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借助情景教學,通過師生、生生對話,生成課堂情感資源,激發(fā)學生在深切的情感體驗中完成與文本、作者的深入對話。
【關鍵詞】教學設計;《幽徑悲劇》;第二課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背景】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guī)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碧貏e是在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即“以生為本”的人本思想引領下,如何做到“以學定教”,特別是在教授距離學生有一定的年代感和人文深度的“深文”時,如何把握學情,教得淺顯易懂?郭思樂認為,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資源。筆者將就此結合所執(zhí)教的區(qū)公開課《幽徑悲劇》,從挖掘“學生資源”的角度,來談談自己的思考。
【描述】
一、復習鞏固,以學定教
師:經(jīng)過昨天第一課時的學習,你現(xiàn)在能回答以下哪幾個問題?(出示學生預習時的疑惑。)1.在一條怎樣的幽徑上,發(fā)生了什么悲劇?2.文章主要想寫藤蘿被毀,為何要放大量篇幅描寫幽徑?3.作者為何如此鐘愛那株藤蘿?(因為它美!那美在哪里呢?)4.文中季老對這株他所鐘愛的神奇藤蘿不惜溢美之詞,他是怎樣表現(xiàn)藤蘿之美的?5.題目是《幽徑悲劇》,悲在哪里?僅僅是一株美麗的藤蘿被砍后,作者心里悲傷嗎?
學生思考、交流。但是面對第五個問題,表現(xiàn)出疑惑。
師:同學們所提的第五個問題,非常有研究價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同學們自己所提的這個問題,再次走進燕園,學習文章的第三部分,走進季老先生的內心。
二、明確探究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讀課文、感悟品味,走進季老內心,感受藤蘿被毀在他內心掀起的陣陣波瀾;2.結合知識鏈接和拓展閱讀,深入探究文本,體會《幽徑悲劇》強烈的悲劇效果,反思悲劇根源;3.感受作者矢志不渝維護真善美的決心,學會關注、保護身邊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三、目睹悲劇,體會作者內心波瀾
師:燕園中,季老鐘愛的那一株藤蘿真的很美,她那盤曲而上的枝干給人昂揚奮發(fā)的啟迪,她悠然淡雅的芳香給人美好的享受,她斑駁陸離的色彩給人以明朗愉悅的快樂,面對這一株藤蘿,季老怎能不愛。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藤蘿被砍成了吊死鬼。下面,請同學們認真朗讀文章的第三部分,用心體會季老當時的心情。
學生朗讀。師出示合作探究片段:
片段續(xù)寫,體會感情:
1.目睹悲劇,不敢相信: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跳,因為: ,當時,我的心里 。2.撫摸藤蘿,傾訴衷腸:我撫摸著那段凌空的虬干,內心喃喃自語: 。3.每次經(jīng)過,毛骨悚然:從此以后,我最愛的這一條幽徑,我真有點怕走了,因為 ,我的“怕”其實是我的 。4.傾聽控訴,背負使命:隱約間,我聽到藤蘿在控訴: ,我的內心: 。
學生討論、歸納:
1.目睹悲劇,不敢相信:極為震驚,不敢相信;2.撫摸藤蘿,傾訴衷腸:惋惜不已,心痛萬分;3.每次經(jīng)過,毛骨悚然:痛苦不已,悲哀至極;4.傾聽控訴,背負使命:悲憤,委屈,悲哀。
四、深入探究,體會強烈的悲劇性
師:就這樣,這株歷經(jīng)兩三百年滄海沉浮的美麗藤蘿被無緣無故地砍了!讓人難過,更讓人憤怒!可是,這還不是真正讓作者悲痛難過的關鍵。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瀏覽全文,找出悲劇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地點、涉及到的人物及具體事件。
師出示學法指導:縱觀全文,從原文中盡可能多地篩選出有用信息。
學生討論、歸納:1.時間:“今年春天”,即1992年的春天。2.地點:幽徑上,幽徑在燕園中,燕園在北大,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3.人物:a.“我”,一個沒有出息的人,一個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的人。b.“茫茫人世”,人們只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蘿的生死呢?c.“愚氓”,愚昧無知的人。d.“藤蘿”,燕園之中唯一的一棵,有著兩三百年的樹齡,生命力旺盛,美麗非凡,無礙于人世,用心奉獻著美。4.事件:愚氓滅美,世人冷漠,我悲痛萬分。
師: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十年動亂”期間,不足為奇;如果是在偏遠落后的荒蠻野嶺,倒也罷了……可是偏偏都不是,就因為在這樣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中發(fā)生這樣的事,悲劇效果就更加強烈了。下面,請你根據(jù)我們剛才梳理出的這些信息,結合知識鏈接中的內容,任選一個角度分析。
學生討論、歸納:1.從空間角度看,在最高學府發(fā)生愚昧滅美的事,“我”為當時的教育而悲!2.從時間角度看,古藤歷經(jīng)“文化大革命”浩劫后的十幾年又遭厄運,“我”為時間并沒有沖淡愚昧,歷史悲劇在改革開放的春天重演而悲!3.從“我”的心理感受角度看,“我”雖有珍愛歷史文化遺存的意識,但沒有保護它的力量,只有無奈地吶喊?!拔摇睘樽约旱臒o力喚醒世人而悲!
師總結提升:今天,我們跟著季老透過一株古藤蘿的悲劇透視到了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悲劇,季老在1992年夏天用自己的文字警醒世人,如果讓這種愚昧繼續(xù)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五、課后作業(yè)
1.微博小練筆。曹雪芹故居被拆,徐悲鴻故居被拆,梁思成故居被拆。請你結合今天學習的收獲,針對這些現(xiàn)象,發(fā)一篇呼吁性的微博!2.關注我們校園的名木古跡。尋訪禮嘉中學的名木古跡,了解他們的歷史變遷,并撰寫成文,投稿到我們的風華之聲廣播臺,呼吁更多的同學關注他們。
【反思】
1.讀后跟帖,把握學情,了解學生的“認知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備課中,通過和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2.文本解讀,“擴讀”、“深讀”,綜合確立教學目標。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高度在于對文本有著獨立、深入的解讀。因此,在備課時,應對執(zhí)教文本進行充分的“擴讀”、“深讀”;3.課堂情感,鋪墊渲染,促成生本深入對話。借助情景教學,通過師生、生生對話,生成課堂情感資源,激發(fā)學生在深切的情感體驗中完成與文本、作者的深入對話。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