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世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學生用ipad上課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因此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開發(fā)出高效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核心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
關鍵詞: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 教學模式 新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自古以來,思想政治教育都很枯燥無味,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其中的實踐性,即這門學科與學生的相關性。從相關性的角度出發(fā),應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或者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出課堂要學的內(nèi)容,從而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及主動性。
一、導課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感興趣的,就沒有學不好的。因此在教學的開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顯得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呢?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教學:
1.從與學生相關的事情出發(fā),引出知識點。
有人說,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等抽象概念,與學生毫不相關,因此學生提不起興趣;也有人說,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是指導人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一門學科,但是討論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離,使得教學泛泛而談,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學生提不起興趣,導致教學沒有實際成效。
歸納以上兩種說法可知:從與學生相關的事情出發(fā),首先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思想政治就是在指導他們的生活,就是讓他們知道如何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世界觀,進而引出知識點。例如在上《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時,課堂開始先用一個假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思考,“假設班級的王同學成績還不錯,對學習也有興趣,但是因家境貧困,不得不面臨輟學打工的情景,如果你是他的同班同學,你該如何勸說王同學或者王同學的父母,讓其繼續(xù)讀書,大家想想這是否與法律相關,從法律的角度應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又該如何勸說。看誰說得有理有據(jù)?!睂W生在勸說及討論的過程中一方面能不知不覺提高法律意識,另一方面還能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快結束的時候,老師需對這節(jié)課進行總結歸納,加深學生對這堂課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吸收知識點。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這似乎與第一點有點重復,但是這里主要強調(diào)的是情境。此情境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來,也可是社會話題等,但教師需要詳細及清楚地描述此情境,讓每位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讓學生思考問題及討論問題,由此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這種情境教學方式首先能活躍課堂氣氛,其次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勇于發(fā)言。
3.用一則故事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
許多故事都有一定的趣味性,且富有一定的哲學道理。因此,用富有感情并停頓有序的語氣來敘述故事,必要時可讓學生猜猜故事的結尾。從故事引出哲理,引出課堂知識,進而分析知識并進行精彩的講解。如何在課堂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就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之處,而從學生身邊相關的事情出發(fā),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其感覺仿佛這節(jié)課就是為他們上的,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真聽講。
二、情境教學模式
英國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個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那么我們每人就有兩個思想?!边@句話充分說明了討論問題和交流的重要性。
討論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是我們應該討論什么?這是關鍵之處,如果我們討論的話題與學生無關,學生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也不知道談些什么,從而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遭到挫傷。因此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思考、討論問題。這里仍舊討論的是,問題與學生的相關性,只有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與自己相關,學生才會認真地思考并激情討論。討論是師生、生生之間進行充分交流的多方合作模式,而不是老師講、學生聽的一元模式。情境需選擇具有代表性或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或身邊的所見所聞,讓學生有話可說,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主導意識。不過,一定要避免討論被少數(shù)學生包場的情況,這不能使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老師應以平等的身份組織討論并參加討論。在整個討論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特別是引導哪些不愛說話的學生,使其擁有表達的機會,產(chǎn)生激發(fā)表達的興趣,而決不能發(fā)號施令和指責批評。教師需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價,實事求是,不偏向任何人,為討論創(chuàng)造一個活躍積極熱情的氛圍。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需從與學生相關的角度出發(fā),盡量找一些與學生有關的話題或學生比較關注的社會熱點,或者是學生身邊的事情。這樣學生討論起來才會有話說,才會從討論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三、課堂辯論教學模式
在政治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閱歷不夠,對某些觀點的認識可能模糊不全面。如何使學生對問題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里就需要采用課堂辯論的教學模式了。課堂辯論即將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代表正反兩方觀點,進行辯論。在辯論過程中,要使學生明辨是非,更深層次地理解問題。例如:隨著科技的進步,網(wǎng)絡日益成為家庭的必需品,那么該怎么看待中學生的上網(wǎng)問題?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時教師可采用辯論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正方和反方兩組,正方:弊大于利,不能上網(wǎng);反方:利大于弊,可以上網(wǎng)。讓學生積極自由辯論,老師維持秩序。通過辯論可使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并使學生充分意識到,看待任何問題都不能片面,都應將問題一分為二,例如中學生上網(wǎng)的問題,確實利弊共存,只有正確處理好上網(wǎng)和學習及生活之間的關系,才能從網(wǎng)絡中得到真正的益處。一方面,利用網(wǎng)絡可以瀏覽到大量有益的信息,擴大知識面,而另一方面,沉溺于網(wǎng)絡游戲等,又會影響學習及身體健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正確地對待上網(wǎng)問題。
四、新型反思教學模式
所謂新型的反思教學模式,就是對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現(xiàn)狀的教學反思。新世紀中學教學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對教育活動中學生主體性的反思。
在當前應試教育的模式下,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實踐包含在主體性教育思想的引導中,如“探究中學生在思政教學中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及能力普遍偏低的原因”,這里就會涉及反思教育模式。反思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它的出發(fā)點是教學過程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它提倡從應試教育逐步向老師與學生互動的自主教學模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參與的反思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集合了政治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精髓,是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基礎。反思教學模式反映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自價值,要求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及綜合素質(zhì),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及能力,從而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門枯燥無味且無用的學科。
總而言之,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好,還是英語數(shù)學等科目也好,興趣都是最重要的,沒有興趣,學生上課就如同嚼蠟,棄之不及;如果沒有興趣,即使教師講得再精彩,對學生來說也只是過眼云煙。因此,興趣是學習思想政治的關鍵因素。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吸收知識;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能集中精力上課。最后,引用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的名言:“教育應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之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動,興趣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