管理平臺選取自己所需要的網絡資源加以設計整合,達到網絡資源的共享。
(三)基于網絡資源,以行動研究開展整合實踐
找到了整合的切入點及有關網絡資源后,應當將其落實于課堂實踐,應該在各學科中開展以備課組為單位的行動研究。
(四)基于學校博客,課后開展反思與回復
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遇到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課后進行反思與討論。課后開展基于博客的教學反思,通過博客這一社會軟件工具,教師把自己的想法與問題發(fā)表出來,其他教師及時進行回復討論。
二、立足日?;顒娱_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踐
(一)基于網絡資源運用的德育活動
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征,在網絡上逐漸開辟德育教育基地,運用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聲情并茂的德育教育,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⑴ 結合BLOG敘事形式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
在網上德育教育基地中,開設“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欄目。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分“明禮誠信篇”、“勤奮好學篇”、“懲惡揚善篇”、“愛國守法篇”等版塊,分別上傳相關篇目的美德故事視頻網絡資源,以敘事形式,結合校會課時間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學生在看完故事后,圍繞主題在班級中開展討論,并以敘事形式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在學校德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BLOG上發(fā)表。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還可以進行互相回復、交流,這種形式滿足了學生對網絡交流的需求。
⑵ 讓網上法制動漫片走進法制教育
動漫對中小學生有抵擋不住的誘惑,作為德育教育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在網絡德育基地中引進法制動漫片資源,片中將法制教育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主題,編配了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種法制教育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抽象、枯燥、乏味、教條式說教等弊端,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能幫助學生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⑶在網絡德育教育基地上開辟“五個一百”欄目
對學生愛國主義歌曲的教唱,采用FLASH的形式,在網絡德育教育基地上開辟“五個一百”欄目。這種形式,學生不但能欣賞到充滿意境的畫面,而且屏幕上有歌曲的字幕,方便學生自學,避免了傳統(tǒng)廣播教唱中時空阻隔的弊端。除此之外,在“網絡德育教育基地”上還可以開辟“心理活動課”、“安全教育”等欄目,其宗旨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選擇適宜學生接受的教育方式,進行有序的德育教育,讓學校德育網絡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載體作用,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的作用,開展學校德育教育。
(二)基于網絡資源運用的社團活動
社團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有效途徑,是學生素質拓展的重要舞臺。社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社團活動,如:書法、繪畫等。另一類是基于網絡資源運用的探究社團活動,其是借助網絡資源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管雪,秦賽玉.區(qū)域聯(lián)盟下網絡校本課程建設模式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10(12).
[2] 李介.國外校本課程開發(fā)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6).
[3] 韋國.基于信息技術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8).
[4] 張巖.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促進校本課程優(yōu)化[J].硅谷,2009(22).
[5] 熊梅,脫中菲,王廷波.校本課程開發(fā)實踐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8(2).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