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無限相信孩子,轉(zhuǎn)變我們的觀念,努力踐行,注重方法的引領,循序漸進地、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那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并最終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預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預習,顧名思義,是指學生在課前自學有關新知的學習過程。它既是課堂學習的前奏,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綜觀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預習的有效性卻十分令人堪憂,而低年級的語文預習更是不被重視。如何從這一困境中突圍,本文就低年級語文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粗淺地談談筆者的一些思考。
一、明確目標,計劃先導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鳖A習工作千頭萬緒,例如“低年級語文預習的尺度該如何把握?預習什么?怎樣預習?如何檢查?”等,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桿秤,要在認真研習課標、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準確地把握年段教學目標,據(jù)此再依據(jù)所教班級和教學實際確定學期、月乃至周預習能力的目標,制訂一個中長期計劃和實施策略。例如,孩子剛?cè)胍荒昙墪r,還沒有預習經(jīng)驗,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弱,我們可以制定以下目標進行訓練:1.借助拼音預習生字,讀準音,認清形。2.學會看筆順表,自學生字,書空唱筆畫、描紅。3.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4.學習給課文標自然段。5.從文中畫出生字、詞語。6.學習擴詞。
二、立足課堂,授之以漁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它不僅承載著知識傳授的重任,更承載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引領。因此,教師要充分借助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細致地、耐心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預習的方法。所謂“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
例如學完拼音后,為了使孩子保持自己閱讀的興趣,筆者在課上借助閱讀教學的初讀流程,著手培養(yǎng)孩子自己讀書的能力。根據(jù)班上大多數(shù)孩子識字量小、直呼音節(jié)句的能力比較弱的具體情況,我采取了以下步驟進行引領、指導:1.借助拼音讀生字;2.自由讀文;3.指名朗讀。碰到讀破句或是讀錯字等情況,就緊抓不放,以此為例,指導孩子圈畫難讀的字,反復讀,讀準后再放入句中讀句,直至讀通再往下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范例引導,不斷地重復這樣的流程,孩子們逐漸學會了讀字、讀句、讀段、讀篇。在成就感的驅(qū)使下,進一步激勵引導他們反復實踐,并最終能自覺、熟練地運用這樣的方法去讀熟課文。
三、精心預設,要求明晰
預習能否落到實處,預習題的設計是否精當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預習的要求是否具體明晰,是否直觀形象,是一個十分關鍵的要素。因此,預習作業(yè)的布置我力求做到:
(一)設計宜備案
語文預習,從時間來說,有當下的預習,也有長遠的計劃性預習;從內(nèi)容來說,有偏重課本的,也有關于資料搜集的;從形式上來說,有口頭作業(yè),也有書面作業(yè),甚至還有動手操作類作業(yè)。因此,教師對于每一次的預習內(nèi)容、要求及方法都要進行預設,列入備課計劃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指導有方,這樣就避免了預習布置的隨意性、籠統(tǒng)性。
(二)要求要明晰
向孩子提出預習要求時,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注意要求細致明確,語言簡潔形象。開始時,還要做好示范,包括流程步驟都應有交代,盡量規(guī)范化,直至形成習慣。例如對生字預習的要求,為了讓孩子易記,我簡單地歸納為三點十二字:認讀生字,自學筆順,書空描紅。但是簡潔的語言表述也缺少了方法、流程的指導,不利于孩子的操作執(zhí)行。因此,剛開始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時,每次都要讓孩子先說說方法,再指名示范,然后帶著孩子一起練習,讓孩子在依樣畫葫蘆中逐步掌握操作步驟。
四、分層推進,穩(wěn)步提升
關于語文預習,它包括讀看課文、自學字詞、標注段落、理解內(nèi)容、批注質(zhì)疑、查找資料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可以說是一個繁雜龐大的系統(tǒng),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能力培養(yǎng)。所以開始階段,教師一定不能貪多求快,注意目標定位低,注意分層分步指導。
例如從學習課文開始,我就慢慢指導學生開始了預習的嘗試。一開始,要求只有一個: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讀熟。當他們能比較順利地完成這一任務后,加入了“找找字寶寶,做上小記號”的預習要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這種預習能力基本達到自動化了,再加上“自學筆順表,按筆順描紅”的要求。逐步訓練,逐點增加,先后加入了“加一加、減一減、編兒歌、部件組合”識記字形的要求,“在文中畫出生字詞”、“生字后擴詞”、“標自然段序號”等要求。每加一條要求,都要讓每個孩子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并且會用兩到三周的實踐持續(xù)鞏固,不斷強化,直至基本形成自動化。通過這樣的分層推進,使孩子牢牢地掌握每一項技能,逐步提升孩子的預習能力。
五、及時檢查,評價激勵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H·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完成預習作業(yè)后,同樣也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給予肯定的評價和激勵,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讓他們保持預習的熱度,進一步提升課堂學習的質(zhì)量。
(一)課堂教學有體現(xiàn)
預習的布置,就意味著課堂學習已不再是零起點。因此,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用好這些前置學習資源,積極改變課堂模式。例如揭題導入時要力避偽問題,可以設計一些關于內(nèi)容方面的檢測性問題或者是驗證性問題,通過檢測和探究使孩子獲得被肯定的滿足。其次對于生字詞和課文朗讀的檢查,可以設計一些識字競賽、朗讀競賽等,給孩子一個展示的舞臺。到二三年級,字詞檢查甚至可以把默寫前置,朗讀可挑選重點、難點句段,還可以借問題查讀,讓孩子動嘴又動腦。通過改變授課方式,借助考查、比賽等,讓孩子們感受到預習的快樂,認識到預習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從而獲得繼續(xù)向前的動力。
(二)多元評價促發(fā)展
低年級學生易受外界刺激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教師、家長的一些強化性表揚、獎勵、期望、評價的影響。例如在課堂檢查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典型案例,及時表揚,樹立榜樣,通過肯定、贊同、激勵等方式給孩子們的預習注入正能量。其次,預習多半是在家中完成、有些作業(yè)還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這樣的評價對孩子來說更客觀、更公正,也更及時。
總之,只有無限相信孩子,轉(zhuǎn)變我們的觀念,努力踐行,注重方法的引領,循序漸進地、持之以恒地培養(yǎng),那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并最終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