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它在當代語文教學中也具有感人的魅力。在語文教改的今天,教師更應樹立以讀為本的理念,把朗讀教學貫穿于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把課堂推向高潮,使學生在朗讀中得到美的熏陶,挖掘文章的深層意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最終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朗讀;語文教學;生本教育;生命激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望盡課改路,尋找語文課堂的春天
教改的春風吹來了,吹進了語文課堂。學校正在開展T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我們正在實踐“六步三查,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在實踐初期,這種教學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高漲,各層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均有提高。原本以為我們課堂的春天已經(jīng)來了。驀然回首,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在我的語文課缺少一樣東西,缺少味道,如同嚼蠟。雖然導學案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課堂上也積極展示了,也挺順利地完成了當堂檢測題。
我的語文課怎么了?我的語文課缺少了生命。生本教育,“生本生本……”“生”只是學生嗎?他也是“生命”!學生缺少的正是生命的激情。缺少生命的春天還是春天嗎?問題到底出在哪里。追根究底,我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第一步的課前自學上。我們的學生把導學案當作了作業(yè),一發(fā)下來,有的甚至沒有讀完整篇課文就開始做題,甚至,手頭有參考書的學生直接把答案搬到導學紙上,而且居然做得異常優(yōu)秀。小展示時,看似熱熱鬧鬧的交流討論,實質(zhì)是學生在對答案。展示課上,學生沾沾自喜地將拿來的答案進行展示,并且有滋有味、頭頭是道,以為所有的知識都掌握了。然而追問下去,他們卻木然了,無言以對,他們完全被參考書綁架了!走馬觀花似的語文教學,貌似熱鬧,卻失去了語文課的本真。這樣的學習顯然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無形之中,我們也扼殺了學生的“生命”!
我要尋找語文課堂的春天!但是,廢除導學案,又走傳統(tǒng)的老路肯定行不通。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應該值得提倡。怎樣點燃學生語文課的激情,怎樣有效設計語文的前置學習任務呢?怎樣充分激勵學習合作小組呢?我再次陷入沉思……恍然中我明白了,我們在積極地改革,但是我們不能改了語文教學的根本——讀,離開了本,還有什么效率可談。反思之前的課堂,學生預習時沒有朗讀,展示課上只是將導學紙上的題目走馬觀花似的說一通,走個流程。文字因缺少朗讀不再有生命,課文人物因缺少朗讀不再鮮活,學生因缺少朗讀不再激情滿懷。缺少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堂顯然是蒼白無力的,有何生機可談?找到問題的終結,就得對癥下藥。
二、讓朗讀回歸語文課堂,迎接語文課堂的春天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永恒主題,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朱自清先生說:“誦讀是一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了解和寫作的能力”、“要增進學生了解和寫作白話文的能力,是得從正確的誦讀教學下手” (這里的誦讀主要指朗讀)。讀始終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
(一)自主朗讀,先讀后教
先學后教,“學”字開頭,這個“學”是自學的意思,“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的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語文課的先學即是讓學生先讀。我們要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葉圣陶曾講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p>
在設計魯迅的《雪》這篇課文的導學案時,本人這樣設計朗讀任務的:1.《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優(yōu)美的抒情篇章之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2.一邊讀一邊想象文中浮現(xiàn)的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并用一兩個詞語概括你所感受到畫面的特點。3.組內(nèi)合作,女生用輕柔的聲音讀1-3自然段,男生用鏗鏘有力的語調(diào)讀4-6自然段,體會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點。
通過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已經(jīng)徜徉在文中優(yōu)美的畫面中;通過一柔一剛的比較朗讀,學生對這兩種雪的特點,江南的雪輕柔溫潤之優(yōu)美,朔方的雪則個性張揚、獨立不羈、撼天動地之壯美。
(二)競讀,評讀,將語文課堂推向高潮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呼聲越來越高。生本語文課堂依然離不開讀。在課前朗讀的基礎上,展示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關鍵篇目,關鍵語段,組與組之間競讀,形式不一,可以推選代表,也可以組內(nèi)合作讀。朗讀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diào)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這樣的設計,大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把學生比作煤球,朗讀則是讓煤球燃燒起來,放出能量。尊重生命,尊重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自己的舞臺。在教學《安塞腰鼓》時,“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學生激越地朗讀就好像奏響了安塞腰鼓,敲打著我的心。此時的學生不正是那群茂騰騰的后生嗎? 生命因朗讀而得到渲泄!奔騰!升華!
學生的眼睛亮了,迸射出生命的激情。在學生發(fā)亮的眼睛中,我找到了答案: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不能剝奪他們的權利。競讀充分調(diào)動了小組各成員的積極性,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三)邊讀邊品,讓語文課堂得到升華
古人云:“松聲、澗聲、琴聲、鶴聲,皆聲之傳情,而讀書聲為最?!闭Z文是美的!語文是所有學科中最獨具風韻的一門學科。春花秋月,良辰美景,風流人物,大江東去,小橋流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刀光劍影,纏綿悱惻……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構成了一個個美麗的世界。
在教學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環(huán)節(jié):再讀詩歌,品味詩意。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情景。我一邊用悠閑的語調(diào)讀詩句,一邊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人辛勤勞動的場景,想象詩人月夜歸耕的圖景。品讀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個個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所想到的情景。我們徜徉在詩意的海洋中。
熱愛朗讀吧!讓朗讀回歸語文課堂,讓朗讀激揚我們的生命,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煸?!朗讀!讓朗讀和呼吸一樣自然又重要。用動聽的聲音讀出五彩的世界、美麗的大自然和幸福的生活吧!朗讀永遠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