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堂上,每每都要進行朗讀訓練,朗讀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這要根據文章內容而定。有些文章,默讀時雖然也能使眼睛濕潤,但感受的程度遠不能和朗讀相比,朗讀常??梢允谷藴I流滿面。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通過朗讀讓人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為朗讀如同賦予作品生命,朗讀既能意會生情,又能表意傳情。
【關鍵詞】激發(fā)學生;朗讀;內心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我曾經看到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位在中國任教的外籍教師,她教莎士比亞戲劇課時,上課她和學生一起念,她念一段,學生也念一段,念完了,她就問:“有什么不懂嗎?”所有需要解釋的地方解釋完了,她又問:“你們覺得這一段寫得好不好?”學生說:“看不出?!彼驼f:“再念一遍,再念一遍?!彼趾痛蠹乙黄鹉睢D钔炅?,她又問:“全懂了嗎?”可學生的反映不那么活躍。她又說:“再念一遍,再念一遍?!庇谑怯帜盍恕>瓦@么念來念去,大家就覺得這個戲寫得不錯,是寫得很好啊!好了,就下課了。
這位外籍教師說的“念”,就是朗讀。從她的授課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國老師十分強調朗讀,強調自主學習、自我體驗。當大家念的覺得“這個戲寫得不錯”時,實際上就是把戲中的人物讀活了。其實這并非是外籍教師的創(chuàng)新,我國早就有關于朗讀的經典論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怎樣指導學生讀好人物對話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在讀中勾勒人物的輪廓
勾勒人物輪廓,第一步就是指開始要把課文通讀多遍,對課文內容和文中人物有個大體的了解。人物語言離開了具體事件、具體語境,就如花兒失去了水分。因為語文教學不能局限于對內容理解,課堂教學要講究“實效”,即“強化初讀”,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順。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背踝x階段,學生最需要的是激勵和耐心?,F(xiàn)在的學生膽子都不小,但不乏基礎差的,請他們朗讀都充滿熱情,站起來讀,添字漏字現(xiàn)象很嚴重。教師就要耐心聽這樣的學生讀下去,等他讀完首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再指出應糾正的地方,這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樹立了自信心。在指導朗讀過程中滲透有關朗讀的方法、朗讀的知識,如一下子看幾個字,如語氣的連貫、抑揚頓挫、語法重音、邏輯重音、標點的停頓和節(jié)奏等等。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練習,是讓每個學生讀出自信來。有了自信,知識才能更充分地發(fā)揮作用。樂意讀了,練習得多了,好多東西,學生會自悟的。
二、在讀中呈現(xiàn)人物的內心情感
言為心聲,在讀中呈現(xiàn)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就是通過朗讀,把人物語言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讀出來。
方法之一,要提醒學生注意提示語和對話中的標點符號,因為它們也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并從中體會人物的處境和思想感情。如《金色的魚鉤》一課,文中寫老班長將有限食物讓給小戰(zhàn)士吃的這件事時,有這樣一句話:
“我端起搪瓷碗,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邊。兩個小同志不知道為什么,也端著碗不往嘴里送。老班長看到這個情況,收斂了笑容,眉頭擰成疙瘩。他說:‘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們就走不出這草地。同志們,為了革命,你們必須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學生讀“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一句話時,后面的嘆號語氣很重,學生理解為老班長是帶有責怪、命令的意思。我便啟發(fā)說:“從課文前面對老班長的描述中,我們知道老班長對小梁他們是那么和藹,那么關心。這時老班長的語氣是堅定的,是在命令小梁他們,為了革命必須要吃下去,這一點你們體會是正確的。但老班長是怎樣的神態(tài)呢?”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便很快理解了,讀出了老班長作為領導的命令語氣;讀出了老班長作為長輩對小戰(zhàn)士的和藹和關愛。
方法之二,通過啟發(fā)學生給人物對話加提示語,進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啟發(fā),說到底是要學生“進入角色”。即要透過全文,透過提示語和標點符號,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是最重要的。這方面的例子很多,但問題是書上有了明確的提示語,往往被學生所忽略,讀不出提示語的作用。
三、在朗讀中讀出“弦外之音”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是“話里有話”。 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所寫,在伯父家里,大伙兒圍著一張桌子吃晚飯。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對他說:“大伯,您跟爸爸哪兒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澳囊稽c不像呢?”伯父轉過頭來,微笑著問我。他嘴里嚼著,嘴唇上的胡子跟著一動一動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蔽彝怂麄儼胩觳耪f。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爸爸的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p>
“碰壁?”我說,“您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p>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還有《夜鶯的歌聲》一文中, 孩子學了幾聲杜鵑叫。接著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來。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個了嗎?”軍官繼續(xù)盤問他。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
“你這個壞家伙!”軍官打斷孩子的話,“我是問你這里有沒有人?!?/p>
“人哪?戰(zhàn)爭一開始這里就沒有人了?!毙『⒉换挪幻Φ鼗卮穑皠倓傄婚_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p>
“蠢東西!”軍官想著,輕蔑地微笑了一下。
文中這些話都是話里有話。讀這些句子,要先讓學生理解話中之話是什么,懂了再讀?;蛘呃蠋熛仁痉?,之后讓學生模仿讀,還可以師生扮角色帶讀。特別注意老師的語調和表情。一旦理解了,才能讀出話中話來。一般地說,這樣的對話比較難讀,但如果讀好了,也特別有意思。學生會在讀中、在聽中感受朗讀的魅力,感受祖國語言的表現(xiàn)力。
四、在朗讀中讀出人物的身份
有些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朗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說話人的身份。如《將相和》中的廉頗和藺相如,身份不同,說話的語氣自然也就不一樣。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在讀廉頗的話時,就要讀出廉頗武將的粗獷和不可一世。
有些人物,如《半截蠟燭》中的德國鬼子,寓言、童話故事的反面人物,必要時也提醒學生想想他們是什么人,然后去揣摩怎樣讀他們說的話。對“壞人”的話,學生往往會讀得較夸張,這是孩子的特點,應當理解。如果讀得過于夸張,教師要及時引導、糾正。
五、在朗讀中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
性格和思想品德是有區(qū)別的,和思想感情也不能完全劃等號,課文中的人物,尤其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十分鮮明的。如《草船借箭》中的周瑜和諸葛亮,《將相和》中的廉頗和藺相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的王熙鳳和林黛玉性格各異。在《“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如“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边@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庇置y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xiàn)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在指導學生讀這些人物的對話時,要提醒學生注意這些人物的性格。性格把握住了,才能讀好他們說的話,讀出他們的性格,才能使人物躍然紙上。讀出人物性格也有一定難度,為了讓學生體會好、讀好,范讀是十分必要的。
六、呈現(xiàn)不同的范讀
范讀的作用是起指導作用,過去只是任課的語文老師范讀,學生學習的局限性較大,現(xiàn)在不少名家的范讀教材精彩紛呈,給朗讀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條件,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如《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視頻配樂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有種身臨其境之感,能起到啟迪思想、激發(fā)興趣的作用。
朗讀教學是一個廣闊的領域,這也是作為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繼續(xù)摸索、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教師教會學生讀不是目的,而是要教會學生主動讀、會讀,把朗讀作為生活的樂趣。
(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