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教師必備的技藝。我們必須結(jié)合教學實踐不斷地運用、總結(jié)、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給課堂教學帶來革新氣息,使課堂教學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guān)鍵詞】課堂提問;小學語文;啟發(f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種教學方法。但從平時的校際公開課上來看,筆者發(fā)現(xiàn)仍有很多老師對教學中的相關(guān)提問沒有潛心地研究,疲于應付,形式化嚴重。表面上看,有問有答;從實際上分析發(fā)現(xiàn),缺乏檢查和思考,形同虛設(shè);而有些教師只顧及授課的速度,而忽視提問的存在,導致課堂提問驟減,形成了“忽多忽少”的現(xiàn)象……所有這些導致了我們的語文課堂高耗低效、無效。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到底怎么做才能提升提問的有效性呢?
一、提問需有啟發(fā)性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粋€求學者,如果不學會思考、不善于思考,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益的。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設(shè)計好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也就是課堂提問必須有啟發(fā)性。設(shè)問,首先,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和學生生活的層面,要抓住文本中的重點、難點和熱點,捏準學生的“興奮點”,給學生增添思維的動力和活力,讓他們有感而發(fā),有話可說;其次,問題要能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求知的狀態(tài),思維達到一種最近的境界。如教《普羅米修斯盜火》時,課始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個“盜”字,你是怎么理解的?課中提問:是誰去偷取火種?他為什么這樣做?沒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樣的?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促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要求讀書的欲望。
二、問題難易要適中,堅持因人提問原則
課堂提問的設(shè)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具有一定的臺階。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得不適當,是收不到提問的預期效果的。太深,學生絕對茫然,無法回答,他們往往是愁眉苦臉,百思不得其解,日久天長,他們的學習熱情會劇降,積極性遭受嚴重打擊,他們的思維也逐步被鈍化。如,有些老師在新課開篇就問“你知道這篇文章的主題與當時的背景有什么關(guān)系?”“與上一課比較本文寫作特色是什么?”等,學生們雖然對課文做了預習,但還沒有完全地認識,實屬為難。太淺,學生隨口可答,泯滅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像有的老師喜歡問:“春風楊柳怎么樣???”學生答:“萬千條?!边@樣兩者都達不到啟迪思維的目標,同時也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最佳時機。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應當從基礎(chǔ)問起,逐層推進,由淺入深,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基礎(chǔ)。另外,我們要承認并尊重學習個體之間的各種差異,顧及到每位學生,要依人設(shè)問,因問找人,使得每位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或?qū)W習都能在有限的時間里達成各自的學習目標,使他們都有所進步,都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和“摘取”的快樂。這也就要求我們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chǔ)和現(xiàn)有的水平,同時對他們的學習能力作準確的評估,以此為基礎(chǔ)把握問題的難易度,恰到好處地設(shè)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把握提問時機,讓提問出現(xiàn)在最需要的時候
教學中,教師如果把握好提問的時機與節(jié)奏,將非常有益于提升教與學的效益。譬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收攏學生課間活動散落的“心”,在課始的導入階段提問;可以在學生走神的時候提問,讓其明白教師的暗示作用;可以在過渡處提問,引起學生注意;可以在講授重難點時提問,考查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情況;可以在總結(jié)新課時提問,起到畫龍點睛、查漏補缺的作用。如《詹天佑》這課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緊抓這句話是學習本課的關(guān)鍵,因此我們必須緊扣它來設(shè)計系列問題:通過預習,你讀出了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了什么?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思想表現(xiàn)在哪里?只有這樣的提問,立足于整體,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只有這樣的提問,才能引領(lǐng)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學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四、課堂提問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注重激勵
在平時和學生的談心中,常常聽到孩子們抱怨“老師上課幾乎不提問我”或“老師上課總是提問那幾個”,可見,部分教師總喜歡提問成績好的學生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事實上,每位學生都有答問的愿望和熱情,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也想在教師和同伴面前回答正確的答案,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尊重,體驗成功的喜悅。他們認為提問是老師信任的表現(xiàn),對老師忽視他們總選擇基礎(chǔ)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表示強烈不滿。在教師的心中,基礎(chǔ)差的學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若不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這部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會越來越差。因此,提問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提升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提倡“提問面前人人平等”。在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困生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多給他們時間,問的起點要低,以保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上進心為前提。如課前可對他們適當“泄露”一些問答題,讓他們自己做好預習,再在課中給他們提供答問的機會。這樣可給這些學生提供收獲成功的喜悅。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的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比绻麑W生實在答不出,教師只要說一句“沒關(guān)系,坐下再想想”就能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也不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五、課堂提問形式要多樣化
讓語文課堂提問多樣化,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提問方法:1.教師提問,全班齊答。如果答案不統(tǒng)一,再點名答,從而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2.教師拋出問題,先小組討論,然后小組內(nèi)部選出代表回答。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3.教師拋出問題,要求學生不急于回答,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舉手回答。這種形式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問題的答對率……當然, 教師要根據(jù)課堂的情境,恰當?shù)剡x擇提問的形式。讓課堂提問真正起到引導學生思維的作用。避免課堂提問只有形式,沒有實際內(nèi)容。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教師必備的技藝。我們必須結(jié)合教學實踐不斷地運用、總結(jié)、反思,唯有如此才能給課堂教學帶來革新氣息,使課堂教學發(fā)生深刻的變化,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