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求學生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不寫假話、空話、套話?!痹诮虒W過程中,我深刻領會了《課標》的這些理念,在引導學生觀察寫景方面反復琢磨、大膽嘗試,安排學生觀察寫景時,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思維也較活躍,充分展開了想象,交上來的作品也讓我備感欣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引導學生寫景的方法,讓學生手握妙筆,寫景如畫。
【關鍵詞】模仿學習;觀察寫景;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4.34 【文獻標識碼】A
一、美文為例,教師凸顯引導作用
模仿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通過模仿過程而產生的,即一個人通過觀察另一個人的行為反應而學習了某種特殊的反應方式。也就是說,模仿學習有助于人們學會很多重要的技能。因此,學生模仿范文習作也能提高自己的習作能力。我長期的教學實踐也證明了范文的榜樣指導作用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至關重要。范文仿寫是學生寫作的心理需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這種天性可以發(fā)展成為能力。正如蘇聯(lián)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模仿對于兒童 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那樣同等重要?!币虼?,在引導學生進行寫景習作訓練時, 我充分利用范文的榜樣作用 。如教學十一冊第二單元習作時,我引導學生回憶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重點以美文《騎馬上天山》為例。從敘述的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中,引導他們這是作者細心觀察展開想象,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才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語句,才讓我們讀了有“親身游天山”的感覺,讓學生懂得只有細心觀察展開想象才能把景物寫得鮮活;從表示方位的詞句中,引導學生觀察要有一定順序,寫作內容按觀察景物順序寫才有條理,從而深刻、領悟“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懂得用過渡句的訣竅;從課文內容描述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中,引導學生觀察和寫作時不能泛泛而談,要抓住有特點的幾種景物仔細觀察并描寫。在此過程中,學生領悟例文的寫作方法都不是靠我灌輸講解達到的,而是學生自己在回憶課文內容中我適時引導讓他們獲取寫作方法。因此,學生對于怎樣寫好本次作文已經做到心中有數。
二、觀察實踐,課堂開放而有活力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觀察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識理解和技藝掌握之母?!蓖瑯樱瑢W生的習作也離不開觀察,觀察所獲得的東西能給學生提供習作的素材。 因此,在引導學生領悟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后,我趁熱打鐵,及時組織學生從校門開始按地點的轉換觀察校園景物,并不是讓學生在教室中展開想象匯報曾經看到的美景,避免了很多學生下筆不知寫什么和寫套話的現(xiàn)象。但是,小學生的觀察卻往往是表面的、大概的、籠統(tǒng)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也表明: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具有無意性、情緒性、片面性。為此,我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也下了一番功夫。在具體的指導觀察中,每到一個地點,我都先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眼、耳、口、鼻、手感知景物,選好自己覺得有特點的兩三樣景物充分展開想象,用擬人、比喻等說出一兩句優(yōu)美的句子,要求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匯報交流,并要求學生及時做筆記。學生在此過程中思維活躍,興奮異常,好多學生說出的優(yōu)美語句連老師也嘖嘖稱贊,想象不豐富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也絞盡腦汁地思考,或者迅速借鑒別人的想法。因此,具體的觀察實踐活動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大門,讓學生走出了小課堂,走進了課堂,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教師成了名副其實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同時還教給了學生觀察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在快樂中獲得了豐富的習作內容。
三、過渡點撥,讓學生串珠成鏈
大家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有生動的內容,段落的過渡銜接也至關重要。因此,在觀察中引導學生尋找到具體的習作內容后,每當轉換地點時,我便引導點撥學生思考,然后說出一些過渡詞句,如“向東走大約二十米”“轉身望去”“跨上臺階”等。這些過渡句如美麗的絲線,學生在寫作中用它們把校園的各處美景串成了一條耀眼的項鏈。這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點撥”的作用,否則學生的作品即使內容優(yōu)美也是一盤散沙。
四、遷移拓展,培養(yǎng)習慣和能力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遷移”解釋為:離開原來的所在地而另換地點;“拓”的意思是開辟,“展”則應取張開、放開的意思。那么,寫景習作為何要遷移拓展呢?通過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會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自己喜歡的景物寫生動了,而且還很有條理地描寫了校園有特點的景物,一改過去寫景內容枯燥、條理雜亂的缺點。在學生的筆下,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校園內綠毯似的草坪、羞答答的野花、婀娜多姿的月季……處處美景就如一幅活生生的圖畫映入我的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塊塊晶瑩的美玉??梢钥闯?,學生在“觀察寫景”寫作方面已經做到易于表達,習作內容也具體生動,但仔細閱讀后就發(fā)現(xiàn)他們的習作還是仍有不足,美玉還是存在瑕疵。首先,由于學生的習作是我統(tǒng)一指導他們觀察校園景物,展開想象并做筆記后習作,因此,學生習作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雷同現(xiàn)象,學生習作內容沒有自己的個性,體現(xiàn)了太多的共性。正是由于觀察內容的一樣,因此局限了學生的思維。為此,為了讓學生把觀察變成一種習慣,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只讓學生寫一篇在老師的統(tǒng)一指導觀察下的風景作文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行觀察寫作的拓展遷移,安排學生用老師教給的觀察方法再去觀察二至三處美景,并把觀察到的美景用所看到的美文的表達方法寫出來。這樣,學生就逐漸培養(yǎng)了細心觀察的習慣,同時也提高了習作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讓學生把看到的美景寫得如身臨其境的畫面,教師就必須讓學生經常學習運用美文的表達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妙筆生花,把看到的景寫成優(yōu)美的畫。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