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想搞好《現(xiàn)代漢語》教學,文章認為,首先,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其次,要把教學當做一門藝術(shù),變換教學內(nèi)容,善于觀察。
關(guān)鍵詞: 《現(xiàn)代漢語》 教學內(nèi)容 發(fā)問 藝術(shù)
有一位中文系教授這樣說:近些年來,一些中學生說語法難,先是覺得奇怪,覺得語法之于語文,就像公式之于計算,應(yīng)該感謝它才是,怎么反叫頭疼?等我拿過他們的課本、試題,才發(fā)覺這些從繁復(fù)的語文現(xiàn)象中提煉出來的本應(yīng)該是簡潔明了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可能人為地弄復(fù)雜了,弄成煩瑣不堪的東西。也許因為某些專家學者認定語法修辭是科學,而科學重在分析以致往往僅從語法角度解析課文,結(jié)果是大卸八塊,意味全無;這跟單純從政治角度解讀課文一樣,遠遠地偏離了審美。這位教授說得不無道理。我教了十年多的《現(xiàn)代漢語》,心中有無限多的感想。恰逢我們學校凱里學院漢語教研室在開會討論如何教好《現(xiàn)代漢語》,要我做一個主題發(fā)言。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發(fā)問踴躍,聽課積極性很高,而且學生很喜歡這門課程。學生說聽我的課是一種享受。
我回想起這許多年來的種種情形。在教學中,有的教師說,教《現(xiàn)代漢語》沒有什么意思,教久了煩躁。我也問過即將退休的老教師,有的人也覺得多年教一門課,沒有什么意思。其實回想我自己,我第一年教《現(xiàn)代漢語》的時候,挺盲目,學生也覺得沒有意思。實際上,我自己在學《現(xiàn)代漢語》的時候,也覺得這門課程沒有什么意思。于是我就開始想如何使這門課程讓學生愛學呢,而且是有所收獲呢?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過自己的教學心得,認為《現(xiàn)代漢語》教學藝術(shù)要達到內(nèi)容純熟、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培養(yǎng)目的的明確性等方面,這樣才能搞好教學。但是我此后經(jīng)過思考,覺得有些東西仍然沒有講得清楚,故此再寫一文,權(quán)當做補充。我認為,提高《現(xiàn)代漢語》教學藝術(shù)還要做到兩點:一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一是把教學當做一門藝術(shù)。不當之處尚請專家學者祈正。
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杜甫曾經(jīng)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一)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就是多開闊自己的知識面。到一個地方,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欣賞各地的美景,不僅愉悅了自己的心情,而且有效地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記得我去青海西寧的時候,當時看到這個地方的報紙有這么一句“大美青?!薄ⅰ跋亩肌敝惖恼f法。以前我只知道有“首都”的說法,突然我明白了“夏都”,不就是“夏天的都城”嗎?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地方夏天很涼爽,大家都來,熙熙攘攘,不就是一個都城嗎?
當時我們幾位漢語教師一起去青海,我問其他幾位,“大美青?!钡膶哟稳绾?,為什么“大美青?!敝械摹按蟆?、“美”能夠修飾“大美青海”呢?
