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批注式閱讀”使學生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和發(fā)現(xiàn),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提高閱讀質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的批注,課中的感悟批注,再結合自讀匯報提示,有條理地把自己感悟到的內容進行匯報交流,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閱讀實踐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 批注式閱讀 自我發(fā)展 課前預習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
一
“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的個性化閱讀實踐活動,是一種動態(tài)的思維過程。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與文本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理解、感悟、闡釋和發(fā)現(xiàn),并直接在課文中圈點勾畫,寫出閱讀心得、評語,進行批注,注明自己思維的軌跡,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自我發(fā)展,提高閱讀質量。
小學三年級上學期開始,我按如下步驟對學生進行了專項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課前預習,完成五件事:(1)把課文讀流利,標好自然段。在文題的左側寫出主要內容。(2)借助工具書學會生字。在生字表對應的每個字的上下空白處,組詞,最好寫一條用這個字組成的成語。(3)在文中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在旁邊批注解釋。(4)查找相關的資料,主要的內容簡單地寫在書上。(5)在不懂的句子處或有問題處畫上“?”,學生交流預習的時候,隨時補充更正自己的批注。比如主要內容詞語等。
其次是課中感悟,默讀課文,邊思考邊批注,完成五件事:1.每一自然段寫了什么?自然段零碎的,可把一些段進行整合寫出大體意思。寫段意,寫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往往寫不全面或寫得特別啰唆,我教學生用提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寫準確。寫人寫事的文章,想:主要寫誰?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寫物寫景的文章,想:主要寫哪的什么怎么樣?把這樣的連續(xù)問題答清楚了,主要內容就寫準確了。2.勾畫出好詞(一些動詞、形容詞)、好句(比喻,擬人,排比)學習用法,體會感情,作簡單的批注??梢苑聦?。3.找出文章或段落中的中心詞,再畫出具體描寫的相應的句段。學習具體描寫的方法。可以仿寫。4.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想象提出問題,找到答案后寫出自己的體會。5.對文章表達的感情進行簡單的批注(可以結合課后的練習題進行)。
二
通過一年的教學訓練,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預習及簡單批注的方式方法,學得比較扎實。但是在交流匯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很好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為此,從四年級開始,我重點訓練學生如何在感悟理解課文時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具體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掌握方法
1.對詞的理解:理解詞義并體會作用。
2.對句子的理解:掌握句子的修辭方法,并體會其作用。
3.對整段的理解:了解構段方式,抓住特點體會作用。
4.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好學生完成)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及表達情感。
(二)綜合運用
結合自讀提示,學生把上述內容靈活地、有條理地進行組合,清楚地敘述自己的感悟理解。
通過這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達到在匯報交流時有條理地表述自己對課文的感悟理解,并傾聽別人的見解,隨機質疑或更正。
具體做法:開學初的前一個月,借助一、二板塊的課文,重點分項訓練,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分別示范,其余學生學著說,學著補充和更正,從而一項一項地理順、一項一項地過關。
比如,學習《父親的菜園》一文,一學生講對詞的理解:我喜歡7自然段中的“死黃土地”和“綠得發(fā)亮”這兩個詞,“死黃土地”是說菜園的土又硬又沒勁兒,很貧瘠,“綠得發(fā)亮”是說泥土肥沃有勁。這樣對比的寫法,寫出了菜園泥土的變化,更突出父親為此付出了許多許多的辛勞。我還能仿說:經過一年堅持不懈的練習,原本歪歪扭扭的字,已經工工整整了……
另一學生講對句子的理解:我喜歡第二自然段中的“每天天色未明,父親就扛著鋤頭、簸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著一擔柴草回家來”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抓住父親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每天干活的時間長,很辛苦?!疤焐疵鳌?、“直到傍晚”、“才”用得特別準確,更能突出父親工作的時間很長。
學生講對段的理解,結合具體的文章和自讀提示進行,把對詞、對句的理解靈活地融入其中。比如學習《多彩的夏天》一文,學生按下列提示進行批注、匯報:我喜歡第( )段,這一段主要寫了( ),是抓?。?)的( )、( )的( )……寫出了夏天的( )這一特點。其中( )一詞,用得準確,寫出了( ),( )這個句子也好,是( )的寫法,突出了( ),我還能仿說一句,( )。
學生匯報的時候,能說的就匯報,其余的補充更正。如:我喜歡第四段,這一段主要寫了夏天的有趣,第一句就是這一段的中心句。抓住了白天聽到蟬鳴、看到光影,晚上聽到青蛙叫、看到螢火蟲游行寫出了夏天有趣這一特點?!巴砩希梢缘教镞吢犌嗤艿馁惛钑?,看螢火蟲提著燈籠在草叢中游行”這一句用了擬人的寫法,更能突出夏天的有趣。我會仿說:傍晚,聽秧歌隊的鑼鼓有節(jié)奏的響,看扭秧歌的大爺大媽盡情地跳;晚上,聽青蛙的歌詠比賽,看星星頑皮的小眼睛眨呀眨。
這樣訓練下來,學生在講段時就有了條理,有了切入點,就有話可說。針對不同文章,靈活變換,但萬變不離其宗。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的批注,課中的感悟批注,再結合自讀匯報提示,有條理地把自己感悟到的內容進行匯報交流,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閱讀實踐中,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芳.批注式閱讀教學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