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xiàn)如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fā)嚴重,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學生能否快速適應復雜變化的教學環(huán)境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在體育教學的課程改革中要進行思想和理念的改革,思想和理念的更新可以大大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體育教師怎樣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體育課堂中,這是每位體育教師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問題 解決對策
隨著時代的進步,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競爭的加劇,人的價值觀念的多元化。這種變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積極一面。但伴隨離異家庭的增多,不良網(wǎng)絡等媒體的影響,升學壓力的增加,以及獨生子女的問題等,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日益突出,以致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質(zhì)量。在體育課中如何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的滲透教育,其意義顯得尤其重要。
一、現(xiàn)今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膽怯心理。
有些學生膽子小,做事怕風險,遇事愛靠邊。在體育課堂上,他們由于擔心不能完成規(guī)定的動作而遭人恥笑,甚至怕出現(xiàn)傷害后果,顧慮太多,因此特別容易緊張,在運動過程中往往顯得猶豫彷徨,結果出現(xiàn)失敗的可能性反而加大了。又由于經(jīng)常失敗,上述心理狀態(tài)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出現(xiàn)有的學生動作很漂亮,越做越漂亮,有的膽子小,不敢大膽練習,結果越做越差,甚至導致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2.自卑心理。
每位學生無論在體能、技能、興趣、個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學生平時不怎么努力,只靠遺傳因素占優(yōu)勢,體能和運動技能成績達到優(yōu)秀;而另一些學生由于“天分”較差,他們總是覺得什么動作都做不來,總是感到沮喪而畏縮,平時上體育課雖然十分努力,但最終還是可能不及格。這嚴重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對體育課的興趣。
3.逆反心理。
大多有逆反心理的學生,往往固執(zhí)、任性、自負,愛逞強,喜歡堅持己見。例如我所授班級就有幾位體育素質(zhì)不錯的男生,平??傆X得自己比別人強,所以經(jīng)常不按要求完成課堂練習,這樣很容易影響別的學生的情緒。
4.急躁心理。
性情急躁的學生,運動情緒相當不穩(wěn)定,遇到有一定難度的項目,一時不能按照規(guī)范要求完成技術動作,或者競技比賽失利,甚至只是遇到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就會引起較大的情緒波動,表現(xiàn)出來就是坐立不安,搓手跺腳,隨手摔打東西,甚至對同學的一兩句不經(jīng)意的話表現(xiàn)得尤其敏感,并為此大打出手。
除上述內(nèi)容外,還有嫉妒心理、懶惰心理、依賴心理等,均需要通過心理疏導,消除學生心理障礙,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
二、針對這些心理問題,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心理疏導
1.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法。
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作敢為;許可學生講錯、做錯或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講法和做法;容忍學生否定教師一直認為是“對”的判斷和觀點;提倡學生“找茬”,允許學生同教師爭辯;鼓勵學生敢于否定所謂“權威”的定論,先讓他們有勇氣說,哪怕是只言片語,而階段性目標只是要求他們敢說,以壯其膽魄;直至鼓勵學生敢想,并從不同角度思考、發(fā)現(xiàn)新問題。在教法上設法點燃他們的運動熱情。在教學中也可以設計一些既有趣味又能鍛煉其運動素質(zhì),簡單易行的動作程序,吸引他們積極參與,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經(jīng)常感覺成功快樂,進而不知不覺地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投靶游戲教學中利用“壞人”做靶心,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力量及身高等方面的差異,選擇不同距離的標志靶,隨著技術的嫻熟和進步,可適當調(diào)整自己的距離。使不同素質(zhì)的學生均得到全面發(fā)展,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不斷增強自信,滿足學習欲望。
2.不斷進行學生的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的評定
