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門讓人又愛又恨的學科,那千變萬化的“聽、說、讀、寫”新鮮得令人不斷探索,沉悶得又使人牙癢癢。顯然,在孩子們對母語的學習都不是那么熱衷的情況下談英語更是難上加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英語興趣的同時,也為教學質量步步為營,總是有改不完的作業(yè),講不完的練習,用不完的道具,而且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挖空心思地想各種各樣的活動,激情地講解……用“老黃?!眮硇稳?,一點都不為過。但治有體,教亦有體!作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師,我們應透過關注學生的“學”,從而合理地改變、調整教學方法。正所謂教學有“妙招”,下面就談談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用的幾個小妙招吧。
一、 “瘋狂英語”
記得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上攵?,朗讀在學習語言知識中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真正開口說英語的時間少之又少。隨著學生學習科目的多樣化,學習內容的復雜化,甚至他們朗讀英語的時間也是縮減至幾乎為零,更不談大聲朗讀了。就本班學生來看, 部分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幾乎從來就不讀英語,只是在看英語。所以我要求學生要面向其他同學大聲朗讀,并且我一直堅信大聲朗讀對學生學習英語是十分有幫助的,它可以提高學生們發(fā)音的準確性和語言的節(jié)奏,能培養(yǎng)語感和提高聽力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要求四個班的所有學生抽出中午的15分鐘大聲朗讀,并且必須做到:1.在不熟悉課文的情況下,必須用手指點讀,避免有吞音、落單詞的現(xiàn)象;2.讀的時候必須聽到自己的聲音,避免還有同學渾水摸魚、我行我素地“看”英語;3.做個有心人,記住必要的固定搭配、固定回答,達到朗讀的最終目的。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實驗,這樣的“瘋狂英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天中午11點45到12點的時候,學生都會自覺地進教室,拿出英語書大聲朗讀。
二、 “智慧英語”
小學生的特點是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解題粗心,常常一道題目看一半就得出錯誤的答案,更有甚者對知識一知半解,拿到題目后根本無從下手,不知道解題的關鍵在哪兒。對于英語來說,其實每道題都有一個解題的“關鍵詞”,只要找到這個“關鍵詞”,題目就迎刃而解了。但是,在課堂上學生總覺得老師是在念咒一樣,一個知識點要重復幾十次,但有些學生還是會遺漏掉,根本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老師不厭其煩地嚼一百次不如他們自己真真切切地說幾次,具體地做幾次。根據(jù)這點,我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在做題目的時候圈出關鍵詞,并且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圈的關鍵詞對做題目有什么幫助。那么在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只需要三步就可以了:1.答案;2.關鍵詞;3.理由。通過這樣的方法,既省掉了老師啰嗦的語言,又使知識點變得清晰明了,學生們也能當“小老師”了。
三、“便攜式英語”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實他們還處于一種“半懵懂”狀態(tài),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他們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或者錯誤。那么,在訓練學生口語的時候,僅僅讓他們聽錄音朗讀5遍甚至是10遍,想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根據(jù)這點,我要求學生們在聽錄音跟讀的同時,根據(jù)錄音機里的語音語調畫出聲調,用這樣“笨拙”的方法使學生完成從有意識的模仿到無意識內化的轉變。接著,讓學生用磁帶錄制自己的朗讀聲音,自測平時朗讀的成果,并分階段性的在班上播放、互評,讓他們直觀地發(fā)現(xiàn)自己語音語調方面的不足,感受與他人的差距,自覺地想出妙法提高朗讀水平。通過此種“便攜式英語”的方法,既激發(fā)了學生訓練口語、聽力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同學間合作、探討、競爭的意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 “以權謀私”
作為科任老師的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在你的條條框框內學習,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按時按質地完成你的學習任務,他更不會聽你幾次勸之后就改正其缺點。為此,我想了很多招數(shù)。后來,我負責學校的紅領巾電視臺工作,當我碰到特別不聽話的同學或者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時,都會拿出殺手锏“照相機”。如當有學生屢次不做作業(yè)的時候,我會拿出相機說,不做作業(yè)的同學都會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讓他改正,如果還是繼續(xù)不做作業(yè)的話,就會把圖像放到電視臺公開;相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則會拍出照片上傳到網(wǎng)上或是貼在本子上,給他們傳閱,以資鼓勵。偶爾使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們很受用,不完成作業(yè)等情況明顯好轉了。
五、“不懂老師”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夸獎自己時,心里都是樂滋滋的。這說明每個人都想被肯定,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我們在課堂上“碰到難題”做個“不懂老師”時,那么學生會變得更積極主動?!按中摹钡奈視诎鍟鴷r漏掉一個“s”,或是忘記單詞怎么拼,抑或是當一個同學回答問題錯誤時,不急于自己糾正,而是裝作不懂讓學生集體糾錯。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因為你的“不懂”變懂了。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到的“妙方”。我認為不管是何種方法,只要是能讓學生們接受和喜歡的就是竅門,就是妙招。因此,我們要合理地發(fā)揮“老黃?!钡木瘢诰虺龈嗟摹袄宵S牛妙方”,讓教與學變成一種快樂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