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泛讀課程是英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素質課程,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泛讀課程教學質量評估系統(tǒng)不僅很有必要,而且隨著英語專業(yè)形勢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要和迫切。本文分別從學生、教師對泛讀課程的評估、師生對泛讀課堂教學的評估、對英語測試結果的評估、教學管理部門對泛讀課程的評估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構建泛讀課程教學質量評估系統(tǒng)的思考,并且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
關鍵詞: 英語泛讀課程 教學質量評估 內涵
引言
泛讀作為一門重要的英語專業(yè)素質課程,越來越受到教育界同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對泛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專業(yè)人士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意見,如應試傾向嚴重,實用性不強,缺乏階段性目標或階段性目標不明確,評估手段或措施不合理等。本文根據(jù)課程評估的通行理論,結合泛讀教學的實際,從學生、教師、課堂、測試和教學管理部門等不同的角度構建了一個泛讀教學質量評估的系統(tǒng),并且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議。
一、課程評估的模式及原則
課程評估模式有很多種,如D.L.Stufflebeam提出的CIPP模式,即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和成品評價(product evaluation)。背景評價要解決課程計劃、授課對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問題,輸入評價就是對所輸入的材料進行評價,主要是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評價,過程評價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主要是對教學計劃的執(zhí)行、教學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等進行評價,成品評價就是對施教的對象——學生的學業(yè)進行評價,針對某一門課程來說,這一步就是在校期間對學生進行綜合的測評,以得出一個全面的評價。
美國的Myrna Delson Karen提出的外語教學評價方法主要是從教學管理人員、教師本人、學生三個渠道對外語教學進行評估,主要是從教材知識、教學成效、外國文化的呈現(xiàn)、教室管理、心理因素、個人性格、和專業(yè)態(tài)度七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
課程評估可以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計劃實施的過程等方面進行評估。
一般說來,課程評估包括形成性(formative)或中期(ongoing)評估和終結性(summative)或后期(end of course)評估。形成性評估是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的評估,其評估的對象可以依據(jù)評估目的的不同而有相應的變化,但終結性評估主要是根據(jù)測試結果而對教學的主要因素逆向進行的評估。
課程評估的步驟一般分為四步:確定評價目標和相應的標準,制定評價方案,根據(jù)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撰寫評價報告。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評價方案,包括評價概述、課程描述、評價實施方案設計等三部分。評價概述包括進行評價的必要性,評價擬采用的方式或手段,評價的用途,評價的目的與標準等;課程描述包括課程目標、指導思想與內容、教學過程、學生類型、課程設置等;評價方案的設計,其核心內容就是根據(jù)該課程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是撰寫評價報告的基礎。
教學評估的基本原則:定期性評價與經(jīng)常性評價的結合,綜合性評價與專項性評價的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結合,客體評價與主體評價的結合。
二、泛讀課程教學質量評估的內涵
所謂泛讀教學質量評估,就是在遵循一般高等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教學具體實施的有關方面及其管理部門對泛讀英語專業(yè)的英語這門課程給出的一個基本的、全面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是對泛讀教學的綜合檢查,是對泛讀教學進行質量監(jiān)控和政策調整的重要手段。
根據(jù)上文所述及的課程評估的一般原則,對泛讀這門課程進行的教學質量評估應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至少包括學生對泛讀課程的評估、教師對這門課程的評估、師生對這門課程課堂教學的評估、對英語測試結果進行的評估、和教學管理部門對這門課程的教學進行的評估五個方面。除了通常由教學管理部門進行的以外(這方面的文章很多,本文略去不談),其他幾個方面的評估對泛讀教學質量的影響不能等閑視之,然而在日常教學中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1. 學生對泛讀課程的評估
泛讀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這門課程的評估,可以從教材、任課教師情況、學生的自主學習等幾個方面進行評估。教材方面,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難易程度,內容的實用性,即泛讀英語專業(yè)教材所要強調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可模仿性,以及趣味性,內容的新穎性、時代性,還有配套的相關參考資料等。
任課教師的評估可從教師的個人素質、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外指導等幾個方面進行。任課教師的個人素質在泛讀教學方面的作用特別不容小覷:泛讀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由于其學習態(tài)度、英語水平、學習習慣等與本科生有較大的不同,要想讓他們比較好地學好英語這門功課,對老師的要求實際上更高。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是否得當,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合宜,課外是否進行指導,以及指導的方法是否合理等會直接影響到泛讀英語專業(yè)學生對這門功課的興趣,當然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態(tài)度對英語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來說,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課堂教學的作用還要大。課堂上,由于教學時數(shù)有限,學生人數(shù)又多,學生每個人所能得到的實踐機會和老師的指導相對有限。而自主學習中心,一般來說,有豐富的音像資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及薄弱之處,有重點地進行訓練,揚長補短,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英語專業(yè)學生對泛讀這門課程的評估最好是形成性評估,因為在過程中進行評估,感覺更真實,更便于學生把握。
2.教師對泛讀課程的評估
任課教師對一門課程的教學應該有個合理的評估,這樣既是對自己教學的一個總結,又是對今后改進一門課程的教學提供背景參考,同時還能加深對一門課程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當然,泛讀英語專業(yè)不同的課程之間,由于教學材料的不同,教學條件的差異,教學對象個性的多元,施教者能力的強弱,評估起來可以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從施教的一般性規(guī)律出發(fā),我們還是可以從幾個相對固定的方面幫助任課教師對泛讀教學進行合理的評估。由于任課教師對一門課程的認識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最好進行終結性評估。
