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要重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chǔ),引導學生樂于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因此,“聽”和“說”是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一年級入門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能“聽”“說”一定量的英語的目標。
一、巧教,減少枯燥增樂趣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提高聽說能力的主陣地。如果我們把低年級課堂處理得過于機械化,那課堂就會變成一潭死水,使學生失去“聽”“說”的興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和接受較慢的特點決定了我們的課堂必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活用媒體,提供豐富的聽說材料
英語教學中特別強調(diào)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所以要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多種教學媒體,如教材配套光盤、畫簡筆畫、掛圖、卡片、實物等媒體的運用。這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活躍教學氣氛、創(chuàng)設(shè)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效的學習條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shù)。多媒體技術(shù)應(yīng)用于課堂教學,迅速地將學生與世界萬物的距離拉近,豐富的畫面、悅耳的音響、多樣的功能,在教學中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1A Unit6 In the park時,為了讓對話更有意義,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shè)置信息差,把物品遮住部分,待學生猜測了“What’s this? It’s a ...”后再揭開謎底,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實物。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形象直觀,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印象。如教表示食品、飲料、顏色的詞匯時,教師可拿來實物或模型,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用這些實物進行對話。這不僅練習了口語,也互相了解了各自的喜好。
圖片。它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視,易于攜帶、使用方便,是英語課堂最常用的教學用具之一。它能明確地向?qū)W生展示單詞的意思,也是簡便易得的游戲道具。
單詞、句子卡片??ㄆ氖褂糜欣谕怀鲋攸c,讓學生看得更清楚,也可以省卻反復板書的麻煩,節(jié)約時間讓學生能得到更多的聽說訓練。
2.活用方法,幫助學生聽清說準
分解詞句教學。英語教學中,適當滲透語音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年級也不例外。從最簡單的cat, dog到復雜的afternoon, evening等等,所有的單詞都應(yīng)進行分解教學,至少要讓學生大致明白單詞是由音素組成的,是可以像漢語拼音一樣拼讀出來的。如教學cat時就得讓學生跟讀:[k]-[?覸 ]-[k?覸]-[k?覸t],這樣分解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單詞的發(fā)音,記憶效果也相對更好一些。
句子的接受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我們可以采取架設(shè)梯子的方法,讓學生一層層往上攀登,幫助他們到達勝利的頂峰。例如,1A Unit4 的“This is my dad/ mum/ teacher.”對初學英語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已經(jīng)是非常難的,且“this”的發(fā)音又很難掌握,所以可以拆分句子,從一個詞開始,由“this”到“this is”,再教“dad, my dad”,最后把兩部分接合起來。有時學生讀整個句子有困難,我就讓學生把兩只手作為火車輪子,按由慢到快的順序轉(zhuǎn)動,同時按節(jié)奏念單詞成句子。隨著車輪轉(zhuǎn)速的加快,學生也就讀得越來越順溜了。
帶著鏡子進課堂。如今城鄉(xiāng)一體化、人口流動態(tài)勢的加劇,造成學生來源的復雜化,方言的差異直接導致學生英語口語的方言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學生“n”“l(fā)”不區(qū)分,“g”“k”混淆,“r”“l(fā)” 念不清楚等情況,即使教師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地糾正也無濟于事。除了讓學生多聽發(fā)音標準的錄音,我還在學生面前一遍遍地講解發(fā)音要領(lǐng),示范口型,讓學生看老師的嘴形再模仿讀。個別學生還是不清楚自己該怎么發(fā)音,我就把鏡子放到他面前,讓他看著自己的嘴形再對照老師的,學習正確的發(fā)音。另外,結(ji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們還可以利用歌曲、繞口令等方式幫助學生練習矯正發(fā)音。
二、巧練,撇開機械見靈活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重在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聽說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多變的訓練形式,使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他們自己的語言,變成活生生的交際語言,從而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1.在情境中聽說
我們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chuàng)設(shè)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把死記硬背的句型、課文,變?yōu)榛铎`活現(xiàn)地應(yīng)用,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例如,教學了1B Unit8 I can swim一課的句型后,我就讓學生戴上自制的動物頭飾進行角色扮演:“Can you sing, duck?”“Yes, I can. Quack, quack.”......這時,講臺變舞臺,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聲情并茂,趣味橫生。這種表演,不拘泥于課文,鼓勵創(chuàng)新,在充分理解所學句型的基礎(chǔ)上,提高學生在交際中應(yīng)用英語的能力。
2.在游戲中聽說
把游戲引入課堂,既能活躍課堂,寓教于樂,又能加深學生對單詞和句型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能引導學生自覺地在游戲中聽英語、說英語。例如,教學了“This is my dad/mum/teacher.”的內(nèi)容后,我讓學生做“搶座位”游戲,三名學生各扮演一角色,圍著座位轉(zhuǎn)圈,其余學生根據(jù)老師出示的圖片或單詞卡說:“This is my...”扮演該角色的學生聽到后就趕緊坐下,并說:“Hi, I’m ...”這樣的游戲能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強化其聽說能力。與此游戲有同樣效果的還有“說悄悄話”游戲,在充滿神秘的“聽”“說”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得到了提高。當然還有很多游戲如“Listen and do” “Listen and draw” “Draw and guess”等等,都是值得我們依據(jù)實際需要用以輔助聽說訓練的“小妙招”。
3.在筆頭練習中聽說
“Listen and circle” “Listen and match” “Listen and choose”等都是一年級配套教輔用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題型。只要教師善于利用,它們也能為加強學生聽說訓練服務(wù)。在動筆做這些習題前,我們可以讓學生先根據(jù)圖畫練習說話,讓圖畫成為他們用英語談?wù)摰乃夭?,也可以為更準確地完成練習題做鋪墊。聽錄音做完習題以后,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就錯題說一說,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鍛煉其語言交際能力?!癓ook and match”“Look and say”這類題雖然不直接聽錄音,但我們也可以讓他們在答案交流的過程中互聽,并互相評說,從而達到訓練的目的。
4. 在錄音作業(yè)中聽說
隨著人們?nèi)粘I畹母纳?,帶錄音功能的復讀機、錄音機幾乎已經(jīng)普及每個學生的家庭,這為英語家庭作業(yè)錄音法的實施提供了可能性。朗讀作業(yè)僅靠家長的一個簽名似乎有點不實在,且不少家長對英語也是一知半解,所以用錄音作業(yè)來落實和檢測學生英語認讀和朗讀是較能出成效的一個辦法。錄音內(nèi)容可以是多樣化的,可以是聽錄音后模仿讀的“小鸚鵡”節(jié)目,也可以是兒歌童謠演唱的“金嗓子”節(jié)目,還可以是自編小品的“脫口秀”……學生好表現(xiàn)的心理得到了滿足,他們的模仿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鍛煉,聽和說的語言能力更是逐日遞增。這種形式也較成功地解決了口頭作業(yè)無法檢查的問題。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出英語學習的腳步,需要我們扶持他們走好每一步。而學生聽、說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啟蒙英語教學的重點。作為孩子的英語啟蒙老師,我們要善做“加減法”,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少一點憂愁,多一點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形成對英語學習濃厚的興趣,進而讓聽說能力有效提高,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做好最厚實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