“大美青海”,我想“大”是能夠修飾“青?!钡模懊馈币彩悄軌蛐揎棥扒嗪!钡?;但是把這兩者放在一起,似乎總是不太明白。“大”是形容詞,是性質(zhì)形容詞,“美麗”是形容詞,同樣是性質(zhì)形容詞,為什么一前一后呢?原來“大”是表示形狀的,而“美麗”則是表示其內(nèi)涵的,如果按語義接近話的來看,“美麗”比“大”更接近“青?!钡膬?nèi)涵。我想,這也就是“大美青?!钡膩須v。
這個問題搞清楚之后,“大美青?!钡膶哟尉涂梢愿闱宄恕o@然,“美”與“青?!笔堑谝粋€層次,“大”與“美青?!笔堑诙€層次。
(二)讀萬卷書
我們認為,有很豐富的語文知識,尤其是對現(xiàn)代語言學各種理論有相當?shù)牧私夂苤匾?。如我們在講授《現(xiàn)代漢語》時,為什么存在“很中國”、“很女人”、“很青春”一類的說法?我聽過有的教師在上課時講得不清不楚,學生聽了很迷惘。我認為,既然老師自己都不太清楚的話,顯然,是不適合講解給學生聽的。由此可見教師“那一桶水”的重要。
如我在講解“山口”、“山腰”、“山頂”這一類詞語的源泉時,講到這是“人類中心說”的觀點,即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時,總是以自己為起點的,即是把對自己的認識映射到其他事物上去。這樣就令學生大開眼界,積極性高漲,進步也大大提速。實際上,“人類中心說”,這是認知語言學的重要觀點。
不僅豐富的語言學知識很重要,其他文化知識也很重要。我在湖南科技學院教書的時候,還專門研讀了《十三經(jīng)》,寫出了三本有關(guān)舜文化的書籍,這些知識對于我教授《現(xiàn)代漢語》很重要。這讓我深切地理解了“物皆同理”這個詞語的內(nèi)涵。
二、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
我們注意到,有的教師總是在為“稻粱謀”,這樣教起書來沒有積極性;有的教師在完成任務(wù),公事公辦;有的教師總把自己當成教書匠。我們認為,教書是一門藝術(shù)。要采用各種適宜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接受力。這樣,《現(xiàn)代漢語》不再沒有意思。
(一)變換教學內(nèi)容
有的教師上課時死搬教材,教材上講什么,他就講什么。這樣不會犯錯誤,但是一看臺下的學生,有的在睡覺,有的在發(fā)短信,聽課的學生沒有幾個。為什么?死板地按照教材去講,學生認為還不如自己看書,在這兒上課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認為,適當?shù)刈儞Q教學內(nèi)容是有必要的。如我們在講到名詞的語法功能時,名詞能做定語,就提到了在寫信時郵寄地址。于是學生很快就想到了:
貴州省凱里市開元大道3號
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名詞做定語是多么常見,也是我們身邊的語言。于是有的學生就開始關(guān)注身邊的一些語言。
又如我們在講到名詞的重疊時,書本上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名詞不能重疊。學生也覺得是這樣。如“桌子”就不能重疊。于是我提了一個問題:“人”可以重疊嗎?“花花草草”、“家家戶戶”又算不算重疊呢?如果不算重疊,那么又當如何解釋呢?
這樣,本來十分枯燥的名詞的講解,內(nèi)容一旦有所變換,這方面內(nèi)容的講解便變得豐富起來,變得無比生動。
(二)善于觀察學生的反應(yīng)
在教《現(xiàn)代漢語》的時候,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反應(yīng)?!冬F(xiàn)代漢語》這門課的內(nèi)容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并非如此。學生往往會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聽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卻并非如此。如在講層次分析法時,我開始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簡單的句子“媽媽打了我”。分析的結(jié)果是:
“媽媽”是主語,“打了我”是謂語,這是第一層;而在“打了我”中,“打”是動語,“我”是賓語。
學生覺得這不難。我觀察到,學生的臉上漸漸有了驕傲的表情。我想,這時應(yīng)當有必要讓學生感受《現(xiàn)代漢語》的復(fù)雜性。于是我又寫了一個較復(fù)雜一點的句子,讓學生站起來回答。這個句子是這樣的:
昨天晚上,他從圖書館借起了四本英語書。
學生這下傻眼了,大部分同學不把“昨天晚上”當做句法成分。大部分同學也寫劃不準確這到底是幾層。只有一兩個同學做出來了。這就達到了效果,讓學生不敢輕視層次分析法,再也不敢輕視《現(xiàn)代漢語》這門課程,從而認真對待。
有的學者認為,《現(xiàn)代漢語》并不完全是知識的傳授,更在于啟發(fā),在于觀察學生的反應(yīng)。這種啟發(fā)是通過一個個知識來串聯(lián)的,從知識的、文化的、智育的,也從審美的層面,全方位誘導(dǎo)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其最終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語言分析和語言思考能力。這不無道理。
我認為,搞好《現(xiàn)代漢語》教學是根本,切不要把此事當成“非當務(wù)之急”。一個不能把教學當成藝術(shù)的教師,說他能在工作和事業(yè)中做到優(yōu)秀,做到有所成就,我很難相信。
參考文獻:
[1]蔣華.現(xiàn)代漢語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安徽文學(教育版),2008(4):24-25.
[2]蔣華.笑話中的語言學,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3]蔣華.從廣告語中學語文,新語文學習,2008(9-10):23-25.
[4]蔣華.寓教于樂與漢語標點教學,現(xiàn)代語文,2008(3):82-83.
[5]陸儉明.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J].漢語教學新理念[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15.
本文系凱里學院人文學院漢語教學團隊系列研究成果之一,編號為[2010]70號。