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便捷,現(xiàn)成的教案教輔通過網(wǎng)絡和其他途徑唾手可得,教師的惰性也在其中滋生蔓延,加之過度的社會競爭也給新時代的教師帶來過重的工作壓力,從而使原本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轉(zhuǎn)入年復一年的簡單重復,導致課堂效率下降。另外,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發(fā)現(xiàn),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教師要因材施教,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再加上教師本人教學理念的落差,教學經(jīng)驗的深淺,教學個性的迥異等因素,不同教師面對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會有自己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因此“同課異構”成為一種日漸流行的校本研究形式。
本學期,我校利用校慶,展開了“百人百課—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在新的教育理論的指引下,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層探討,共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成果。我有幸成為“同課異構”活動中的一員,更有幸親身感受數(shù)以百計的充滿智慧的“異構”課堂。正如英國教育專家Stenhouse(1975)認為的那樣,每個課堂都可以成為教育研究的場所。不管什么樣的課,如果我們以研究的視覺去看,都有值得思考和學習的地方。在那么多充滿活力和張力的優(yōu)質(zhì)課堂中,其中有兩節(jié)英語閱讀課(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4 Amazing things)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至今回味無窮。下面就這兩節(jié)英語課談談我個人的所得所獲和點滴感悟。
二、“同課異構”案例分析
1.教學片段一(導入)
教師A的導入教學過程:
Step 1.Leading-in:(1)Review the amazing things in Welcome.(2)Tell students a ghost story to learn new words.(3)Qs:Who can the ghosts usually be?Can the ghosts be some animals?
教師B的導入教學過程:
Step 1.Leading-in:(1)Daily report-Ghost ship.(2)A free talk with students to learn new words such as amazing,surprised,strange,whisper,frightened.
比較分析:
教師A運用復習、故事、視聽導入相結(jié)合,一方面為學生掃除理解的障礙,使學生有信心也有興趣進入學習課文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為講授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B通過值日生報告(Daily report),巧妙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的重要語言知識,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在思維層面認識詞匯,又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增強詞匯的豐富性和準確性,還能保持學生對知識需求的新鮮感,讓學生品味語言的魅力。
2.教學片段二(課文閱讀)
教師A的閱讀教學過程:
Step 2.Reading:(1)Skimming:Was it a real ghost in the park?What was it?Where did they take the“ghost” later?(2)Detailed reading with four tasks in different groups.(3)Use the questions to retell the story.How did Millie and Amy find the ghost?How did Andy find the ghost?
教師B的閱讀教學過程
Step 2.Reading:(1)Skimming:Why were Millie and Amy frightened?What was the ghost?(2)Work in groups,read the text,and each group prepare three or four questions,then ask another group to answer.Then arrange the sentences in the correct order.(3)Retell the story.The first one to get the chance to retell the story can get 15 points(competition going on).
比較分析:
教師A首先從詞、句開始到文章結(jié)構逐步建立起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并根據(jù)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對課文信息進行猜測、預測、推導,對課文信息進行處理。首先在第一遍閱讀后要求學生在整體把握語篇內(nèi)容的情況下,使其在第二遍閱讀時通過問題和填表的形式進一步梳理信息,感悟和把握文章應有的基本脈絡,從而為今后閱讀與寫作這類文體的文章構建框架,一次閱讀達到多重目的,第三遍閱讀則在前面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要求學生在所給信息重建語篇的基礎上復述故事,從而推動理解向更深層次發(fā)展。
教師B通過教學生捕捉關鍵詞把握文章的結(jié)構及段與段、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概括、推理和主旨歸納,促進學生對文章細節(jié)和具體問句的理解。另外,教師B還通過小組競賽(Competition)的形式進行細致的啟發(fā)式教學,從而了解學生對語言點的理解程度,引導學生嘗試尋找并提煉一些語言點,并再進行必要的補充,最后引導學生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學片段三(結(jié)課)
教師A的結(jié)課過程:
Step 3.Group work: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try to make an interview.One is reporter,the others are Millie,Amy and Andy about the story.
Step 4.Discussion:Why did the cat hide in the bushes in the park?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weak animals like the cat?Then listen to a song“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and try to make a conclusion.
教師B的結(jié)課過程:
Step 3.Discussion:Nowadays,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keep pets,what is your opinion?
Step 4.Go on with the story.As we all know,the cat was sent to the animal center,do you want to know how he lives in the animal center today?Please go on with the story,the first one can get 15 points(Competition).
比較分析:
教師A通過小組采訪(Interview)活動,進行角色表演,實現(xiàn)課文信息的轉(zhuǎn)換和提升。另外,又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說一說個人感受,與學生個人實際生活建立聯(lián)系,從而使閱讀活動具有個人意義。本節(jié)課更有意義的是巧妙運用Michael Jackson的歌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引發(fā)學生對動物愛護、保護的共鳴,又讓學生談談聽完這首歌的感受,使情感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升華。
教師B由當前流行的養(yǎng)寵物的社會現(xiàn)象,透析出學生對動物的感情,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知道,愛護動物即愛護我們?nèi)祟悺T诤罄m(xù)活動中,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續(xù)寫故事,與理解細節(jié)活動(step 2)相呼應,也是對細節(jié)內(nèi)容的再處理,從而使閱讀教學有所依托,無處不在,收到潛移默化之功效。
三、“同課異構”的實踐意義
1.“同課異構”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yōu)點的全面的體現(xiàn)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yōu)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xiàn)自己?!边@種對優(yōu)點的汲取,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有更充分的體現(xiàn),可見“同課異構”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確實有一定的推進作用。
2.“同課異構”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成功的教學有賴于教學者對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有充分的了解,并進行有效的教學決策,而同課異構活動恰為教師做出決策提供了討論和學習的案例。另外,“同課異構”也為教師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臺,通過課前對課程標準的討論,課后對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的分析,教師在同課異構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通過互相討論,取長補短,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共享。正如教育家Day(1994)指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包括教師的一切學習經(jīng)歷和有意識、有計劃的活動,期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個人、小組或?qū)W校直接或間接地受益,從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由此可見,教師在“同課異構”中的自我反思和對他人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jié)真實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
3.“同課異構”能促進學生的學業(yè)成長
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發(fā)展是開展教學的唯一目標。不同班級學生,不同師生教學互動課堂環(huán)境,取得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正視不同班級的學生差異,自然會選擇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進步?!巴n異構”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教學切入點會取得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教學解構會和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共鳴,課堂因此將變得生機勃勃,教學也會因此變得豐富多彩,從而促進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和成長。
四、結(jié)語
在“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教師求同存異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構建、自我反思的過程。只有立足“去粗取精,吸收精華,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教師才能找到適合自我成長和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夠真實感受到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的多種處理方式,并經(jīng)歷開放性的教學反思和自我反思。可見,對同一種教學設計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我們不必追求細枝末節(jié)的完美,而應從大局出發(fā),發(fā)展性地總結(jié)教學中的得失,這樣才能提高教師審視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師成為“同課異構”活動的真正受益者。另外,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再成功的課也難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教師在每節(jié)課后都能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多積累“病例”,每次就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切片分析,在“同課異構”活動中尋找對癥下藥的療法,就會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這樣立足教學實際中的若干小問題,再通過“同課異構”不斷的解決,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學和研究的結(jié)合,還可以借鑒分享他人的成功案例,有利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陳緯剛.感受“同課異構”.語文教學,2009(9).
[2]吳海鷹.精心地設計,精彩的瞬間—從三節(jié)同課異構活動中談高中英語結(jié)課藝術.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2).
[3]王海娉,李輝.提高初中高年級英語課文導入教學的有效性.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