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通常是指在某一學科的學習上存在困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學困生現(xiàn)象也客觀存在。如何及時有效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僅關乎英語課改的進程,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筆者進行了闡述與分析。
初中英語學困生轉化學困生問題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最凸顯的問題之一。在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師更應關注學生全體,從情感入手,用愛心、真情、方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一些學生學習欲望低,自信心不足,毅力不強,學習方法不當,因此學習成績往往不盡人意,最終成為英語“學困生”。那么,如何讓學生重拾英語學習信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逐漸縮小與其他學生的學習差距呢?筆者認為,英語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深入了解和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缺乏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
英語是我國中小學生學習人數(shù)最多的一門外語語種。一些學生起初學習英語只是因為一時的好奇,但在學習的過種中,學生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刻苦進行聽說讀寫等技能的基本訓練,加上社會上有人提出英語學習無用論的論調(diào),使得這些學生學習動機越來越弱。
(二)缺乏學習信心,學習能力逐減
英語學習涉及單詞拼寫、句型應用、語法判斷等內(nèi)容。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增加、教學難度的增大,一些初中生過渡的依賴于教師來提高成績已經(jīng)十分困難,自學能力的欠缺、單詞易于遺忘,使得學習成績節(jié)節(jié)下降,長此以往便失去了信心,形成了自卑心理。
(三)缺乏科學的方法,學習效率低
很多初中生學習英語仍舊簡單的停留在死記硬背上。這種機械重復的做法會使英語學習的過程變得枯燥乏味,但事實上學習效果卻事半功倍,收效甚微。記憶單詞前讀后忘;朗讀課文照本宣讀,課內(nèi)學,課后忘,知識的鞏固率低。
(四)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被動
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起著推動作用。大多數(shù)的學困生都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不主動,不會溫故知新,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果非常差。而且作業(yè)質(zhì)量不高,作業(yè)抄襲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此病若不根治,養(yǎng)成投機取巧的惰性,成績必須滑坡。
二、以興趣為引導重新喚起學生求知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英語學困生的轉化來說同樣如此。要想重新喚起學生的英語求知欲,點燃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就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
(一)嘗試課堂表演,提升學習樂趣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靈活機動的開展課堂表演。如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參加情境劇表演。鼓勵英語學困生參與其中,讓其表達一些較為淺顯的英語對白,如“I’m glad to meet you!””What’s the trouble?””Could I take a message?”等,以此來增強他們信心。
(二)開展小組活動,體驗學習過程
教師可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組成“幫扶對子”,通過一起辦板報,制作英語學習卡片等活動,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三)借助多媒體,豐富知識視野
多媒體教學具有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特點。通過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有效整合,教師可以將教材內(nèi)容多角度、多層次的呈現(xiàn)出來,這對于學困生而言無疑注入一支“興奮劑”,通過師生互動與交流,這些學生會逐漸的融入課堂教學中,與此同時會更加全面的了解英語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對癥下藥,改變習慣
雖然學困生的“癥狀”一樣:缺乏學習熱情、不能積極思考、學習成績落后,但是形成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很多情況下,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還是和他們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系。因此需要教師“對癥下藥”。例如,有的學生習慣抄作業(yè),對于這樣的學生筆者采取“一抄,二讀,三運用”。作業(yè)抄完之后大聲朗讀,然后再讓他們進行仿寫,這樣既可以增強他們的記憶力,又能在一定的程序上改變他們的惰性。
(二)指導預習,提前進入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學困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往往對已學過的知識不聞不問,對新知識又沒有預習,因此導致知識銜接不上。因此,在指導學困生學習時,筆者要求他們先對已學知識進行回顧,對新知識進行預習,借助于詞典、網(wǎng)絡、學案將生詞的拼寫、發(fā)音、基本用法搞清楚,以便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三)分層教學,鼓勵參與
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原則,其實就是尊重學生的導性,搞分層教學。學困生由于基礎差、學習方法不恰當,在上課的過程中往往跟不上教學的進度,因此,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更好地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特別要照顧到學困生,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得難易得當。例如,認識生字,進行組詞等,可以讓學困生多回答,鍛煉他們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體驗了成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后進生參與進來,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困生不僅得到了多方面的鍛煉,也提高了學習成績。
(四)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困生的興趣
學困生上課時往往注意了不集中,我將教材化難為易,化多為少,精講多練,用短暫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效果。課堂上盡量創(chuàng)造愉快的氛圍。差生因為羞愧心理往往怕開口,我盡量將難易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簡單的短文或?qū)υ?,當學困生回答正確的時候,我總是面帶笑容地說:“Very good!”他們往往因得到這兩個鼓勵而激動不已,不知怎的我的心里也翻騰了起來。這樣學困生開口說話的習慣慢慢養(yǎng)成。一學期下來,學困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為了延長學困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結合課文做些游戲,教點兒歌曲,聽聽錄音,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等。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給予學困生以尊重和愛護,用語言和行為來感化學困生,滋潤學困生的心田。讓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讓其真正抬起頭來走路。
參考文獻:
[1]于秋玲.試論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考試周刊,2012,(84).
[2]陳樂意.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中學生英語,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