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了在新課程條件下的有效教學中,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開展多樣化教學、有效任務導向教學,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從而使初中思想品德課取得實效。
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執(zhí)教行為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在特定的時間范疇,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斯金納認為,“教育就是塑造行為”,如何通過強化去塑造行為,斯金納采用連續(xù)接近(successive appoximation)的方法,對趨向于所要塑造的反應的方向不斷地給予強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為。教師有效教學行為體現(xiàn)在: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教學應促進所有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和維護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評價學生的學習。
一、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實施教學之前的準備階段,教師不僅要備文本(包括教學大綱、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等),還要備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出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要求。
1.搜集材料
課前可組織學生通過調(diào)查、采訪、觀察等途徑,直接搜集信息,或布置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時政信息,多閱讀各種有益報刊雜志,提倡收看“新聞聯(lián)播”“今日一線”等節(jié)目,了解國內(nèi)外、省內(nèi)外,甚至區(qū)內(nèi)外的時事新聞。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知識,增加教育內(nèi)涵,激起學習興趣,同時也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收到事功倍的效果。
2.篩選材料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切記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要選取內(nèi)容貼近學生,形式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
3.整合加工材料
把材料按照教學實際需要進行合理分解或壓縮,使材料有機融入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備課《我們維護正義》這一課時,我的教學設計是,我從正義女神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列舉由正義想到的詞語,接著出示幾個正義化身的人物,通過一步步提示,讓學生猜猜他是誰?然后引導學生從他們身上尋找共同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出正義的基本要求。接下來展示任長霞的頒獎詞,講述她的感人事跡,分析應該怎樣維護正義的?然后展示漫畫讓學生明白維護正義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進而出示和未成年人生活比較密切的幾種情形,讓學生進行分析這樣維護正義是否可?。繌亩贸銮嗌倌陮W生在維護正義時既要做到見義勇為,更要做到見義智為,并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最后讓學生找找身邊的正義力量在全班交流,讓學生找到前進的動力。我精心設計整節(jié)課,使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掌握了所學知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清楚和易于理解
教學清楚和易于理解就是教師清楚地講授、解釋教學內(nèi)容,從而使學生達到正確的理解、牢固的掌握和順利的應用或遷移。RosenshineFurst將清晰授課簡單地定義為:“教學清楚和易于理解。”教育實踐和大量研究表明,教學清晰明了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有效教學的最重要特征。清晰的教學表現(xiàn)如下: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確課時目標,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向?qū)W生指出所學課時內(nèi)容將以什么方式運用,哪些內(nèi)容或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在今后的考試、考核或作業(yè)中;把課時內(nèi)容放在過去和將來課時的背景下,即弄清本節(jié)課需要哪些先前的學習內(nèi)容,以及將來課時所需要的先前學習內(nèi)容在本節(jié)課體現(xiàn)了多少;在上課開始時,通過提問或有規(guī)律地檢查作業(yè),弄清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與學習任務相關的先前學習內(nèi)容。比如,弄清學生對于必備事實或概念的理解水平,如有必要就對它們重新講授或作一些必要的復習;緩慢而明確地發(fā)出指令,在需要時可重復指令,或者把指令劃分成若干小指令;通過多種方式如舉例、圖解和示范等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充分利用教學媒體,利用視覺、動手操作來輔助解釋和強化重點;在每一節(jié)課的結束時進行回顧總結,幫助學生有效地儲存和日后回憶內(nèi)容。
三、靈活多樣的組織教學
多樣地或靈活地呈現(xiàn)課時內(nèi)容。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題,許多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把它們與課時節(jié)奏和序列結合起來,就可以產(chǎn)生出富有意義的多樣化教學。因此,教師需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qū)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事實問題或過程問題,聚集性問題或發(fā)散性問題。多樣化教學的表現(xiàn)如下:在上課一開始就靈活運用各種技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用挑戰(zhàn)性問題、視覺刺激、有趣的實例、新穎的活動等來開始一節(jié)課;通過變化目光接觸、語音和手勢來展示教師的熱情和活力,通過改變語速或音量來表示不同的內(nèi)容和活動;變化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方式,例如通過講演、提問、合作討論、獨立練習等方式來呈現(xiàn)新內(nèi)容。變化提問的問題類型,使問題與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的復雜性相匹配;在運用課堂獨立練習等強化學習的同時,適時運用口頭表揚、肯定優(yōu)點等積極方式;在教學中注意納入學生的想法,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四、有效任務導向教學