在體育課中,對學生的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不斷進行評價,可以增強學生自信心。學生的情意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心理健康方面,如能否戰(zhàn)勝膽怯、自卑,充滿自信地進行學習與練習;能否克服各種主客觀的困難,挑戰(zhàn)自我,進行長期不懈的練習與學習;能否善用體育活動各種手段來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學生的合作精神的評定主要體現(xiàn)在社會適應方面。也就是通過體育課學習之后,學生的一些行為習慣養(yǎng)成對今后走上社會是有益的。主要表現(xiàn)為能否尊重老師和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能否表現(xiàn)出極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否承擔小組練習和學習中的責任,如在激烈的運動比賽中,能否為小組獲勝盡自己所能;能否遵守規(guī)則,尊重裁判,不計較勝負,贊揚對手,認真分析失敗原因,不埋怨別人;能否與他人很好地交換意見,不知不覺地克服心理障礙。教師如果在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給學生灌輸這些健康理念,并把這些表現(xiàn)列為評定的主要內(nèi)容,在學期末組織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并納入體育課成績中,學生就會有意識地往情意表現(xiàn)和合作精神的健康心理方面提高自己。
3.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采用師生互動教學法。
對這些有逆反心理的學生,切不可強制要求,否則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后就愈發(fā)地逆反。教師平時課外就要經(jīng)常與他們交流思想,相互探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再根據(jù)他們的運動特長和性格特點,因勢利導,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在課堂分組學習時,有意識地將他們與運動水平較高的同學安排在一個組,讓他們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克服自負逞強等缺點,逐漸融入班級集體中;或者將他們與體育弱一些的同學安排在一個組,并要求他們負責幫助那些同伴,讓他們在當小教練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加以糾正,同時領悟體育絕不是單靠體能素質(zhì)好就能“傻”練成功,不同人還要采用不同的科學方法練習才能提高成績,由此逐步糾正其固執(zhí)任性的性格。又如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一開始就參與到學生的游戲活動中,與學生一道做各種游戲,學生覺得活動十分有趣。教師時而參與學生的練習,時而為學生當裁判,氣氛十分活躍。可見師生互動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
4.嘗試在體育教學手段中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比較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教師主要關心的是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關注的是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得如何,至于學生是否愿意學,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教師很少關心。因為學生在被動地學習,根本無快樂體驗可言,造成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普遍存在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探究、自主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個性,享受體育教學帶來的樂趣。例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學生一提到耐久跑就畏懼三分,可謂是“談跑色變”,能免則免,能避就避。我利用游戲活動取代單調(diào)枯燥的“定時跑、定距離跑”,如用“黃河長江”、“攻堡壘”、“攻關”等跑動性游戲、趣味性練習,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還讓學生自行設計不同的跑進路線,構成各種圖案,使每堂課都有新的變化,都有學生自己的構思。在這種趣味性、游戲形式下的教學比起枯燥乏味的繞跑道無休止的奔跑教學,學生更能體驗到耐久跑的樂趣。
三、在學生健康心理養(yǎng)成過程中,體育教師還應該注意幾個方面
1.尊重學生。
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學會尊重學生,特別要尊重他們?yōu)閷W習做出的努力,無論成績?nèi)绾?,哪怕是身上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教師都必須尊重他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尤其是體育不好的學生,可以適度放大他們的亮點,及時給予贊揚鼓勵,切忌拿他們的弱點進行公開評講。
2.公平公正。
在通常情況下,體育成績好或者性格外向型的學生容易受到教師青睞,與教師相對親近;而體育成績差或者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不容易引起教師注意,與教師相對疏遠。教師切不可因此有所偏心,特別是對學生的成績評價要公平公正。
3.誠信守約。
教師應當模范地遵守學校紀律,認真?zhèn)湔n,上好課;和學生的約定一定應約,切不可行家長作風,隨意毀約,那將失去學生健康心理的基本道德支撐。
總而言之,現(xiàn)代體育教師應當不斷加強學生運動心理知識的修養(yǎng),提高疏導學生運動心理的能力,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研究,總結出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體育運動心理特點,科學有效地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余文森,鄭金洲.新課程體育(與健康)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