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英語教材的編排體系、難易程度等是統(tǒng)一且固定的,而課堂教學活動及其所涉及的教師和學生卻是“活”的,教學的時空和情景也是不斷變化著的,而且也存在著各種差異。
英語教材合理調(diào)整提高效率一、對英語教材進行調(diào)整必要性
1.積極發(fā)揮現(xiàn)行教材的積極因素,彌補不利因素
新目標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著某個話題展開,教材內(nèi)容新、具有趣味性、富有時代感,重視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合作等方式參與語言實踐。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比如教材難度大、詞匯量大、課時緊等,教師一時很難適應;教材中仍有不真實或無意義的語料;編寫過于理想化而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周圍世界等;不能完全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求;教材與實際教學的需求之間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等;為了彌補這些不利因素,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調(diào)整與完善,以更好地實施教學。
2.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保持教師持久的教學熱情
不容置疑,教材編撰者總是按照某一固定不變的格式對教學單元與課文進行編排。新目標教材的編排也不例外,如果教師長期按照固定不變的教材格式進行施教,教師本身與學生都會因為教材編排格式的相同性而導致動機下降。為此,教師需對教材進行改編。有針對性改編的教材不僅能讓學習者產(chǎn)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激發(fā)其學習動機,而且還可以讓教師保持教學的熱情,體驗教學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對現(xiàn)有的英語教材進行調(diào)整的實踐
方案設計實踐:
(1)從單元層面上進行調(diào)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的編排體例沒有遵循語法體系的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語法學習具有極大的跳躍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在《課標》和《中考考綱》的指導下,根據(jù)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重新安排單元的教學順序,使其更加符合特定學生群體的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規(guī)律。
如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兩種不同用法是《中考考綱》中明文規(guī)定的考核項目,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但“Go for it”教材中,分別在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和九年級Unit 14“Have you packed yet”中有出現(xiàn),跳躍性極強,而在之前的八年級下冊Unit 4“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中又編排有現(xiàn)在完成進行時這一非中考考綱項目。我遵循由易入難的原則,先在教學八年級下冊Unit6之前就簡單介紹現(xiàn)在完成時的兩種用法,再由第二種用法引入到現(xiàn)在完成時,比較這兩種時態(tài)在結構和用法上的異同。在學習Unit9時只需引入“have been”和“have gone”在用法上的區(qū)別即可。因為學生已了然成竹在胸,所以學習起來普遍覺得輕松,使這一語法難點迎刃而解。在九年級Unit14里僅需對這種時態(tài)進行升華,強調(diào)其運用,重點針對兩種現(xiàn)在完成時在結構和用法上的差異,并按照《中考考綱》的要求補充一些與考綱要求想一致的內(nèi)容,來提高學生熟練運用以及應試的能力。
(2)從課時層面上進行調(diào)整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每個單元都包括Section A和Section B兩個部分,每部分都有1a、1b、2a、2b、2c、3a、3b、3c、4等,一般情況下前一個部分是后一個部分的伏筆和準備,只有前一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落實了,后一部分的教學才能順勢展開。但有時候各部分之間的安排也有跳躍性,這時教師就可以對這些課時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這樣課程會更流暢,目的性也會更強。
如九年級Unit10“By thetime Igot outside, thebus had already left”Section B中,2a、2b是聽力訓練,2c是聽力內(nèi)容的升華——Groupwork“Tell theApril Fool’s Day stories. Use theinformation from 2a and 2b”,3a是短文閱讀,3b是根據(jù)2b的內(nèi)容所進行的寫作訓練。課堂教學操作中,我把3b調(diào)整到2c之后進行,使這幾個板塊形成包括完整的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這樣做一是保證了這些內(nèi)容能在一個課時內(nèi)能完成,二是使同一材料的聽、說、讀、寫訓練能有序進行,由淺入深,保證了課程的緊湊性。
(3)從教材難易程度上進行調(diào)整和取舍
統(tǒng)一的教材對于接受能力有差異的學生和班級而言意味著學習時的難或易,直接影響其學習的效果。我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分析教材及學生的情況,進行教材難易度的調(diào)整。
如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中Section B 2b的聽音填信息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生無法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而且中考的聽填信息題也只要求學生填寫1~3個詞,難度大大低于教材的要求。筆者在具體操作時,把聽填表格改為聽音填短文,如下:
Woman 1: Jeff, Ihave to go out for _______ an hour. Could you please _______ thephone? Just _______ messages and I’ll call people back.
Jeff:Sure…
Jeff:Hello, Ace Travel. Jeff Marino __.How may Ihelp you?
Woman 2:I’d like to get some ________ now, if you wouldn’t Mind…
Jeff: Oh, well,I guess it would be OK. So,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Woman 2: Oh, Idon’t know. Somewhere_______.
Jeff: Somewhere warm…How about Hawaii?
Woman 2: Oh…no…I …Idon’t like ___________.
Jeff: OK. Well, there’s always…
這樣改編后,學生就能在聽懂對話內(nèi)容的基礎上,順利填寫出對話短文信息。至于課本上的表格填空,可以暫時略去,或者改成讓學生在朗讀或閱讀的基礎上填空,這樣就成了信息歸納填空題,也是《中考考綱》中所要求的題型。
(4)從教學內(nèi)容上進行整合和取舍
“Go for it”教材中各單元的話題和語法項目相對固定,但有時在一個單元中會出現(xiàn)多處類似的同一項訓練內(nèi)容,這時根據(jù)班級學生所掌握的實際情況可大膽對重復的訓練內(nèi)容進行刪減,而對那些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其他內(nèi)容,也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充。
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中Section B和Self check各有一個寫作練習,一個是看圖作文,另一個是表格信息作文,兩個練習都著重訓練過去進行時的結構和用法以及連詞“when”和“while”的用法區(qū)別。實際教學中,針對兩個英語成績差異的班級,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整合模式。在成績較好的一個班,筆者大膽舍棄了第二個寫作練習,整合后只要求他們完成第一個寫作訓練,先獨立完成,再由二人小組互查、互改并上交教師批改,如果有錯誤較嚴重的則需要重寫,這也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一個方法。在另一個班,筆者以第一個寫作訓練為主,要求同前,同時也要求完成第二個訓練,不過只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并由學生小組長負責批閱并幫助在寫作上有問題者糾正錯誤,提升其寫作能力。這樣可以加強訓練并鞏固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對現(xiàn)有英語教材科學處理后的成效
1.從教師的角度看
科學處理教材減少了教師設計任務的負擔,幫助教師設計完整的任務。如果每個單元都按部就班的設計一個個任務,不但會加重教師備課的負擔,而且太瑣碎的任務也難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由探索的空間。設計完整的任務使學生充分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系統(tǒng)分析、統(tǒng)籌安排的能力,并且保證了輸入語言的真實性、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
2.從學生角度看
相同、相鄰內(nèi)容的重新調(diào)整,使語言與真實語境得到了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通過成組的語言學習促進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的發(fā)展。通過對同一話題進行單元間的調(diào)整、重組和刪減,給學生提供大量選擇并使用語言材料的機會,而且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田愛麗.中英美教師培訓校本模式的比較.2001.
[2]劉堯.教師“校本培訓”構想.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俞紅珍.英語教材的取舍與調(diào)整.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