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它強調(diào)的是通過課堂的教學,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獲得協(xié)調(diào)發(fā)展??陀^地評價以往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師更多地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掌握或者是技能的提升,對于能力與情感層面的關注往往有所缺乏。為此,教師更需要立足創(chuàng)新,著力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一、更新教學理念,全方位備課
作為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質量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一節(jié)課效果的優(yōu)劣。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備課的質量,筆者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樹立新理念。《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部分,除去技術層面、知識層面的要求外,另外還提到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知道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tǒng)及軟件,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等習慣、情感、意識層面的內(nèi)容。作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樹立新課程的新理念。
2.備好師、生、本。新課程要求備什么呢?一備學生,這是必然的。時代的發(fā)展使學生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要備好課,首先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比如,三年級的《我也能快速地輸入漢字》一課,以往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如何輸入漢字。而新時期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不少人能夠非常迅速地與別人運用QQ聊天了,因此,教師就需要在備課時采取分層教學的策略,給學生分好組。二備教法。這是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論及較多的,教師需要在備課時少模仿他人的教法,盡量展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三備教材。所謂“以本為本,突破教材”,就是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加工教材,理清章節(jié)間的聯(lián)系,找準重點,分化難點。
3.備好軟硬件。信息技術教學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師生均要運用計算機。所以,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是要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教學軟件,盡可能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提升教學的效率;二是要認真檢查教師機、學生機和網(wǎng)絡設備,使所有的教具都能夠正常運行,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高效率授課
課堂是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要想提升課堂效率,必須要把握好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
1.以趣為先,讓學生樂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期待性要比其他課程更為強烈,而這種期待性往往來源于學生對于電腦游戲的鐘愛。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把課程教學寓于游戲之中。如果有專門的游戲軟件輔助教學的,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如果沒有游戲軟件的,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加游戲類的活動,諸如小組間競賽、定時挑戰(zhàn)賽等等。比如“基準健”的教學活動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間進行“抓變形蟲”的游戲。教師一喊口令,操作的學生必須迅速閉眼并放好自己的手指,其他學生彼此監(jiān)督,捉拿“變形蟲”,以此來敦促學生熟悉并牢記基準鍵。
2.立足差異,因材施教。學生個體間存在著差異,這已經(jīng)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現(xiàn)象,而學生間的差異也直接影響了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為此,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避免“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教師要給予每一名學生均等的機會,以期形成全體的能力提升。比如,在“制作表格”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要求小組合作,要求每一名成員都掌握幻方的制作方法。然后,采取抽查競賽的方法,督促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合作的基礎上掌握輸入數(shù)據(jù)、調(diào)整表格等方法,以掌握幻方制作方法。之后,要求學生采取自主選擇的方式,后進生制作三階幻方,中等生選擇制作四或五階幻方,而優(yōu)等生則需要制作六階幻方。通過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了滿足。
3.加強合作,有效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就需要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其一,教師要合理分好小組。首先從能力的層面做好搭配,其次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上進行互補,確保小組間實力均衡。其二,教師要注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一方面督促學生真正進行合作探究,使合作不會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也作為活動的一分子參與到活動之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增加探究的熱情。其三,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的內(nèi)容化解為有研究價值的課題,使學生研有所得。比如,《走進少年科普網(wǎng)站——小哥白尼網(wǎng)站》這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題目進行研究,自擬出準備進行研究的課題,諸如“怎樣走進、走進干什么、從活動中知道些什么”等問題,然后讓學生放手進行研究,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注重教學評價,選擇性延課
課堂時間的終結不代表著教學時間的終結,對教師而言,應該充分認識到課堂評價及課外延伸的重要性。其一,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盡可能從正面進行贊許,尤其是對于有缺點的學生,教師更應以“如果……會更好”之類的話語來進行有效引導。其二,在教學評價中,教師還應注意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掌握,還應從學生的習慣和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層面進行引導,以促使學生形成全面的認知。同時,教師更應該重視課外延伸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反饋和實踐,一方面布置實踐類作業(yè),另一方面與家長形成有效溝通,如合作擺七巧板、繪畫等,以期讓家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形成一個更為全面、更為正確的認識。
有效的課堂是全面的,有效的課堂是綜合的。只有追求真正的高效,才能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