和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評估不同,教師對這門課程的評估側重于教師本人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對教學效果的評估等幾個方面。在日常教學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可能一門課已經(jīng)上了好幾輪,但如果要他談談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則有時會茫然不知所措,因為根本就沒有思考過。教師對一門課程認識不清,則施教時就會方向不明,那么也只好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算哪。教學內容主要是根據(jù)教師對一門課程的認識程度而對所要教的材料進行詳略、粗細、增減等方面的加工。這里所說的教學材料并不囿于教材,因為教材只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張本,教師還可以對之進行加工處理,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學過程,廣義地說,指的是進行教學的全部過程,包括課前所進行的準備,課中所進行的活動,課后所做的工作。狹義地說,指的是教師根據(jù)自己對這門課程的理解,利用課堂教學使泛讀英語專業(yè)學生掌握英語這門課程的基本內容,但又不同于人們所說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主要是依據(jù)期末成績所反饋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的總結。
3.師生對泛讀課堂教學的評估
對泛讀課堂教學的評估正如對其他大學課程課堂教學的評估一樣,是針對課堂教學本身進行的評估。而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學生,涉及的主要內容是教材,在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輔助下,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教材的內容,而且能夠有所超越。
泛讀課程的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完成泛讀課所要求的任務。對課堂教學進行評估,主要是對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和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因為在同一個場景中活動,所以可以共用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教師的課堂教學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對授課內容的熟悉程度,對教學方法的靈活合理的使用,對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掌握,對學生的啟發(fā)誘導等方面。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參與課堂教學、聽講的專心程度、接受的知識等方面。
4.對泛讀測試結果的評估
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測試是一種重要的也是比較有效的檢測手段,盡管不是全部的手段。英語的綜合語言能力測試一般由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組成,這四種技能同等重要,對泛讀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泛讀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課程由于時間的限制,教學中重視實用就比本科學生來得更加迫切。一份理想的英語試卷應該是上述四種技能所占比例均衡,但根據(jù)我們的理解,在非母語環(huán)境下,閱讀理解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幫助更大,而寫作能比較好地反映學生對英語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情況及使用情況,口語測試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該進行,可采用人對人、人對機的方式進行,具體比例是聽力20%,口語20%,閱讀35%,寫作25%。
常見的外語測試有潛能測試、成績測試、診斷性測試、水平測試、結業(yè)性測試等五種,其中成績測試用來考查個別或全體學生在學習外語的某一階段或最終階段的成功程度,往往以該課程的大綱和教材為依據(jù)。泛讀教學效果的檢查以成績測試為衡量尺度。從考試成績判別的角度看,應使用標準參考型測試而不是常模參考型測試;并且分析試卷的內容效度、標準效度、構卷效度、表面效度,尤其是內容效度;測試的信度中主要是注意評卷的信度。
5.教學管理部門對泛讀課程的評估
教學管理部門(包括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督導人員、外語院、系等)對一門課程的評估一般包括對教師授課質量、學生學習質量、課程質量、畢業(yè)論文或畢業(yè)設計質量等四個方面,因為泛讀課程是泛讀英語專業(yè)階段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所以沒有畢業(yè)論文或畢業(yè)設計一項。
對課程質量的評估主要是針對課程大綱、教材選用、師資配置、課程教學管理等幾個方面;對教師授課質量的評估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德師風、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考量;對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評估是指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聽課情況、課外作業(yè)、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評估。簡言之,對教學雙方及其中介進行評估是教學管理部門把握一門課程質量的有效手段。
結語
高等教育教學評估對于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推動高校教學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建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控制教學過程、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對泛讀英語專業(yè)院校的英語課程進行教學質量評估,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部門對這門課程教學現(xiàn)狀的認識,有利于教師對自己施教過程的理解和對教學效果的掌握,有利于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職場競爭力,也有利于英語專業(yè)院校的學風建設。泛讀教學質量的評估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要考慮到泛讀教學的特點,從教學管理部門、教師、學生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立體地進行評估。本文從學生對泛讀課程的評估、教師對泛讀課程的評估、師生對泛讀課堂教學的評估、對泛讀測試結果的評估、教學管理部門對泛讀課程的評估五個方面對泛讀教學質量評估系統(tǒng)的建設提出思考,我們基于這樣的認識:英語泛讀課程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素質課程,對英語專業(yè)院校泛讀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對于提高英語專業(yè)的教學質量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朱懿心主編.泛讀英語專業(yè)高專教師必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王銘玉主編.新編外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夏紀梅.現(xiàn)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劉潤清,吳一安等著.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修訂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