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提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閱讀和運用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痹诿髋c實踐中,筆者就低年級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認識淺,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不知道觀察生活等原因,在剛開始寫作文時,表現(xiàn)出:沒有條理,對表達的內(nèi)容說不清楚,有時無話可說,面對作文題不知道寫什么的狀況。再加上小學生還沒有學會從觀察生活中積累材料,不會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詞語來進行描述,導致作文寫的枯燥無味,表述不清,語句不通?;凇墩Z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提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閱讀和運用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在摸索與實踐中,我就低年級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放低要求,鼓勵為主
學生剛學寫作,能寫、愿意寫已經(jīng)很不錯了。本來就學的東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樣選材,怎樣立意,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就好像剛栽下的樹,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還每天去搖一搖,再拔高一點,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樹也很難成活。我也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蠢事:學生交來的作文,總覺得有很多缺點,因此辛辛苦苦地改,認認真真地批,把文章改的面目全非,還認為學生會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沒想到,學生只看一下他們的等級就放在一邊。為此,對學生交來的作文,我都從學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發(fā),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寫上一些鼓勵性的批語;實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寫得好,格式正確或者卷面整潔,甚至有一個詞用得好或用了一個新詞等都會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達了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盡管錯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夠通順,我也給他們以鼓勵性的評語,盡量給他們以好評。文章就是要寫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種心靈的對話,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隨意發(fā)揮,不拘一格。
二、實物引入,激發(fā)興趣
由于小學兒童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認知水平、寫作知識、語言積累等方面很缺乏,所以在寫作時,設計一個孩子們都能看的見,摸得著,嘗得到,想象的出的一個具體東西,對孩子們來說會比較感興趣。我們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和孩子通過對話的形式,讓孩子真實地感受到具體的事物。下面舉個寫西紅柿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一是看。讓學生對自己見到的東西進行描述,在進行描述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大量運用比喻句以及學到的優(yōu)美的詞匯。比如我讓孩子們寫《西紅柿》,首先讓孩子觀看實物,然后讓每個孩子說出看到了什么?西紅柿的形狀、顏色,還要說一下像什么?這時候孩子們就會打開話匣子:有紅色、橘紅色,還有黃色等;然后說它的形狀和大小,有橢圓形的,有圓形的;最后說一說它像什么,大得像一個紅紅的燈籠,像蘋果,小的像櫻桃,像桂圓,等等。二是摸。讓學生親手摸一下西紅柿,它是什么感覺,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通過孩子們手去感受一個具體的事物,并運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豐富作文的內(nèi)容。三是嘗。嘗一嘗它的味道,并且要說出來。它的味道(又酸又甜),吃的時候里面有很多的汁,還有許多像小芝麻一樣的籽。還要說一說你平時都怎么吃它的?媽媽是怎么給你做著吃的?這個時候孩子就能暢所欲言,把媽媽平時做的還有自己最愛吃的說出來,這些都是寫作的好素材。四是發(fā)揮想象。你們吃到了這么美味的西紅柿,知道西紅柿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讓孩子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想象來說,教師要啟發(fā)引導他們的想象,比如農(nóng)民怎么種的,發(fā)芽以后小芽怎樣長大的,開花了,蜜蜂和蝴蝶來了,最后西紅柿成熟了,我們就吃到了這營養(yǎng)美味的西紅柿。通過老師的啟發(fā),孩子們就把西紅柿的成長過程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了,通過看、摸、嘗、想,那么孩子們在腦海中就會有了一個很清新的輪廓,自然而然的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這樣,寫作文就不再是難事,學生也不會沒有東西寫了。
三、融入自然,注重表達
大自然孕育著無限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寫作素材,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很多好處,大自然本來就是兒童的樂園。在城區(qū)的孩子多開展一些團隊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說組織學生登山、游覽公園等;在農(nóng)村教書,能充分利用山川河流田野等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學生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好。在這些活動中,組織孩子進行口頭表達交流,對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自然風光,人物,事情用自己的語言有重點的描述出來,指導學生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那么他們在以后的寫作中一定寫出精彩的作文來。我教三年級時,大部分學生不會寫作,我就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景物,或在活動課時帶領學生到校園里去踏青或觀賞,然后寫自己的所見所想,好多學生的習作都提高了,而且有幾個學生寫得很有特色,這讓我高興極了。
四、擴大閱讀,積累知識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币雽懞米魑?,就得有廣泛的閱讀。農(nóng)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匯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我根據(jù)學生實際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后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后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后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fā)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yōu)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涌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