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肩負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任務,而高校管理學生的工作是完成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根本。本文針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研究,分析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指明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還有待改進,高校需要改變原有的一些做法而進行創(chuàng)新性管理。文章重點從培養(yǎng)與形成高校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意識,確定創(chuàng)新性管理學生工作的多個原則,改變高校學生管理行為與方式等三個方面出發(fā),說明高校應如何形成創(chuàng)新性管理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的學生管理。
關鍵詞: 創(chuàng)新機制 學生管理 管理策略
1.高校學生管理與創(chuàng)新機制
高校是對實施高等的專業(yè)性質教育的學校的簡稱,需要教育行政主管機關的明文批準及記錄與注冊,它包括全日制國辦本科大學與??拼髮W、各種類型的獨立院校、高等職業(yè)??茖W校等。高校學生管理即以上學校實施的學生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學生的學籍管理、對學生的獎勵管理與處分管理、針對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指導、日常生活中的校園秩序和課外活動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事務的相關工作、獎學金與助學金等的評定與發(fā)放工作、勤工助學管理等。但在現實工作中,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傾向于學校內部的領導層對于學生行為的制約與限制,而忽視學生的利益。
創(chuàng)新機制是針對當前存在的管理機制而言的,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利益放在學校管理工作中,從而實現高校對于學生的有效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社會輸送大量人才。
2.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
2.1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取得的一定成績
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指導思想正逐步實現現代化。隨著培養(yǎng)目標的發(fā)展及社會的強烈呼應,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指導思想逐步實現現代化。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注重學生的作用,逐步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引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等思想,并且學生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的關鍵、核心和活躍因素,其地位與作用逐步融入高校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具體工作中也更加突出。第二,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形成相對系統(tǒng)的管理制度。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各項具體工作已經具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并形成相對完善的系統(tǒng)的學生管理制度,各項決策工作及決策模式趨于正規(guī)。第三,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引進相對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及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現代化管理手段層出不窮,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引進相對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例如,多數學校建構了自己的校內網,各學生管理機構設置了QQ群、微博等交流載體,學生可以在大范圍內共享資料,隨時隨地向學生管理機構提出意見,學生管理者可以隨時交流信息、傳達命令。
2.2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仍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仍存在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學生對于學生利益代表者——學生會開始產生質疑。學生會成立的初衷及意義是代表學生的利益,為學生服務。但在實際工作中,學生會成員之間往往為職位而鉤心斗角,不能真正為學生服務,學生會的政治色彩日益凸顯,學生對其產生一定的質疑。第二,學生活動的平臺——社團發(fā)展較為緩慢。學生社團出現一定的官僚傾向,并且社團的管理體制不健全,這使得社團的發(fā)展與壯大存在障礙,社團發(fā)展較為緩慢。第三,學生住宿環(huán)境——學生公寓管理較為單一。
2.3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仍存在問題的原因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仍存在問題,其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四點:第一,學生會與學生公寓管理主要采用集權模式。一方面,對于重要工作決議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決策模式,另一方面,對于需要決議的重要工作,決策力量往往呈現不平衡現象,例如,校長和幾個常委決定學校的重要問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在一種封閉的“官僚制”管理模式下進行的。第二,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大學生群體在不斷變化,但是評價方式仍呈現出相應的革新。另一方面,教學質量評價的實施處于“重制度執(zhí)行,輕制度變遷”的狀態(tài)。第三,學生管理工作忽視校園文化因素。不將校園文化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可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約學校的開支成本,但無法使學生對學校形成充分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利于學生管理。第四,教學管理系統(tǒng)仍為單一模式,當前,多數高校采用“?!骸唷薄ⅰ靶!怠被颉霸骸俊蹦J?,有助于學校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有效執(zhí)行和學生信息的上傳下達,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統(tǒng)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但這種單一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發(fā)展的具體需求。
3.高校的創(chuàng)新性管理機制
3.1培養(yǎng)與形成高校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意識
培養(yǎng)與形成高校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必須形成與堅定服務理念,促進“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變。第二,高校應在短時間內創(chuàng)建“兩元制”學生管理系統(tǒng)。第三,學校領導、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工作負責人、學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向學生輸送新思想,促進學生思想的進一步解放。
3.2確定創(chuàng)新性管理學生的多個原則
創(chuàng)新性管理學生的多個原則具體包括以下五條:第一,仍然要堅持與落實“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原則。第二,落實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實現學校管理工作的與時俱進,體現高校管理的先進性。第三,堅持與落實科學化原則,學校一方面要明確各主體的職責范圍與權限,形成相對健全的指揮系統(tǒng)。另一方面各級領導者需要統(tǒng)一指揮,提高學校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高校需要切實落實校長負責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引進科學的管理方法與先進的管理手段等,促進高校管理的合理化與科學化。第四,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及其家長對學校管理的作用,實現學校領導者、相關工作負責人、教師、學生、家長等多個主體的管理與決策,將民主制原則引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第五,堅持與落實教育性原則。使學生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均能接受良好教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進一步完善。
3.3改變高校學生管理的行為與方式
改變高校學生管理的行為與方式具體可從以下四點著手,第一,高校從整體上建構“對話式”管理方式,在增進與學生感情的基礎上,滿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學生的基本需求。第二,高校領導者與高校管理者應統(tǒng)一科學管理與價值意義的地位,均給予高度重視,將“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的具體理念落實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第三,創(chuàng)建與形成主題突出的校園文化,實現校園文化活動與學生的密切結合,并充分發(fā)揮文化的育人功能。第四,健全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與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高校的教學質量評價可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個專業(yè)制定多種評價指標,包括從專業(yè)課程設置、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教學方法等多方面設定評價指標,以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評價。
參考文獻:
[1]崔曉會.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1(05).
[2]楊曉丹.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1(05).
[3]陳光亮.從管理走向服務——談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11).
[4]易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2(09).
[5]崔秀麗.新教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2(04).
[6]王正.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思考[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06).
[7]唐朝繼.關于實施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的幾個問題[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01).
[8]陳建波.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