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這四篇游記散文屬于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文章,既然這四篇文章編排到一起,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抓住它們在作為游記散文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共同特征,將它們對比整合起來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篇目。
【關鍵詞】整合教學;語言美;古典情懷;與現(xiàn)實的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四篇文章既然屬于游記散文,在教學中就要遵循游記教學的基本模式:先讓學生整體進行感受,理清作者的游蹤;然后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自然人文景象的;最后體會作者在寫景當中表露出的思想感情,并且由情入理。除此之外,作為四篇文言散文,在教學中自然也會涉及到文言詞語和句式的翻譯講解。而針對這四篇文言文,在教學中除了要遵循游記的傳統(tǒng)教學線索和文言詞句的講解外,還應該在將四篇文章整合起來對比講解的同時,著重注意以下三點。
一、重視文言散文語言的優(yōu)美
這四篇文言文作為語文課本中的傳統(tǒng)名篇,自然在語言上有它的獨特之處。細讀這些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技藝,體現(xiàn)了文言文之“言”的獨特魅力?!缎∈队洝分辛谠诿鑼懱端宄阂姷讜r寫道“皆若空游無所依”,不僅展現(xiàn)出了一幅水清魚悠的畫面,也流露出煩悶無所依的心情;《岳陽樓記》中構筑了洞庭湖上一系列能讓人產(chǎn)生“悲”的情緒的畫面;《醉翁亭記》中用了大量的對句來表現(xiàn)一種寓樂于醉的心情;《滿井游記》中將景物人格化,展示了文章清雋灑脫的風格……
基于這些美點,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原有的中規(guī)中矩教字詞解釋句的模式,用教現(xiàn)代美文的方式,讓學生去體會這些文章的美點。尤其注意在講解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使誦讀貫穿其中,通過朗讀與探討的方式,讓學生品讀語言,直接迅速地感悟到語言的優(yōu)美、內容的韻味。作為寫景的美文,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也應該讓學生通過分析文中的句子,體會這些寫法,積累寫作的素材。
二、注重作家古典情懷的反映
新課改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文言文的講解如果僅僅局限于字詞、語法是極其膚淺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體會文言文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內容。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四篇文章的作者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和袁宏道在創(chuàng)作這些文章時都遭遇政治上的失意,前三位都遭遇了貶謫,袁宏道則是厭惡官場的腐敗擅權選擇了獨善其身。
貶謫文化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由于作者遭到貶謫受之觸動而完成的,因此對前三篇的解讀就不能脫離這一話題。這三篇分別體現(xiàn)了作者對儒家文化的繼承,盡管他們都受到被貶的打擊,但始終懷有以天下國家為己任的拳拳赤子之心,展露出了他們的人生抱負和價值取向。他們三人在最不得意的時候都沒有放棄自己的最高追求,這體現(xiàn)出了他們的人格魅力。不同的是,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的樂是暫時的,是被動的,愁苦明顯地擺在了文章的字詞間;范仲淹通過文章,表達出了自己對朝廷的忠心,不管朝廷多么虧待他,不管自己是窮是達,都沒有彷徨,并規(guī)勸自己的同道者,表現(xiàn)的是一種“超我”的人生追求境界;歐陽修則試圖表現(xiàn)一種返璞歸真雍容大度的心情,將“醉翁之意”寄托在那些山山水水、黎民百姓上,體現(xiàn)出了自己的“與民同樂”。
《滿井游記》的作者袁宏道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黨派追名逐利斗爭劇烈,他清廉公正的為官原則與當時的官場格格不入,于是他吸取了老莊自由的生命觀念,選擇逃離朝廷這個是非之地,當一個無所事事的小官。魯迅曾在《且介亭雜文二集》中說袁宏道“是一個關心世道”的人,但袁宏道生當天下無道之世,因此只能寄情山水,獨善其身。文章最后帶著作者的自慰、自嘲,表達了他鄙棄官場、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三、把握文章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
現(xiàn)在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文言文,對文言文缺乏興趣,他們認為文言文表達的內容離自己的生活很遠。其實不然,文言文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對我們當今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只是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部分的講述,使文言文的學習無法聯(lián)系到學生自身的實際。教師在這四篇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反觀現(xiàn)實生活,體會四位作者帶給我們思想上的觸動,從而獲得精神力量,使這些文言散文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
從這四篇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作者的豁達心態(tài),即使官場失意,即使生活中遭遇許多坎坷,但是仍然對景物進行著謳歌,對理想充滿著向往,這些自然都閃爍著光芒,值得學生去學習?,F(xiàn)在的中學生從小受父母呵護,嬌生慣養(yǎng),他們抗壓能力差,對他們進行這種豁達心態(tài)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山水景物歷來是中國文人最為欣賞的對象,他們會被山水景物折服,忽略了一時的功利計較,將自己投身于山水景物之中。這四篇文章都流露出作家對自然景物的喜愛,體現(xiàn)出對美好風光的獨特感受,教師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展示,要鼓勵學生回到自然的懷抱,去領略山水景物的風光,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好,感知世界的真善美,在內心中產(chǎn)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四、總結
總之,《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這四篇游記,不管是其極富魅力的語言,還是展現(xiàn)出的人生抱負,行為價值取向,在課堂中教師將這幾篇聯(lián)系起來講解,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式。
教師講解中對這四篇文章的整合對比,可以更好地達到對教學內容優(yōu)化組合的作用,多管齊下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對于學生個體來說,將四篇文章放在一起整體的學習,可以加深他們對這一單元的印象,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文章與體會作者的理想境界,提升他們的精神思想。
(編輯:孟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