有效的課程設計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把課程目標具體細化為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規(guī)劃,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有效學習和應用知識的有益體驗。表現(xiàn)如下:制訂的單元和課時計劃能反映課程標準或教材的最重要特征;在教學時間內(nèi)能有效地避免外界的干擾,盡量把所有非教學任務推到課外進行;為教學目標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模式,比如對事實、規(guī)則和操作等內(nèi)容采取直接教學法,對概念、模式等知識采取間接教學法;制定進度表,定期對單元教學成果進行總結、反饋、考核。例如在教《擁有財產(chǎn)的權利》的探究活動《智力成果有什么價值?》時,教學意圖就是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去感悟、認識智力成果的重要價值。教師的有效任務導向執(zhí)教行為就是:課前教師安排學生要充分搜集智力成果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素材;教師安排學生認真閱讀故事情節(jié);教師安排幾道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故事的寓意;教師安排學生分成幾組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安排各小組歸納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智力成果對個人生存、社會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不要僅僅局限在教材提供的兩個故事中,要從更多的資料和事實中認識智力成果的價值。
五、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學生實際投入學習的時間,稱為投入率。有效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的表現(xiàn)如下: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安排練習或問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及時得到操練;在一種非評價性的氣氛中提供反饋機會,比如在指導學生練習開始時,可以讓學生不受約束地集體回答,或者讓個別學生悄悄地回答,或者進行小組反饋;通過有意義的口頭表揚和鼓勵,維持熱烈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過程并保持積極性;監(jiān)督課堂作業(yè),在獨立練習期間頻繁地檢查進展情況,照顧全班,盡可能限制花在單個學生身上的時間。例如,我講《珍惜學習機會》時采取變式練習,強化認識,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首先,我引用教材中的材料:在舊中國,只有20%的學齡兒童能夠入學讀書……引導學生從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學生認識到國家和家長無論多么困難都非常重視我們的教育問題,受教育的機會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機會,努力學習,報答國家和父母、認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然后,我通過小剛的故事幫助學生認識到受教育不僅是公民應該享受的權利,也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進而認識到不完成義務教育是違法的,學生及家長都應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因此我設計兩種觀點引導學生判斷:小剛不服從家長的安排,在家庭貧困的情況下還堅持學習,不為家里掙錢;小剛堅持完成學業(yè),是對自己、家庭和社會負責的行為。學生在分組討論后,能夠再次強化他們的維權意識。在分析小剛拒絕輟學的好處時,我引導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對個人和家庭以及社會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兩個方面去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增強學生認真履行受教育義務的信心。
六、確保學生學習的成功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成功帶來的愉快是股強大的情感力量,兒童想當一名好學生的愿望就是依靠這股力量。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就在于發(fā)揮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的成功的喜悅?!庇行Ы虒W就是組織和安排能產(chǎn)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學,并向?qū)W生提出超越給定信息的挑戰(zhàn)。有效教學的學習成功率表現(xiàn)如下:在獨自練習之前,提供有指導的練習,示范正確回答,并告訴學生如何達到正確回答,在練習的間隙提供自查方法;分層教學,把教學內(nèi)容、教學要求劃分為小塊,使學生在當前水平上輕易消化學習內(nèi)容;以容易掌握的步驟安排向新內(nèi)容的過渡,根據(jù)先前內(nèi)容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使每一節(jié)課看起來都像是先前課時的延伸;通過運用復習、反饋和測驗等手段,變換刺激的呈現(xiàn)節(jié)奏,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tài),持續(xù)不斷地為教學目標做準備。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中,做好充分的教學設計,進行清晰的授課、開展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的成功率這六種教師執(zhí)教行為,對于有效教學至關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克服高耗低效因素,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精心設計、改進活動,真正做到適時適度,取得切實可行并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斯金納.學習的科學和教學的藝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吳海榮,朱德全.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分析[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2,(8):16-20.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T.J.Shuell.Teachingandlearninginaclassroomcon-text.HandbookofEducationalPsychology.SimonSchusterMacmillam,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