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身上如果滋生了惡劣習氣,往往會產(chǎn)生惡劣行為,惡劣行為將會促使惡劣意識逐漸膨脹,以致成為犯罪的根源和動力。因此,對劣跡青少年的教育轉(zhuǎn)化工作不容忽視。
青少年教育惡劣意識轉(zhuǎn)化工作劣跡不等于是犯罪,但劣跡發(fā)展的后果很可能是犯罪。一個人身上如果滋生了惡劣習氣,往往會產(chǎn)生惡劣行為,惡劣行為將會促使惡劣意識逐漸膨脹,以致成為犯罪的根源和動力。因此,對劣跡青少年的教育轉(zhuǎn)化工作不容忽視。
一、劣跡的演變過程
我國的教育方針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列在了首位,接下來才是智育和體育。就是要求學校必須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搞好防微杜漸,搞好犯罪預防。
某些青少年只所以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大都是從小養(yǎng)成的惡劣習氣沒有得到及時矯正、或者被某些不良行為以及不健康的事物所熏染、使思想意識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行為上的放任自流和放蕩不羈。他們開始會有一些不良嗜好和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他們的膽子就會越來越大,直至涉足犯罪。比如,有的孩子沾染了吸煙酗酒的惡習,如果不加遏制,他們很可能試著去吸毒;活潑好動雖然是青少年的天性,但對他們諸如尋釁滋事、打架斗毆的不良行為不予管束,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成為危害社會的黑惡勢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應(yīng)從少兒抓起是很有道理的。過份的溺愛和嬌慣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氣和特性,這些不良習氣和特性往往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攔路虎和拌腳石。有些孩子只所以特別任性,很難教育,通常與家長溺愛嬌慣、放任自流有很大關(guān)系。
二、劣跡的種種表現(xiàn)
從“劣”字的詞意上說,不好的行為都屬于劣跡行為,如果“劣”到讓眾人憤恨或憤怒的程度,就說明這個人的行為已經(jīng)十分“惡劣”了。
從一般意義上說,“劣跡”與錯誤是有區(qū)別的。某個孩子因一念之差或有意無意做了一兩件錯事,是比較容易教育的,也是容易從錯誤中省悟過來的。劣跡或惡劣行為往往有一定的損害性和危害性,而劣跡人卻不知道改錯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就是正確的。比如,有的孩子在學校和班級愛出風頭,這種風頭不是表現(xiàn)在學習上和維護集體的榮譽上,而是表現(xiàn)在哥們義氣上,表現(xiàn)在拉幫結(jié)伙上,表現(xiàn)在打架斗毆和稱王稱霸上,表現(xiàn)在吃喝玩樂上。有的孩子為了張揚所謂自己的個性,我行我素,唯我獨尊,他們往往穿著和裝束的很另類,有的在身上刺青,有的與社會上的小混混“拜把子”稱兄道弟,有的偷摸盜竊。如此種種不正常的表現(xiàn),都應(yīng)當被列入劣跡教育的范疇。
三、劣跡產(chǎn)生的根源
與知識豐富、思想意識健康的孩子相比,劣跡較多的孩子普遍不專注學習,認識能力普遍比較低下、片面和淺簿,他們的認識水平往往受到個人欲望和私念的限制和驅(qū)使。從個人主義來分辨美與丑、是與非、勇敢與膽怯、光榮與恥辱等,得出與正常青少年截然相反的審美觀和榮辱觀。從現(xiàn)象上看,某些劣跡生似乎存在著天生的與生俱來的叛逆性和對抗性,說白了,孩子身上的某些“毛病”還是家長給“慣”出來的,有的則是因為青春期思想意識跟不上身體的發(fā)育而形成的幼稚和無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思想意識的成熟,有的孩子會發(fā)生轉(zhuǎn)變;有的孩子則會因為社會的唾棄和眾多的指責和批評而失去自尊,使自己的行為變的更惡劣。
四、劣跡生的疏導對策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對孩子的從嚴要求和從嚴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確保孩子“走正道”最有效辦法。一旦孩子步入歧途。還是要廣開思路,從多角度想辦法把孩子拉回來。
對劣跡生的轉(zhuǎn)化教育工作重在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采取措施,及時進行教育。
孩子分辯是非的能力比較薄弱,一個孩子身上如果沾染上很多惡習,他就會成為一個班級或一個學校的“害群之馬”,甚至會影響一批孩子沾染上同樣的惡習,導至班風和學風急轉(zhuǎn)直下,使一批孩子步入迷途。做為班主任或者班干部,應(yīng)當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某些不正常的思想苗頭和不良行為。
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需要良好的責任心。做為班主任,要對班里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家庭狀況比較了解??吹胶⒆由砩铣霈F(xiàn)了問題需要多想幾個為什么,把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搞清了再“對癥下藥”。有的學生逃課或幾天不來上學,就要弄清他為什么逃課或不來上學,是不是去了網(wǎng)吧?是不是和不良青少年混到了一起?是不是孩子思想上或家里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對個別劣根很重很難管教的孩子,也可以試試用情去感化、用理去教導、用法去警示的轉(zhuǎn)化策略。
1.用情去感化
對迷途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的孩子“軟硬不吃”,聽不進任何勸阻和批評;有的頂撞老師或故意給老師出難題。有多少老師被這樣的孩子氣的傷心落淚,有多少家長被這樣的孩子折磨的無計可施,不得已聽任孩子放任自流。孩子越是這樣,越容易遭受社會的唾棄以及方方面面的指責與輕視。一個孩子總是處在被蔑視和指責的環(huán)境中,他的自尊怎能不被扭曲,他的自愛怎能不被蹂躪。
由此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這些被冷落了的孩子更需要一份真情和熱情。具體說來就是不要疏遠孩子,要善于從這樣的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閃光點”并且進行啟發(fā)和表揚;要善于和這樣的孩子交朋友,用誠意和真心去感化他,情感交融了,思想交流也就不會那么困難了。
2.用理去教導
劣跡較多的孩子只所以迷途,大都是因為知識缺乏、思維方式簡單片面、良莠不分、道理不明導致的。當教育者發(fā)現(xiàn)孩子情緒比較穩(wěn)定,愿意交流的時候,就要不失時機的向孩子講清他的思維邏輯和認識邏輯為什么是錯誤的,如果他所崇拜的人或事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就要讓他明確什么是值提倡和值得崇拜的英雄主義;什么人值得交往,什么人應(yīng)當遠離;什么事值得去做,什么事不值得做。道理明確了,孩子分辯是非的能力就會增強。
3.用法去警示
當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某些惡劣行為可能不會受到法律制裁,這也是導致個別孩子不重視法律和蔑視法律的原因之一。盡管如此,也要讓孩子知道,一旦他們做出了危害社會或損害他人的事,將會給被害者以及自己的家人帶來怎樣的痛苦和傷害。如果肆意妄為下去,成年的時候就會在監(jiān)獄里度過。當他明確了法律的嚴肅性之后,就會用法律的天平衡量自己的行為。就會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考慮到可能發(fā)生的后果。
一些青少年盡管劣跡斑斑,只要家長、老師和相關(guān)教育者不拋棄,不放棄,針對孩子的性格特點耐心疏導,就會使孩子迷途知返,改惡從善,為和創(chuàng)造諧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